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浅丛联合颈6横突阻滞在20例锁骨骨折手术的应用

2017-02-07陈济民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臂丛肩部锁骨

刘 勇, 陈济民

(长葛市中医院 麻醉科,河南 长葛 461500)

颈浅丛联合颈6横突阻滞在20例锁骨骨折手术的应用

刘 勇, 陈济民

(长葛市中医院 麻醉科,河南 长葛 461500)

目的 观察锁骨骨折手术的三种麻醉方法效果。方法 对60例锁骨骨折和肩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行颈浅丛联合C6横突阻滞,B组行颈浅丛联合C4深丛阻滞,C组为对照组,行肌间沟臂丛阻滞。结果 三组间MAP和HR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率为90%,B组有效率70%,C组有效率55%。结论 颈浅丛联合C6横突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及肩部手术定位简单,易操作,安全,无痛。

颈浅丛阻滞;颈6横突阻滞;应用

临床对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患者的麻醉以往常用臂丛阻滞,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单一的颈丛或臂丛阻滞难以满足手术要求,麻醉效果欠佳。长葛市中医院麻醉科近年对此类患者的麻醉实行颈浅丛联合颈6横突阻滞,取得一定效果,笔者对2011年以来的60例锁骨骨折和肩部手术的麻醉资料进行回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书面同意书。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单侧锁骨骨折和肩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预期手术时间1~1.5 h。A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2~54(43±11)岁,BMI 21~27 kg/m2,ASA分级Ⅰ~Ⅱ级;B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2~56(44±12)岁,BMI 21~25 g/m2,ASA分级Ⅰ~Ⅱ级;C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0~54(42±12)岁,BMI 20~26 kg/m2,ASA分级Ⅰ~Ⅱ级。排除有心肺、内分泌及精神疾病患者。

1.2 操作方法 患者入室后,吸氧,去枕平卧于手术床,建立液体通路,咪达唑仑2 mg静滴。A组患者施行颈浅丛联合C6横突阻滞麻醉,方法如下:头部转向健侧,患侧肩部垫高,充分暴露胸锁乳突肌和颈外静脉,在颈外静脉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交点处,可触及骨质,相当于C4横突。常规消毒标记做皮丘。戴无菌手套,以22G针(5~6 cm)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进针,突破颈阔肌,回抽无血,注射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8 mL,即颈浅丛阻滞。再沿胸锁乳突肌后缘向下触摸,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环状软骨平面延长线交叉点,将胸锁乳突肌向中线推开,向下按压即可摸到骨性突起,即为颈6横突。有的患者诉有向肩部或上肢的异感,C6横突在所有颈椎诸横突中为最突出的,极易摸到。进针约3 cm触及骨质后,回吸无血无液即可注射药物20 mL。不必寻找异感。B组患者行颈浅静脉丛联合C4深丛阻滞麻醉,方法同上行的颈浅丛阻滞注射药物8 mL和以C4横突为标志触及横突骨质后回抽无脑积液及血液注射药物15 mL。C组行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方法于肌间沟入路的臂丛阻滞注射药物25 mL[1]。

1.3 观察指标 记录麻醉前(T0)﹑切皮时(T1)﹑剥离骨膜时(T2)﹑骨折复位时(T3)患者的MAP、HR、SPO2。术中观察患者的阻滞范围﹕“++”阻滞部位全面;“+”阻滞部位有效;“+-”阻滞部位效果不确定;“-”阻滞部位无效果。术毕评判有效率:优,手术区域完全无痛,不需要任何辅助药物,患者术中安静;良,手术中无痛,但术中牵拉时患者不适,需用少量镇静镇痛药物;可,手术有部分疼痛,阻滞不全面,需用大量镇静镇痛药物;差, 阻滞麻醉失败,需用改用其他麻醉[2]。另外还须观察三组用药后的并发症[3]。

2 结果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三组患者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MAP、HR值A组明显低于B、C组,B组稍低于C组;三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三组中A组的阻滞范围最全面;B组锁骨外1/2与肩部阻滞不全;C组锁骨 内1/2部位阻滞不全,而肩部阻滞较好。见表2。三组总有效率评判结果比较:A组有效率为90%,B组有效率70%,C组有效率55%。见表3。三组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A组出现2例霍纳氏综合征;B组出现3例声音嘶哑;C组出现2例霍纳氏综合征,1例膈神经阻滞。三组术中并发症:A组出现2例霍纳氏综合征;B组出现3例声音嘶哑;C组出现2例霍纳氏综合征,1例膈神经阻滞,见表4。A组出现霍纳氏综合征者于术毕后30 min内恢复; B组出现中声音嘶哑者术毕后1 h内均得以恢复;C组出现霍纳氏综合征者于术毕后30 min内恢复,出现膈神经阻滞者术毕后30 min内恢复。

表1 患者术前术中各项指标(n=20,±s)

注:与C组比较,1)P<0.05; 与B组比较,2)P<0.05。

表2 患者阻滞范围比较(n=20)

表3 患者有效率比较(n=20)

表4 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20)

3 讨论

区域阻滞麻醉对人体生理干扰小,安全,有效,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法。但由于支配人体皮肤组织等的神经很多都是交叉支配,锁骨及其皮肤区域受颈丛和臂丛神经双重支配,即皮肤表面是发自C3~C4的神经根的颈丛支配,主要是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而肌肉等组织是由C5~C6的臂丛神经支配。在锁骨内侧部分以颈丛神经支配,外侧区域以臂丛神经支配,中间则相互交叉支配[2]。从上可以看出按照以往的单一部位的神经施行阻滞很难满足手术的要求,单独阻滞颈丛或臂丛神经都不能很好地让患者无痛,常出现镇痛不全的现象。而传统的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在遇到肥胖和颈短的患者,定位困难,易误将胸锁乳突肌与前斜角肌间隙当做前、中斜角肌肌间沟,从而导致阻滞失败。要想麻醉完善,应选择联合阻滞,采用颈浅丛联合C6横突阻滞则定位简单明了,操作容易,镇痛效果优良。只是C6横突阻滞时有的病人会出现horner综合征,不必做特殊处理,向患者解释清楚即可[4]。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颈浅丛联合C6横突阻滞可以安全、无痛的用于锁骨骨折及肩部手术。基于该文例数较少,尚待临床进一步观察。

[1] 邓晓东,骆 英.三种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的应用[J] .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8):724-725.

[2] 朱克锡.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体会[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5(6):686-687.

[3] 柏 平,彭明清,吕治全,等.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23):2407-2408.

[4] 高 嵩,田文华,周卫民,等.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椎旁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2):169-170.

[责任编校:张亚光]

2016-05-18

刘 勇(1977-),男,河南省长葛市人,本科,主治医师,从事临床麻醉工作。

R 683.41

B

1008-9276(2017)01-0033-03

猜你喜欢

臂丛肩部锁骨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规范康复疗法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