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状况的分析与对策*

2017-02-07李敏霞左秀凤胡立磊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检验专业课堂教学

李敏霞, 左秀凤, 刘 隽, 胡立磊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检验系,河南,新郑,45119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状况的分析与对策*

李敏霞, 左秀凤△, 刘 隽, 胡立磊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检验系,河南,新郑,451191)

针对医学检验专业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从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三个层面分析原因,探索解决办法。建议从紧抓校风建设、加强师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三个方面采取对策,促进校风、教风、学风的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医学检验专业;课堂教学;分析;对策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既是专科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又属于医学高等专科教育。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临床检测手段和检测试剂盒层出不穷,这就必然要求检验专业改革要与临床检验岗位需求相适应。检验专业改革的主导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更应适时审视自我,熟知课堂教学状况,尽可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实用的技能。医学检验专业是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中,本课题组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对策,改革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

1.1 玩手机现象 手机是大学生手中必备的通讯工具,班级通过QQ发送通知、银行交易提醒、报到注册、网络购物等都要使用手机,这体现了手机的功能。但学生在课堂中还深陷在手机中,如与同学聊天、看视频、看网络小说等。教师在讲课时,发现很多“低头族”,提醒他们的时候才抬一下头,抬头时一脸萌呆地不知教师所云。课堂上“手机的运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课质量。

1.2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在课堂中,教师对一个名词作出详细解释,并举例说明,比如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刚讲过,随后教师提问,只有离讲台近的几排学生能回答出来。当教师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见解时,喜欢发言的学生不多,其他的学生要么不会要么是沉默,这些行为致使整个课堂气氛压抑、沉闷、不活跃。

1.3 缺课现象较为常见 每个授课大班(由2个或3个小班组成,人数达100以上)中总会有那么少数几个学生,经常缺课,在教师查考勤时偶尔照个面,上一节课后再也不见人了。还有一些班干部常向任课教师请假说辅导员要他去干某事、学生处叫他去干某事、要开展什么活动等等都要请假,好像所有事情都比上课重要。

1.4 轻视实验课 在实验课堂上,学生经常要用试管操作,进行菌落培养、体液样品的采集、相应的仪器检测等实验操作,带教教师先用20~30 min的时间讲解原理和关键操作,然后让学生操作。往往会有学生不预习也不认真听讲,没有吃透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就进行实验,最后实验结果往往不理想;有的做出实验结果了,也不能正确分析。有的同学懒于动手,只是观看别的同学做实验,真正要求他去做时,连吸量管的使用等基本操作都不会。总有个别学生,到课程结束时,什么实验操作都不会,一问三不知。

2 课堂问题的分析

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下面从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三个层面加以分析。

2.1 学情分析 首先从学生自身来说,95后大学生由于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他们的个性、思想、行为、价值取向、心理和需求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如:自我自主但独立能力缺乏、敢于担当但吃苦能力欠缺、个性自信但规则能力弱、能力突出但功利意识强等[1]。加上现在的大众化教育,录取率逐年提高,学生读大专的门槛比较低(表1)。该校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每年的招生录取分数线在全省还是比较高的,比如2015年本校的录取最低线为350分,但学生报到后补录学生的分数比较低,多在200分以下。检验专业录取时文理兼收,历届学生中理科生不到1/3,还有一部分对口生,女生占80%左右。这就造成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基础知识不扎实,生物学、化学知识欠缺等学情特点。

表1 近三年来河南省高考录取分数线

其次,从学习动机而言,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大多是以考上大学为唯一学习目的和动机,进入大学之后有歇一歇、玩一玩的思想,不能及时设定新的人生坐标,缺乏应有的学习动机。本身对考上大专的情绪就不高,如果再不及时调整节奏,又没有树立新的目标,很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思想倦怠、学习松懈,缺乏努力学习的积极上进精神。有些学生常把大量精力放在学业以外的兴趣爱好上,对人际关系表现出过多的关注,而置学习于一侧。现实就业中,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本科生都难及时找到理想的工作,更何况专科生呢?这使得学生产生学好与学不好都一个样,看不到前途,对学习产生无用论思想。还有的是学校评优评先的条件不恰当,成绩好的同学评优拿奖学金的机会不高,往往是学生干部当优秀的情况比较普遍,但学生干部的成绩多是中等或更差甚至不及格。课程考核中经常出现同堂授课的两个小班中,其中一个小班的整体成绩很好,而另一个小班的成绩较差,不及格的学生集中在一个小班中。这通常是班委的学习组织性不够良好,班委在学习中没有起带头作用。

