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资源 创新机制 聚焦重点上海农村综合帮扶攻坚克难

2017-02-08

上海农村经济 2017年9期
关键词:农村工作

■本刊记者

农村基层治理。以组织建设为重点,在全市广泛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委员会为主导,村民为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驻村单位、社会组织、群众活动团队等共同参与的村级治理组织体系,其中,1605个建制村全部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结合村经分离、分账管理,推动村委会工作重心向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转变,促进郊区全面落实村干部工作报酬管理工作措施。加强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有力保证农村改革发展领导核心,继续在全市9个郊区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共选聘大学生村官179名,本地户籍比例达70%。□

整合资源 创新机制 聚焦重点上海农村综合帮扶攻坚克难

■本刊记者

2013年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从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全局高度,把农村经济薄弱地区和低收入农户的帮扶工作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市委书记韩正指出,上海最有基础、最有条件解决好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和居民收入差别方面的问题。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先后赴崇明、奉贤、金山调研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情况,提出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开阔的思路、更因地制宜的举措,加快破解郊区经济薄弱地区的发展难题,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力争上海在加强城乡统筹协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市委农办、市农委和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综合帮扶工作的政策意见。新一轮农村综合帮扶工作,是在总结本市以往帮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聚焦重点开展的系统性、综合性帮扶工作。截至2016年底,通过“造血”项目建设的407个经济薄弱村,已获得近34亿元的资产,村均增加资产830万元。本轮帮扶中5个受援区共申报“造血”项目21个,形成物业建筑面积约71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3.8亿元,涉及市级专项资金9.96亿元。此外,38家帮扶单位捐赠资金全部到位,累计捐赠资金10.8亿元。

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上海农村综合帮扶立足于上海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局,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充分发挥对口帮扶双方积极性,按照责任落实到区县、工作聚焦到乡镇,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在市的思路,以提升受援地区自主发展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促进经济相对薄弱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工作目标:力争通过自身努力和帮扶方大力支持,到2017年,本市经济相对薄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郊区平均水平;经济相对薄弱村集体经济形成一定的自主发展能力,综合实力和村级组织基本运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市农民平均增幅,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要切实改善。到2020年,全市基本消除村集体经济组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元的经济相对薄弱村,全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0元的目标,经济相对薄弱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强化政策,措施扎实

上海农村综合帮扶注重强化政策。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加强经济相对薄弱地区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空间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二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率先在薄弱村建立现代农业组织化经营专项奖补机制,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集体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业旅游。三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村庄改造、生产生活设施、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向薄弱村聚焦。整合项目实施管理,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四是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制订实施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办法。完善帮困助学体系,搞好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研究制定低收入农户参加社会保障的支持政策。五是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分层次、分对象、分阶段提高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农业生产技能水平和非农就业能力,鼓励本市户籍劳动者在第一产业实现就业。六是继续深化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坚持全方位、全覆盖、有组织、有重点地深入开展第三轮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工作,实现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和重点地区对口帮扶工作有序衔接。市委组织部在组织帮扶上,做到全市中心城区、大口党委、中央在沪企业及所属单位党组织,与郊区以及仍有基本农田的95个乡镇、1562个村结对共建,多领域、全方位开展合作交流。七是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村综合帮扶。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上海农村综合帮扶。各级党政干部带头参加农村综合帮扶工作,带动社会各界人士与农村贫困家庭开展结对帮扶、结对助学等活动。

上海农村综合帮扶措施扎实。一是设立农村综合帮扶市级专项资金。市政府安排10亿元建立农村综合帮扶市级专项资金,引导形成一批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综合帮扶项目,收益主要用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合理界定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范围,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出台了薄弱村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补助办法,对2012年村集体组织可支配收入低于人均400元的395个行政村,按40万元/村·年的标准予以补助。三是开展重点地区对口帮扶。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5个区、综合实力较强的5家开发区、28家企业集团为帮扶方,对薄弱地区予以资金、资源等支持。

三、多方协力,成效显著

自2013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上海市加强农村综合帮扶工作的若干意见》[(2013)8号]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帮扶各方齐心协力,“输血”与“造血”并举,资金支持与综合帮扶并重,全市农村综合帮扶工作进展顺利。

(一)构建了综合帮扶工作体制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成立了由时光辉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市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为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市发改委、市农委、市财政局和市规土局等4家单位成立了工作小组。与此相对应,各区也建立了农村综合帮扶工作机制。二是聚焦帮扶政策。2013年市委8号文出台后,市级层面又制订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配套政策,形成了“1+4+6”政策体系。3个重点区制订了帮扶工作规划,形成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三是实施对口帮扶。市里确定发展较好的中心城区、开发区、企业集团等38家单位,与崇明、金山、奉贤3个区分别对接,开展重点对口帮扶。

