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40例

2017-02-07张运祥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牙周组织牙根患牙

张运祥

(开封市口腔医院 牙体牙髓病科,河南 开封 475000)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40例

张运祥

(开封市口腔医院 牙体牙髓病科,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 了解多学科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该院口腔科治疗的75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根据修复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正畸修复组,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修复治疗,正畸修复组患者采取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正畸修复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 62.9%(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疗法在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

牙体牙髓;正畸修复疗法;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治疗效果

恒上前牙牙折是临床口腔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当根冠根折处于牙龈下方较深位置时(一般为牙龈下2~5 mm),对多余牙周组织进行切除后,常会由于生物学宽度不足难以确保修复体与残留牙根组织密合,从而导致牙周组织炎症[1]。早期临床治疗主要采取去除牙周和断端后实施修复治疗,然而该方法临床疗效不满意。本文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75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采取牙体牙髓正畸修复治疗,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开封市口腔医院口腔科治疗的75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为单发性恒上牙折,且全部折断,无其他并发伤,牙周和牙根尖周等组织均正常。根据修复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正畸修复组。其中正畸修复组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0~50(38.2±7.5)岁,患牙数目为44颗;常规组患者共3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2~55(39.2±8.2)岁,患牙数目为40颗。两组患者上述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修复治疗,如对牙齿断端和周围牙周进行清洁处理,随后予以消毒止血,使牙槽骨充分暴露,然后使用烤瓷牙予以修复。正畸修复组患者采取牙体牙髓正畸修复治疗:起初对患者牙根管进行完善治疗,14 d后未见并发症时再采取正畸治疗,使用不锈钢丝(0.8 mm)制作牵引钩,顶部钩长度约为根长度的1/2,使用磷酸锌水门汀粘固在根管内,设置为牵引桩,选取患牙邻近牙周和健康邻近牙作为支牙,同时制作U型牵引弓,牙根牵引距离为牵引弓与牵引桩之间的距离,每周对其进行复诊,直至牵引弓和牵引桩矫正至合适位置,对牙周进行4~8周的治疗后,对患者行牙冠延长术修复断齿。术后两组患者均予以抗菌药物治疗。

1.3 临床效果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2]。其中显效指患者患牙未有松动和叩痛,X线显示牙根尖及其周围组织均恢复正常,未有牙周炎出现;有效指患者患牙未有松动和叩痛,X线显示牙根尖及其周围组织均基本正常,与同名切牙缘相比其切牙缘要短1~2 mm;无效指患者患牙有松动和叩痛,X线显示牙根尖存在病变,与同名切牙缘相比其切牙缘要短2 mm以上,发生顽固性牙周炎。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正畸修复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常规组,其治疗总有效率为62.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正畸修复组患者有6例发生牙周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而常规组患者有16例发生牙周炎,并发症发生率为45.7%,正畸修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在对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治疗方法中,与传统修复法相比,牙体牙髓正畸结合修复法要更加具有优势。当恒上前牙龈下牙折部位较深时,采用传统常规方法难以修复,而使用正畸修复疗法可协调邻牙和牙周组织的协调性,确保牙龈与修复体能较好的接触[3]。临床研究报道,牙体牙髓正畸修复疗法可对牙齿断根组织以及周围牙周组织进行较好的保留,不仅能使受损牙龈得到良好修复,还能防止对牙周组织造成损伤,保障牙龈断面邻近组织的完整。此外该方法不会对牙齿美观造成较大影响[ 4-5]。

本文结果显示,采取牙体牙髓正畸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为牙体牙髓正畸治疗可有效保留牙桩和牙根的固定力,同时每周对矫正牵引弓和牵引桩相对位置进行一次复诊,确保牵引治疗期间牙长轴方向与牵引力保持一致,进而提高患者矫正效果,同时也可有效防止因牵引力度过大而导致牙根外吸收和牙齿松动等现象,而且正畸矫治期间维持牙根高度,并适当延长牙冠,减少牙体受到不可逆性损伤,明显改善修复效果。此外治疗期间在修复被牵引出来的断牙根冠时,可对远近中径进行适当调节以便满足牙齿美观度[5-6]。

本文结果还显示,采取牙体牙髓正畸修复治疗,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可能原因为口腔科医师在对患牙进行正畸治疗过程时,可根据牙龈断缘与龈缘间的距离随时调整牵引力,从而减少牙周组织出现增生情况。而且牙体牙髓正畸修复疗法可在断齿修复期间,有效保护周边牙周组织,术后常规使用抗菌药物也能明显降低牙周组织炎症发生率。

总之,牙体牙髓正畸结合修复疗法适用于牙龈下牙折断处较深的患者,修复治疗后牙龈组织和邻牙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使得边缘接触更良好,然而该方法对牙低位冠根折断患者进行修复时会增加其疼痛感,不利于患者接受。综上所述,牙体牙髓正畸结合修复疗法可确保牙周和邻近组织的健康,对牙周组织本身未造成显著伤害,增加了修复固定效果,临床治疗效果较理想。

[1] 姬永科. 牙体牙髓正畸在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中的应用[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 10(4): 315-316.

[2] 王嘉德. 牙体牙髓病临床问题解析Ⅳ.X线片上需与根尖周病鉴别的其他侵犯骨组织的疾病[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9, 44(11): 697-701.

[3] 汪映泉. 牙体牙髓-正畸-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 2011, 17(33): 70.

[4] 邓 斌. 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12): 82-83.

[5] 夏春杰. 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疗效观察[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5(5): 55-56.

[6] 刘万松. 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预后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21): 21-22.

[责任编校:赵唯贤]

2016-02-29

张运祥(1982-),男,河南省开封市人,学士,主治医师,从事牙体牙髓病诊治工作 。

R 783.3

B

1008-9276(2017)01-0031-02

猜你喜欢

牙周组织牙根患牙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磨牙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保留价值分析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高金合金和镍铬合金冠桥修复体对牙周组织远期影响的比较
复合树脂加玻璃离子夹层修复老年牙根面龋的应用效果
正畸性牙根吸收的研究进展
两种修复方法对已做根管治疗并单端游离缺失前磨牙折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