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新常态 贯彻新理念 落实新定位上海“三农”工作扎实推进

2017-02-08

上海农村经济 2017年9期
关键词:三农全市农业

■本刊记者

适应新常态 贯彻新理念 落实新定位上海“三农”工作扎实推进

■本刊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时制定本市的贯彻意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发展新理念,落实“三农”新定位,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进,农民持续增收,“三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地产农产品供应稳定质量安全

有效应对了年初极端低温、夏季连续高温、秋季连续阴雨等灾害性天气,确保农业生产稳定。2016年粮食播种面积210万亩,粮食总产达到99.5万吨。全年蔬菜供应充足,累计完成蔬菜播种面积148万亩次,“夏淡”期间绿叶菜种植面积保持在21万亩以上;地产蔬菜日均上市数量7700吨,绿叶菜日均上市数量4100吨。落实养殖业布局规划,郊区畜禽养殖业减量提质,全年本市生猪累计出栏250.9万头,家禽累计出栏1746.2万羽,鲜蛋累计产量4.15万吨,鲜奶累计产量36.37万吨。水产品产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市水产品总产量为29.69万吨。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不断提升,“三品一标”认证率达72%,上海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保持较高水平,总体可控,趋势向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屠宰监管扎实开展,无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发生。

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

2015年全市示范区建设水平得分为81.68分,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划定8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梳理形成了本市第一批30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新型经营主体和范例,制订了《上海市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评定和管理办法》。编制了“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强。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16年底已发展家庭农场4243户,其中粮食生产家庭农场3990户,其粮食种植面积占本市郊区粮食常年种植面积的44.67%。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综合机械化率达87%,粮食烘干能力显著提升,新增粮食烘干能力4926吨,蔬菜机械化生产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科技兴农工作,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青年人才成长计划顺利开展。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完成了本市设施农用地用地标准修订工作。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认真做好全市休闲农业设施用地布局规划编制工作。

三、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

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工作。2016年整治关闭了2720家不规范畜禽养殖场,推进了424家畜禽养殖场粪尿处理设施运行,完成3741个窝棚整治工作,年度计划完成率达100%。推进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2016年全市累计施用商品有机肥23万吨,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302万亩次,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基本无焚烧秸秆现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继续开展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专项行动,2016年,共清理取缔各类“三无”船舶5127艘,完成摸底调查总数的91.5%,共拆除陆上违章搭建约13000平方米。注重压缩长江口渔业资源捕捞能力,加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力度。

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2016年,全市已累计完成改制1580个村,占全市1677个总村数的94.2%。镇级改革方面,全市共有28个镇正在推进改革,累计完成改制19个镇。闵行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完善工作的试点获得新突破,闵行区政府制订了《闵行区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相关做法得到中农办、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大力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制订了《关于新形势下促进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做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6年全市已有1068个村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占全市应开展登记总村数的99.2%,全市农户确权登记率达到了99.2%,农村土地流转率达75%。

五、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加强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宣传、展示、交流活动,指导示范村开展各项建设工作。积极开展村庄改造,完成各年初目标任务,2017年村庄改造项目储备工作完成。研究上海村庄改造规范标准,对村庄改造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积极稳妥推进宅基地置换工作,开展《上海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工作、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编制农业布局、设施农用地等规划,认真开展设施农用地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设施农用地的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加强农村形态风貌保护,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建房的指导,初步形成本市乡村风貌导则。切实加强农村综合环境整治,推进河道整治工作。2016年河道轮疏完成3048公里,完成3.3万户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处理。

六、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采取综合措施,挖掘内外部的增收潜力,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农村综合帮扶工作,2016年提前完成本轮农村综合帮扶项目申报,全市5个受援区共申报21个项目,项目总投资33亿元,涉及市级专项资金9.96亿元。全市38家帮扶单位捐赠资金全部到位。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规范开展培育。目前,全市累计有4693人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巩固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继续加大各项政策惠农力度,确保各项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上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实现了城乡医保制度的并轨,在全国首个实现城乡居保和医保制度的省级统一。调整全市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方案,从2016年6月1日起实现了帮困粮油制度的城乡统一。

七、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2016年启动实施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5项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配置的优化工作。完成郊区学校信息化建设全年计划,郊区47所学校完成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成1968间互动式多媒体教室,完成6264台教师移动终端配备。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和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研究完善市对区县财政教育转移支付的措施。制定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并推动实施。提升农村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制订了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培养计划,2016年完成乡村医生各类业务培训500人次。加大远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送力度。2016年远郊文化配送增量部分提高到10%,专业院团演出优先考虑远郊地区的配送覆盖,农村公益影片放映近6万场。

八、农村基层基础不断加强

深入落实市委“1+6”文件精神,推进党建引领下

猜你喜欢

三农全市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