(二)建立了综合帮扶“造血”机制

一是落实帮扶资金。市政府安排10亿元帮扶专项资金用于薄弱村“造血”项目建设。受援区县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奉贤和浦东新区在区级层面统筹、崇明分片、金山和青浦在镇级层面统筹。目前全市已提前完成本轮项目申报,5个受援区县共申报21个项目,涉及市级资金9.96亿元,10亿元资金基本使用完毕。二是加大帮扶力度。对395个经济薄弱村,市财政局每年给予每村40万元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补助。三是确保资金到位。38家帮扶单位每年帮扶捐赠2.7亿元,用于“造血”项目建设,并将帮扶领域从资金支持扩大到资源、人才等全方位的支持。2013—2016年捐赠资金连续4年100%到位,累计10.8亿元。四是明确帮扶对象。制定帮扶资金支持项目收益分配办法,明确不低于80%用于提高薄弱村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的生活水平,让农民直接受益。

(三)丰富了综合帮扶的实质内涵

一是在区级帮扶层面,强化综合帮扶。帮扶区整合在人才、管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着力提高受援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黄浦、静安两区利用每年各2000万元捐赠给崇明的帮扶资金,着力建设一批服务民生的项目,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强化农业产业扶持。徐汇、长宁两区结对帮扶金山区搭建医院交流合作平台,强化人才交流培养,开展文艺下乡活动,协办金山草莓节、西甜瓜节,推动金山全面发展。浦东新区与奉贤区结对帮扶,在学校委托管理、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和教育品牌培育等方面进行合作,并且发动双方下属中小学开展校际结对。二是在开发区层面,注重产业帮扶。充分发挥品牌和管理优势,通过品牌输出、人才支持、合资、合作等方式,着力提高受援地区产业发展、园区发展以及区域开发的能级和水平。临港开发区与奉贤区政府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发挥集团公司的专业管理能力。上海化工区旗下公共管廊公司与金山区漕泾镇,共同投资开发化工新项目。三是在企业集团和金融单位层面,加强项目帮扶。企事业集团除每年捐赠受援区县资金,帮助形成一批具有长效稳定收益项目外,还充公发挥其产业和金融优势,运用市场手段,开展个性化结对帮扶工作。城投公司所属能源公司吸纳奉贤当地17名农民就业。奉贤百村创业园招商引资中,国盛集团帮助引入1个生物医药企业落户,上海银行为入驻企业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光明地产集团利用综合优势,参与金山区中部生态圈建设。上汽集团帮助崇明区改造社区农产品流动售货车。

(四)拓展了综合帮扶的形式

一是继续实施第三轮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活动。目前全市完成城乡党组织结对1500多个村,基本实现多覆盖,共达成帮扶协议共计1.83亿元,协议达成基础设施、经济、科教文卫、社会管理等各类合作项目1907个,同时通过走访慰问、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培训等方式,促进结对双方支部共建。金山成立“心联鑫”金山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构建区、街镇、村居三级联动格局。国盛集团直属单位每年给予奉贤8个结对村不低于10万元的资金支持,累计300万元,物资近70万元。二是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帮扶。在市经信委党委、市工商联等部门的积极协调下,发动在沪央企和民营企业等,积极参与帮扶工作,形成了多方参与和关注的良好工作格局。比如,市经信委与金山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开展“在沪央企进金山”等活动,推动金山产业转型升级。

(五)促进了薄弱村综合发展

一是增加了薄弱村资产。通过“造血”项目建设的407个薄弱村获得近34亿元的资产,村均增加830万元,且这些资产呈现逐年不断升值态势。二是促进了薄弱村改革。在市级帮扶项目收益分配政策引导下,428个薄弱村都已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并全面实现了村经分离。三是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帮扶项目建设改变以往小散乱的分布格局,配备高标准环境设施,结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薄弱村村居环境有效改善。目前已有241个薄弱村实施了村庄改造或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深受群众欢迎。四是薄弱村可支配收入提高。按照当时划定的标准,原来428个薄弱村已减少到目前的107个,其中奉贤100个薄弱村现仅剩下2个。五是增加了村民收入。2016年1季度,奉贤百村公司向100个薄弱村兑现2015年度分红,每村获得50万元收益。全区薄弱村社员人均分红84.87元,奉城镇城东村单个社员分红最高达到1020元。金山6个项目建设完工,预计可带动当地3500人就业。□

猜你喜欢

农村工作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不工作,爽飞了?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选工作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