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漏的治疗观察

2017-02-01王亮

保健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淋巴液淋巴管淋巴

●王亮

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漏的治疗观察

●王亮

目的:探讨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漏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40例血管疾病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均出现腹股沟部淋巴漏,给予局部加压包扎、清理创面及泛影葡胺多点浸润注射治疗,统计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出院,患肢未发生肿胀,功能正常。切口愈合平均时间(23.4±2.1)d。结论: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漏的早期诊断乃治疗的关键,需加强预防。

血管手术;腹股沟部淋巴漏;治疗;预防

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漏发生的危险性较大,切口出现淋巴漏是术后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得当,会引起各种并发症[1]。早诊断、早预防是避免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漏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以我院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发生淋巴漏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血管手术、术后出现腹股沟部淋巴漏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为(52.4±3.4)岁。患者均因血管手术行手术治疗,其中,右侧腹股沟部淋巴漏、左侧腹股沟部淋巴漏分别为10例(25.0%)、30例(75.0%)。手术类型方面: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术、股动脉急性血栓栓赛切开取栓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内膜抽剥或旁路术分别为18例、11例及7例;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行瓣膜成形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抽剥术分别为1例、3例。

1.2 腹股沟部淋巴漏的诊断

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漏诊断依据:术后腹股沟部切口间断或者持续溢出淡黄色或清亮色液体[2]。本研究40例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漏发生时间:术后3~5d,淋巴液引流量为20ml~1000ml,平均引流量为(434.4±105.5)ml。

1.3 腹股沟部淋巴漏的治疗方法

40例患者中,单纯更换敷料4例(10.0%),并给予局部加压包扎;局部创面填塞碘仿纱布,并加压包扎患者16例(40.0%);给予泛影葡胺600g/L,且切口周围行皮下浅筋膜层多点浸润注射,1~2ml/(点·次);1次/d,注射时间为3~7d,并于每次注射完毕后局部加压包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数据用百分率(%)形式进行表示。

2 结果

40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出院,患肢未发生肿胀,功能正常。切口愈合时间最短15d,最长为45d,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23.4±2.1)d。

3 讨论

近年来,血管外科手术数量逐渐增多,术中,损伤淋巴管所导致的淋巴液外漏问题也逐渐增多,加强对腹股沟部淋巴漏的重视,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很重要。一般情况下,静脉端毛细血管的压力最低为13~20kPa,但是毛细淋巴管压力只有0~0.1kPa[3]。所以,如果出现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于静脉端而未被完全吸收时,则一些液体就会经毛细血管形成淋巴液。而淋巴液对维持血浆与细胞间液体平衡、促进蛋白质吸收有积极作用。腹股沟部由于存在较多的淋巴结与淋巴管,属于下肢淋巴回流的重要途径,而且还有大量侧副支,一般处于管径狭窄或闭锁状态,对淋巴回流不参与。但如果淋巴管回流受阻或中断时,相关侧副支就会开放扩张,淋巴液经由其通过,导致肢体肿胀。腹股沟区手术,如破坏正常淋巴回流,易导致切口淋巴漏。这种术后不良状况的出现,不仅加重患者及其家庭思想和经济负担而且还会增加局部感染的风险,对手术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

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认为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漏发生的原因:(1)大体解剖上四肢淋巴管主干多与静脉伴行,下肢淋巴管主干多于静脉内侧与之伴行,易受手术操作的影响;(2)血管性疾病导致淋巴管管径增粗、扩张,淋巴回流增多;局部感染或血管疾病会增加腹股沟部淋巴结肿大、管壁增厚;而且手术区广泛分离或手术操作不规范,等均可导致术后腹股沟部淋巴漏[4]。由于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漏发生危险性较大,做好早期诊断和预防是关键。而在这方面我们的体会是,术前了解和熟悉解剖结构,术中规范结扎淋巴管及相关血管,尽可能不用电凝,有效预防切口淋巴漏。同时,术中防止切开、分离,规范缝合避免损伤淋巴管,最大限度降低淋巴漏的危险性。

在诊断上,观察切口局部症状及体征,必要时行淋巴管造影是诊断的主要方法。当切口间断或持续性流出清亮或淡黄色液体,则可初步判断为淋巴漏。在治疗上,局部加压包扎、局部填塞及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引流量小的患者,可局部换药;引流量大的患者,行淋巴管结扎或局部注射药物治疗[5]。本研究40例患者均给予准确诊断和对症治疗,治疗后患者切口均愈合出院,未发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漏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不良反应,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也会损害手术治疗的效果。腹股沟部淋巴漏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而预防的关键在于早期认真观察和判断。本研究对40例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1]郭汜恩,谭晓.腹股沟部血管手术后淋巴漏的诊断与治疗[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23(09):940-942.

[2]蔡洪波,郭秀海,金辉等.腹股沟区血管外科手术后并发淋巴漏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外科医学,2015,33(19):211-214.

[3]陆信武,蒋米尔.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漏的原因和预防[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4,33(09):218-210.

[4] Roberts JR, Walters GK, Zenilman ME, et al. Groin lymphorrhea complicating revascularization involving the femoral vessels[J].Am J Surg, 2014, 16(3): 341-344.

[5]胡志国,蒋明富,叶丹.手术后腹股沟区淋巴漏16例的处理方法[J].宁夏医学杂志,2015,34(12):121-124.

猜你喜欢

淋巴液淋巴管淋巴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中医药对淋巴管新生与回流功能的作用研究进展
足部淋巴管分布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北美淋巴水肿治疗师培养、认证及对我国的启示
大鼠肠淋巴液引流方法的改进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促进淋巴液流通
失血性休克后肠淋巴液引流恢复小鼠肾组织ACE/ACE2平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