APP下载

推进“三个百里”建设拓展都市现代农业功能

2017-02-08金山区农业委员会

上海农村经济 2017年9期
关键词:金山区金山全区

■金山区农业委员会

推进“三个百里”建设拓展都市现代农业功能

■金山区农业委员会

近年来,金山区以建设“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成为上海的后花园”为工作目标,凝心聚力推进“三农”工作发展,农业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发挥农业的经济功能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丰富产品供给

金山区蔬菜、西甜瓜、果树品种经过多年选育种植,特色种类丰富,优势品种明显,已形成“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养殖”四大主导产业。2016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4.9万亩,全年总产量41.8万吨,总上市量36.3万吨,占全市地产蔬菜上市量(282万吨) 的12.9%。全年蔬菜总产值8.4亿元,比2007年总产值(5.4亿元) 增加55.9%。其中,金山结球生菜为上海市区域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占全市种植总面积的90%。通过持续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并经历了数年的市场检验,全区已形成以“一葡二桃三莓四瓜”(施泉葡萄、金山蟠桃、枫泾黄桃、鑫品美草莓、敏蓝蓝莓、莓博士树莓、小皇冠西瓜、珠丰甜瓜、多利升西瓜、亭林雪瓜)为代表的特色瓜果产业,基本实现适度规模种植。全区蟠桃、黄桃种植面积1.5万亩,“四大名瓜”(小皇冠西瓜、珠丰甜瓜、多利升西瓜、亭林雪瓜)种植面积近2000亩,草莓种植面积1500亩,全区整合施泉葡萄种植面积已覆盖到6个镇13个生产基地1570亩。2016年,全区果树生产面积3.13万亩,占全市果树生产面积25.7万亩的12.2%,果品总产量2.28万吨,总产值2.16亿元。

(二)以科技为支撑,提升供给质量

金山区和上海农科院开展“区院合作”,成立上海金山都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同时与中国农科院、新疆农科院、中国农大、上海交大等国内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了一批院士工作站、教授工作站、瓜果试验站等,与荷兰、以色列、日本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科研院校展开合作,举办国际现代农业培训班,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全区农产品生产水平和品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有效增强,二维码溯源技术成熟,田间档案齐全,2016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大力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目前已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3个,“三品”认证率从2011年的3.83%逐年大幅提升,2012年(81.47%)、2013年(94.55%)、2014年(97.32%)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近年来,“小皇冠”西瓜、“多利升”西瓜、“珠丰”甜瓜、“鑫品美”草莓、“施泉”葡萄等一大批农产品多次获得国家和市级评比金奖,“珠丰”甜瓜、“施泉”葡萄更是获得上海市著名商标和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

(三)打通产销渠道,实现优质优价

近年来,为打开金山优质鲜食瓜果销路,金山区农委与1号店、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开展战略合作,开设优质农产品金山馆,发展电子商务。“鑫品美”草莓、“小皇冠”西瓜、施泉葡萄等品牌农产品亩均产值远高于其他一般性经济作物,亩均产值均达到2万-3万元。借助农村综合帮扶资源,在市区开设金山品牌瓜果销售专柜,研发设立了103台无人售菜智能终端机即新型便民微菜场,举办了草莓节、西甜瓜节、施泉葡萄节、金山蜜瓜节等系列农业节庆活动,为农民和市民、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牵线搭桥。2016年,通过农业节庆带动品牌农产品在市区销售额达976万元,《农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金山区品牌农业发展成果。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促进了金山区品牌农产品由“销售型”向“求购型”转变。

(四)丰富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民增收

依靠规模经营实现增收,全区农户土地流转率达到90.91%,远高于全市农户承包地流转率74.8%的平均值,促进了全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满足了农业经营主体对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需求。全区水稻机械化播种,从2006年的1920亩提高到2016年的11.8万亩(2017年计划达18万亩),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发展家庭农场达到858家,通过规模化经营,实现了规模效益,全区家庭农场平均年收入26.1万元。依靠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实现收益共享,比如鑫博海公司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蔬菜种植农户纳入一体化产业链的始端,通过和农户签约,对所有产品均按高于市场收购价10%左右的保护价收购,既保证了农民收入,也使“中央厨房”所需农产品原料的数量、质量等有了可靠保证。目前,鑫博海“中央厨房”年加工生产配送能力达4万吨、年产值近4亿元,每年带动农民增收最高可达950万元。依托企业运营优势,实现多方创收。比如,廊下镇锦江中华村农家乐,依托农民空置房屋,改建成民宿,农民在农家乐区域内开办农家饭店、特色小吃店,在增加店主收入的同时,还带动周边农民销售农副产品,成为有“六金”收入的农民(土地流转金、社会保障金、房屋出租金、打工薪酬金、旅游创收金、提篮小卖金)。廊下镇整合区域内的农家饭店、农舍等,成立了农家乐专业合作社,统一由旅游公司管理,全年收入超过700万元,带动一批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二、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让农村的“三生”环境美起来

