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茶林低产原因分析及其改造措施探讨

2017-02-01孙艳秋福建省宁化县农机办3654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低产油茶林地

孙艳秋 (福建省宁化县农机办 365400)

油茶林低产原因分析及其改造措施探讨

孙艳秋 (福建省宁化县农机办 365400)

油茶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用途广泛,在福建省宁化县虽得到了广泛种植,但油茶单产低且不稳定、经济效益较低。为提高油茶产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宁化县油茶林低产原因进行了分析,且依此提出了相关改造措施,并介绍了相关改造成效。

油茶;低产原因;改造措施;改造成效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别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系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供食用,故而得名。油茶用途广泛,其茶油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富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17种氨基酸、6种维生素,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储藏,是优质食用油,对促进人体健康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独特的作用,且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茶饼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除稻田害虫;油茶果的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

宁化县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气候、土壤非常适宜油茶生长,是国家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之一,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近2万hm2,年产茶油近2000 t,该县出产的“淮土茶油”2011年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宁化县油茶林长期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且经营农户缺乏科学管理技术、投入乏力、管理粗放,再加上油茶种植品种混杂及油茶林林相衰败、老化,造成油茶单产低且不稳定、经济效益较低。因此,分析油茶林低产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林地改良改造,对于提高油茶产量、改善食用植物油生产和消费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国家食油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宁化县油茶林低产原因分析

1.1 投入不足,管理粗放

由于油茶生产的经济效益不高,林农纷纷放弃对油茶林的管理,垦复深挖、清理林地等高耗劳力的管理措施已逐年减少,肥料、农药等投入亦基本停止。

1.2 种质遗传分化严重,良种水平低

宁化县现有油茶林多为野生,自然混交,品种混杂,树龄不一,林相紊乱,老残林多,病虫害多,且少数油茶林为20世纪60、70年代人工营造的,因当时技术水平限制,树种多为产量、品质较差的油茶品种。近年来,在宁化县政府的引导下,虽然引进了一些油茶新品种种植,但总体上良种水平还是较低。

1.3 林地丢荒

宁化县现有的油茶林多数处于丢荒状态,林内杂草灌木丛生,且被高大乔木侵入,形成了油茶+高大乔木的混交林,不仅使油茶林通风透光和肥水供应条件变差,还不利于病虫害防治,导致油茶产量下降。

1.4 疏密不均,林分结构不好

宁化县现有的油茶林多为野生,种植密度疏密严重不均,密的地块每667 m2种植密度达200~300株,油茶个体之间互相郁蔽,通风透光条件差,下层枝条生长不良、结果少;稀的地块每667 m2仅种植10~20株,有的甚至更少,油茶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1.5 多代同堂,单株间产量差异大

宁化县野生油茶林多为异龄林,多代同堂,林分层次多样,单株间产量差异极大。在同一田块内,部分植株正在生长、部分植株进入盛产期、部分植株衰老死亡,经济植株始终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全林的总产量较低。

1.6 树势衰老,更新能力差

宁化县现有油茶林的树龄大多较大,大量植株树势衰老,加上长期丢荒失管,肥水供应不足,加剧了油茶植株早衰,不论是野生林还是人工林,衰老植株较多,导致产量下降。

2 低产油茶林改造措施

2.1 清理林地

由于部分油茶林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加之长期经营管理不善,油茶生长不良,导致灌木、草本植物丛生,藤本植物缠绕、蔓延于油茶树上,影响了油茶林的通风透光,使油茶生长受抑,严重影响了油茶的生长发育,导致产量下降。因此,对具有灌木、杂草、寄生植物的油茶林,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林地清除,并伐除油茶林内的老、残、病虫株和其他混生树种,以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使油茶树上、中、下全方位立体挂果,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且有利于油茶林的垦复管理和果实采收。林地清理一般每年进行1次。

2.2 密度调整

种植密度过密,不仅会造成油茶树相互间的机械损伤,还会导致同一植株的不同枝条为争夺营养空间而垂直向上,导致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衰弱,进而影响了油茶产量,且茶果的出籽率、出油率都较低,油质亦差。同时,油茶林内通透性较差,弱枝、自然枯枝现象严重,且易引发病虫害。因此,对于树枝交错、相互挤压的株、枝要进行疏伐,伐除树体结构不合理、结果少或不结果的油茶树;同时,对枝条过密的结果树也要进行整枝修剪,全面去除徒长枝、阴枝、病虫枝。通过疏伐修剪后,以油茶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7左右为宜。对于种植过稀的地块,要适当补植,可结合宁化县当地土壤情况及气候特点等选用优良品种进行补植,如“赣无”系列油茶(“赣无2”、“赣无11”等)、“闽43”、“闽48”、“闽60”和“龙眼茶”等,以增加良种应用比例,改善林分结构,提高产量水平。