再者,学生的学习方法没有及时调整好。医学检验专科层次学制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要进行为期10个月的临床实习。大学的每个学期都有7门及以上的课程,每门课的知识点较多、教材较厚实,在规定的学时内必须完成课程教学就得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做到知识够用为度地选择教材中部分内容进行讲解,其他内容自学,还要进行知识拓展,紧跟学科前沿,往往是每次2学时的授课时间就能讲很多内容。这完全不同于高中课本的每页必学,反复的复习巩固,所以造成很多学生在大一的时候感觉不会学习了,课程结束了,不知道学了什么。学生忙于开展活动,对人文知识的阅读量还比不上高中阶段,教材以外的参考书目更是少有触及。医学检验专业的各专业基础课,如生理、生化、病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之间有着紧密的交叉和联系,专业技能课之间也是有联系的,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归纳总结,很有可能学成“一盆浆糊”。一旦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思路连接不上,课后又不注意请教教师或与同学交流,就会使有些学生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出现课堂上玩手机、看其他书籍、打瞌睡等现象。关键原因就是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适应不了大学的学习节奏,迷迷糊糊地度过了第一个学期,甚至整个大一阶段均如此。等大三的学姐学哥们返校毕业考试、办毕业手续、交流实习问题、就业问题、升学问题时,才发现大学校园的生活过了一半了,懵懵懂懂地认识到该努力学习了,该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了,这时才开始重视学习。

2.2 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是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参差不齐。信息化时代、知识发展和传播的速度很快,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处于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新的知识层出不穷。有些教师不注意知识更新,只是死抱着手中的教材,几年甚至十年如一日的重复仅有的内容。这样的教师怎能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呢?又怎能让学生耳目一新,愿意听课,“买教师的账”呢?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知识,紧跟学科发展,随时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讲课的时候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博学、高超。

其次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教学是针对活生生的人的行为,仅有丰富的知识而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也是不行的。比如一些年轻教师对课程的知识目标把握得很准,一味地在课堂上搬出教学内容,强调学生要记着。如此做来,学生是明白了知识点,但学得很死板,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又如,教师缺少人文情怀,对学生冷冰冰的,让学生敬而远之。好的教师应有高尚的师德和思想情操,满含对教学的敬畏、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教学姿态落落大方,语气铿锵有力,言语行为举止文明,做一个学生爱戴的教师。

再者,大学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机会比较少。高职院校一般都设有辅导员岗位,专门负责班级学生的日常问题。任课教师在授课安排的时间点去上课了,课后夹着包又走了,课堂上能与学生交流的就是提问或互动了,但课堂上能互动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因为每门课的教学任务多但学时少;课下接触的时间就是课间十分钟了。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想和教师交流,但时间不允许,课下又碍于面子,不会主动找教师。即便教师留下自己的手机号,除了班干部以外,与教师电话或短信交流的也很少。用商业的话来说,很多教师讲课的“售后服务不周到”。师生之间应多加沟通和交流,用教师的渊博知识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成就学生。

2.3 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首先从图书管理来说,一方面图书借阅证办理的慢,经常到11月份或临近期末新生才领到借阅证;另一方面图书馆多在工作时间段开放,课余时间开放时间很短,由此限制了学生借阅的时间。校园内各种社团活动多,但医学生的课程多,本就紧张的学期中要开展许多活动,活动又占班级的量化得分,辅导员和学生往往很看重活动的积分,不够重视成绩的评比,产生了本末倒置的现象。辅导员正常上下班,课后对学生的管理比较松懈,在教室或图书馆上晚自习学生占极少数,多数学生除了活动就是逛街、上网、聊天。