(一)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开展农业清洁生产,近3年来,累计推广绿肥种植24.88万亩、有机肥17.47万吨,化肥亩用量由2012年的31.9公斤降到2016年的26.9公斤,减少了15.7%。2017年,金山区作为上海唯一一家农业部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区,正在编制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累计约186万亩次,全区农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9%,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68.8吨。推进绿色健康养殖,自2006年以来,共开展25家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项目建设,成功创建3个农业部畜牧标准化示范场;共开展54家标准化水产养殖场项目建设,成功创建4个农业部水产标准化示范场,同时今年也启动了国家级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准备工作,推动全区有机产业加速发展。整治农业生产环境,近3年全区共整治不规范畜禽养殖场(户)1067家,果园和蔬菜田间窝棚1142家。

(二)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改进农业生产方式,近年来试点开展稻鸭、稻虾、稻蟹共作等种养结合模式,探索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开展禁渔期管理,鱼苗、蟹苗增殖放流,改善了水域生态,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开展污染减排,采取生态还田、沼气工程和污水纳管等污染减排模式,对养殖场粪污进行综合治理。自2013年以来,共有1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开展污染减排项目建设,总投资3967.79万元,减排总量达到14.7万头标准化以上,远远超过市农委、市环保局下达给金山区9万头标准化的减排任务,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绿化造林,持续推进乡村河道和道路两侧生态公益林、上海化工区防护林带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桃树、梨树等经济果林。从2009年至今,全区森林面积增加1813.2公顷,达到了6695.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1.3%,比2009年提升近3个百分点。

(三)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金山区以村庄改造为载体,按照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总要求,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明确村庄布局,强化规划引领,结合各村资源禀赋,打造具有金山特色的美丽乡村。同时,坚持城乡并举,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生活环境整治。对规划保留的农村居民点实施改造整治,以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为重点。2007年至今,累计投资8.1亿元,共完成村庄改造32766户。成功创建渔业村、中华村、中丰村、水库村、中洪村等5个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中华村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洪村获得“中国特色村”等诸多荣誉;渔业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示范基地”;中华村、中洪村还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山塘村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白漾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三、发挥农业的服务功能,让农业的“价值链”长起来

(一)服务于教育科普,基地成课堂

金山区先后成立了上海市蟠桃研究所、上海市蓝莓研究所、金山区葡萄研发中心、金山区草莓研发中心等17个农业科技研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既承担着农业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也为市民认识农业科学、参与农业体验休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区蔬菜研发中心,被列为金山区中小学生课外实践基地,作为区教育局“金山情”主题系列活动地点,2016年开始接待全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前来参观学习。上海市新农学校建立的“农趣”探究基地,小朋友们可以挽起袖子,和老师们一起将一粒种子或一株菜苗亲手种下去,然后观察、记录、比较、探究它的成长过程。整个农趣基地,就像一个缩微版的现代都市农业园。此外,以山塘民俗苑为代表的新型“农业文化教育”农创项目等新业态也正逐步形成。

(二)服务于全民健身,劳动成运动

在金山区吕巷镇上海农耕健身基地已举办三届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农耕运动会,正式列入了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百项赛事”,成为农村体育的一张新名片和沪上全民健身的一个新品牌。农耕运动会参赛对象除了郊区乡镇,市民代表队也参与进来。让都市人也能够到农村来参与快乐的原生态农耕活动,体验农耕健身活动中的乐趣。再比如,在廊下镇举办的乡村体育节,比赛的主要内容也是割稻、捆稻、码稻等秋收期间农村里的主要农事活动,既锻炼了身心,又体验了传统的农事耕作。

(三)服务于观光旅游,田园成花园

通过10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区已形成“一带四区”发展格局(金石公路农业休闲赏花带、枫泾古镇文化休闲旅游区、廊下郊野公园休闲集聚区、吕巷农耕文化万亩水果公园休闲区、山阳金山嘴渔村滨海文化农业休闲区)。打造了一批像强丰农庄、新义农庄、山阳田园、亭林树莓园等休闲农家乐,培育了一批像粉黛乱子草“粉色花海”、彩色水稻田里巨型“中国地图”等网红景点。吕巷镇被誉为金山区的“生态绿核”,拥有万亩蟠桃园、万亩蔬菜园、万亩设施粮田、万亩生态林”的良好生态优势。吕巷水果公园景区利用田园风光、生态资源、乡村建筑等自然景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打造了一批特色乡村旅游景点,如蟠桃核心区、上海市农耕健身基地、金石蟠桃园、世外桃源、蝶镜湖、海棠花社,获批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2年金山区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6年全区主要农业旅游景点接待游客381.2万人次,同比增长26.2%。“十二五”期间,金山区农业旅游接待人数达到了1028.5万人次,年均增幅达到了28.48%。

(四)服务于文化传承,农耕成名片

近年来,金山区立足于丰富的现代农业资源,通过挖掘深厚的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等传统农业资源,吸引上海市民走进金山,享受乡村农耕、生态文明,为金山的乡村增添了一座座“金山银山”,更是成功引领了曾经以“石化”而闻名的金山的社会经济转型。一批反映“男耕女织”、田园风光、稻作生产和水乡生活风情的文化艺术被保护和传承。金山农民画、吕巷土布、金山卫田山歌等均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枫泾中洪村被誉为中国农民画村“金山农民画”多次作为国礼送给外国政要和客人,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猜你喜欢

金山区金山全区
上海市金山区龙泉学校 从传统走向未来,成为祖国新一代接班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谁最重要
我与风的故事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抢险当金山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