2.3 整枝修剪

油茶植株进入盛果期后,宜通过整枝修剪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一般剪去过密的交叉枝、重叠枝和过弱的营养枝、病虫枝等,以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

2.4 垦复深挖

冬天深垦可熟化和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清除杂草和消灭越冬病虫害,夏天正值油茶新梢、果实生长的关键时期,结合除草进行浅垦培蔸,可增强植株抗旱能力,提升油茶树体的生长势,有利于保花保果。具体方法为:第1年冬季要合理深挖1次,深度20 cm左右。每年夏季浅锄1次,深度10 cm左右,以不伤根为原则;此后每隔3年深挖1次。

垦复时,应遵循“树冠内浅挖,树冠外深挖;幼树浅挖,大树、壮龄树深挖;熟山浅挖,荒山深挖”的原则,将土块翻过来,不用敲碎。这不仅有利于枯枝、落叶等凋落物深埋腐烂,而且有利于杂草翻晒枯死,同时还能提高土壤的通透能力。

2.5 蓄水保土

针对坡度较陡的油茶林地,尽可能改坡为梯,或每隔6~8 m按环山水平开挖1~1.5 m的竹节沟,达到保水、保土和保肥的目的。

2.6 合理施肥

油茶施肥原则为:产出大年以施磷、钾肥为主,小年以施氮肥为主;秋冬季以施有机肥为主,春夏季以施速效肥为主;大树或结果多的树多施,小树或结果少的树少施;立地条件好、生长势强的树多施磷、钾肥,立地条件较差、生长势弱的树多施氮肥。

一般氮肥每667 m2用尿素15~30 kg,磷肥每667 m2用30~60 kg,钾肥每667 m2用15~25 kg,有机肥每667 m2用400 kg。最好将有机肥与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混合密封堆沤30 d后再施用。施肥方法:在上坡位沿树冠外缘投影地开挖半圆形环状沟,沟宽25 cm、深20 cm,把肥料均匀地撒在沟内再覆土。注意肥料不能成堆施入,以免影响根系吸收,也不能直接施在田块表面,以防挥发或被雨水淋溶损失。

2.7 病虫防治

油茶生产中为害最严重的病害是炭疽病和软腐病,不仅造成当年产量损失,还会影响翌年产量,且会导致树势衰弱,严重时可造成油茶整株死亡;主要害虫有金龟子、油茶尺蠖、茶毒蛾。病虫防治具体措施为:科学营林,注意油茶林地清理,提高林内通风透光能力,降低林内湿度;科学施肥,提高树体抵抗病虫害的能力;结合树体管理,在4~7月定期喷洒波尔多液等杀菌剂,预防炭疽病和软腐病,炭疽病和软腐病初发时,可用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400倍喷洒防治;金龟子、油茶尺蠖、茶毒蛾等害虫可用50%氧化乐果800倍液喷雾防治。

2.8 劣株改造

对于立地条件较好的中幼龄油茶林,在调查清楚林分产量结构的前提下,将部分不结果或结果不多的植株,采用大树换冠的方法改造成良种株,或通过高接换冠嫁接良种,改劣种林为良种林。虽然嫁接改造成本较高,但比新造林能提前2年挂果,且能提早进入盛果期,从而提高油茶林的整体产量。

2.9 放养蜜蜂

油茶林放养蜜蜂,不仅可提高油茶产量(放蜂后可使油茶着果率提高到40%~50%),还可获取大量蜂蜜和花粉(每标准群蜂在1个花期内可取蜜15~25 kg、集花粉0.5~1.0 kg),更是解决了冬季蜜源场所,节约了大量越冬饲料(每标准群蜂可节约越冬饲料3~5 kg),并为翌年蜜蜂“复壮”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油茶花蜜浓度大、皂素多,对蜜蜂幼虫有毒害作用,因此,放养蜜蜂时需饲喂“解毒灵”或“油茶蜂乐”。

3 改造成效

2010~2013年,宁化县淮土乡寒谷村寒谷畲组结合水土保持工作,对20.8 hm2低产油茶林实施了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配套的改良、改造,取得了良好成效,2015年平均每667 m2油茶果产量332 kg,每667 m2榨取茶油27.9 kg,比改造前的2009年分别提高161.8、10.1 kg。

2016-11-15

猜你喜欢

低产油茶林地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家乡的油茶
图片新闻
中国油茶花开的春天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晚秋黄梨低产果园改造技术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关于鸡东县国有林场低产林改造的要点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