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室灌注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5例

2017-02-07郭会鹏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纯音咽鼓管分贝

郭会鹏

(临颍县人民医院,河南 临颍 462600)

鼓室灌注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5例

郭会鹏

(临颍县人民医院,河南 临颍 462600)

目的 了解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院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氨溴索鼓室灌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在不同频率下听力提高的分贝数。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在不同频率下听力提高的分贝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提高的分贝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溴索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听力。

氨溴索;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

分泌性中耳炎好发于儿童,是小儿及成人致聋的常见因素之一,多数学者认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与感染、免疫及咽鼓管障碍有直接关系[1]。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征主要为耳鼓室积液以及听力减退等,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但前期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易耽误治疗时机,引起更严重的病变,所以确保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与时机都十分重要,常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较多,但临床治疗效果均不太理想。有研究报道称[2],氨溴索具有刺激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等作用,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效果良好,本文就临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氨溴索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3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29.3±10.5)岁,平均病程(25.7±7.5)d;对照组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30.9±11.1)岁,平均病程(27.3±5.9)d。

1.2 纳入标准 所有研究对象均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患者检查见鼓室内陷且失去光泽,鼓膜活动差,纯音测试提示为轻中度传导性耳聋,部分混合型耳聋的声导抗测试为B型曲线或C型曲线,检查见鼓室内陷且失去光泽,鼓膜活动差,纯音测试提示为轻中度传导性耳聋,部分混合型耳聋的声导抗测试为B型曲线或C型曲线,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耳闷、耳塞、低音调耳鸣以及听力下降,排除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重症糖尿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属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获得其家属的同意,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急性期给予患者抗生素、糖皮质激以及麻黄素制剂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及邻近的病灶,帮助患者去除病因,改善咽鼓管的通气功能。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上海勃林格殷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83)治疗,让患者取端坐位,保持头部稍前倾,先对患者外耳道进行常规碘附消毒,行鼓膜表面麻醉,随后取5 mL鼓膜穿刺针头的注射器穿刺鼓膜,将鼓室内的积液吸出,对不容易抽出的黏稠或胶冻状分泌物使用针头连接负压吸引器吸出,向鼓室内注射15 mg的氨溴索,注射完毕后让患者平卧休息30 min,叮嘱患者头部偏向一侧,1周进行1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并进行纯音测试以及声导抗测试。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采用纯音听阈测定在不同频率下听力提高的分贝数。

1.4 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4],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纯音测听气导听力均提高20 dB以上,鼓室导抗图为A型;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纯音测听气导听力均提高10~20 dB,鼓室导抗图为A或C型;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减轻,听力无改善。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65)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在不同频率下听力提高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在不同频率下听力提高的分贝数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在不同频率下听力提高的分贝数(n=65,±s)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咽鼓管功能障碍被认为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发病机制,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发生的因素包括以各种良性、恶性等病变引起的机械性功能障碍和病毒感染、放射性损伤等引起的功能性障碍,所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咽鼓管功能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向。咽鼓管存在类肺表面活性物质,通过调节咽鼓管的开张压力来维持咽鼓管的正常功能,应用药物治疗调节咽鼓管类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也是治疗的途径之一。氨溴索作为新一代的黏液溶解剂,在呼吸系统的保护上具有良好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在不同频率下听力提高的分贝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证实了氨溴索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氨溴索提高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效果的机制可能是:氨溴索刺激了咽鼓管以及中耳腔黏膜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有效降低了咽鼓管压力,在通气与引流方面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氨溴索有效降低了黏液腺的分泌,使分泌物更容易被清理;氨溴索加强了黏膜纤毛传输系统功能,从而促进了纤毛运输功能,在中耳积液排除与恢复咽鼓管功能上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5];氨溴索能够有效降低炎性介质的释放,缓解炎症。研究发现,分泌性中耳炎好发于4岁以下的儿童,患儿由于咽鼓管解剖结构特殊,分泌物很容易进入咽鼓管引起炎症发生,所以婴幼儿在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上很重要。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还应该增强体质,做好呼吸道的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氨溴索可以有效地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听力,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1] 田秋菊.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142-143.

[2] 侯 森,杨海珍.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的Meta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26(3):10-12.

[3] 刘义平.氨溴索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8):1135-1137.

[4] 舒诚华,洪 丽,曾 英.氨溴索鼓室注射辅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5):614-615.

[5] 朱 青.三种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2):51.

[责任编校:李宜培]

2016-08-08

郭会鹏(1984-),男,河南省漯河市人, 本科 ,主治医师,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

R 764.21

B

1008-9276(2017)01-0051-02

猜你喜欢

纯音咽鼓管分贝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分贝是如何定义的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民用飞机噪声适航审定中伪纯音影响的去除方法
健听青年短纯音ABR测试结果分析
短纯音及切迹噪声掩蔽的短纯音ABR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成年人纯音听阈的评估△
分贝是声波的强度单位吗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小分贝上街“不讲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