其次是学生管理、考务管理不够严格。学生处制定的学生管理办法没有严格执行,个别学生经常旷课,旷课学时达到处罚限度时依然不执行,这其中有的学生有社会关系,早早已经联系好工作单位,只要在学校混个文凭就可以上岗了。也可能是,学校好像是怕开除这些特殊学生会毁了学校声誉,影响招生。考务制度也有缺陷,虽然每门课的考核办法中都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但真正的平时考核形同虚设,平时成绩占20%或30% 或40%,没有具体部门去检查平时考核是怎么进行的。往往是学生的平时成绩都差不多,没有体现出学生学习努力程度的差别。期末考务办法也不够科学,有的教师出题过于简单,题量还少,并提前划出考试范围,学生只要用一两天背会,都能考高分。监考不严格,个别教师对学生的作弊现象不管不问,抄袭之风盛行,助长了 “学”与“不学”一样能考高分、能过关的错觉。期末阅卷期间总会有几个打招呼要求照顾的人,说某某同学是谁的亲戚或是哪个医院领导的子女,要求弄个及格分。还有就是规定考试课、考查课的不及格率,当学生没有考好,任课教研室为了控制不及格率,不得不想尽办法给学生提高成绩。经常会有学生反映觉得自己肯定不及格,但最后却及格了。这些状况也有教师的问题和课程问题。总之是学风和考风不正的原因。

再者,教师的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量化不够公平。对教师的量化评比重科研轻教学教研,造成教师对教学的投入精力不足,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各高校的普遍现象。但作为专科层次的学校来说,教学是最主要的,职称评聘向本科院校一样的标准就不合适了。

3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建议和策略

3.1 紧抓校风建设 优良的校风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培育优良学风、教风的根本保证,它全面地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办学水平[2]。校风具有感染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好的校风使学生置于一个优良的求学氛围中,能意识到自己到了学习的殿堂。校风的具体表现为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学作风、学生的学风和职工的工作作风。每个学校都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和教务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

3.2 促进教风建设 教风来自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平时注重对教师师德修养的培养,通过一些活动来促进教师间的团结互爱、谦和礼让。通过经常性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能力。加强校外的学术交流,让教师走出去,与同类院校、本科院校的教师多交流,找到差距,激发竞争意识。制定教师管理制度,由督导组和系部双层监督、由学生经常性评价、由教师自身的反省,这不是说教师没有好好地进行教学,而是需要有一个监督机制管理教学。专业技能教师要经常性地接触临床检验一线,掌握检验技术发展的前沿,明确检验岗位的职责,把实用的检验技能传授给学生,按照临床岗位的用人制度和要求培养学生。教师就是学生学业道路上的灯塔,引导学生正确的方向。

3.3 促进学风建设 每个学生有上进心,需要教师去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①加强大学生目的性教育,如组织观看历史纪录片、宣传伟人事迹、讲述成功人士的学习经历和奋斗史,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以追求崇高的奋斗目标为动力,刻苦学习。②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并进行适当的鼓励、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产生成就感的愉悦,进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③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生动有趣、逻辑性强、联系实际的方法传授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明白道理,学会知识的同时在精神上感到愉快。④定期开展检查和评定,如组织竞赛、考查和考核,以便检查学习效果,使学生在压力下产生学习动机。⑤通过图书馆、校园网络学习平台、学习小组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中。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创造出新的经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总之,从学校、系部、专业、班级等逐级层面,紧抓校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操作技能、经验,科学设计课堂,从学生内在和外在两个角度激发学习动机,高效率组织教学,传承重视学习、好学的风尚。加大课外能力拓展,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艺术生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我省医疗卫生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检验专门人才。

[1] 张建亮.基础医学本科生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3):242-245.

[2] 陈映霞,汪 斌.刍议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J].高教论坛,2012,(2):102-103.

[责任编校:柯 莉]

2016-08-20

李敏霞(1963-),女,河南省安阳市人,本科,教授,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和教学。

2014年河南省卫生厅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WJLX2014039)。2014年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工程项目立项[教高(2015)33号,批准序号151]。

G 642.4

B

1008-9276(2017)01-0086-04

△通讯作者:左秀凤,E-mail:zuoxiufeng866@163.com。

猜你喜欢

检验专业课堂教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