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儿科住院患儿护理服务满意度中的实践效果

2017-02-01唐洋

保健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品管圈儿科家属

●唐洋

品管圈在儿科住院患儿护理服务满意度中的实践效果

●唐洋

目的:对儿科住院患儿护理中品管圈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270例,按照护理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5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模式、品管圈护理模式,对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在基本操作、就医流程以及护士语言等满意度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总分(3.31±0.56)分高于对照组(2.72±0.23)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品管圈护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儿科护理;品管圈;满意度

儿科护理质量是近年来医院关注的主要内容,其原因在于儿科护理难度较大,易出现护患纠纷问题,不仅影响患儿治疗效果,且不利于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对此现状,相关研究中提及将品管圈护理模式引入儿科护理中,对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将就儿科住院患儿护理中品管圈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医院儿科收治的患儿270例,男152例,女118例,年龄1~7岁,平均(4.5±1.5)岁,入院诊断,肺炎、支气管炎以及腹泻分别为135例、95例、40例,均需住院观察治疗。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将270例患儿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5例,所有患儿均有家属陪伴,在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上,两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比较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住院期间给予一般护理模式,如按医嘱指导用药,为患儿家属答疑解惑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具体实施流程包括以下几方面。

品管圈成立。于儿科科室中成立品管圈小组,其中圈长为科室主任,圈员为护理人员,将圈名确定为“满意圈”。小组职责在于结合当前儿科住院患儿护理现状,提出改进措施,确保护理措施落到实处。具体操作流程为活动主题确定、问题与原因分析、实施目标与实施对策的确定、效果评价。

护理问题分析。问题分析中由圈员集思广益,借助鱼骨图分析影响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的因素,并指明原因,其中的因素在鱼骨图呈现中主要以人、物、法、环等为主。如人方面,表现为护理人员操作、沟通等;物方面表现为病房摆设等;法指责任制、人力资源安排等;环体现在细节管理方面,如温馨提示标识的设置等[1]。

护理工作落实。针对护理问题,品管圈小组需组织采取相关的完善措施,包括:①温馨氛围的营造,鼓励护理人员全员参加护理管理活动中,对于患儿及其家属方面,应注意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的发放、病房环境的改善,而对于护理人员自身,护士间需彼此提醒三查七对等;②责任制落实,需将品管圈小组继续细化为几个小组,保证每个病区都有责任人,做到责任包干,如入院患者的借代、床位安排、病区环境介绍以及危重患儿抢救等。考虑到儿科护理工作量较大,可以引入APN弹性排班模式,以保证护理质量[2];③持续监控,主要需对品管圈护理落实的情况监控,一旦发现其中存在不合理之处,及时改正。

1.3 观察指标

利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评价内容以基本操作、病房环境、就医流程以及护士语言等为主,各指标分值1分,评分总分1~4分。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实现,计量资料由t检验,通过均数±标准差描述,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在基本操作、就医流程以及护士语言等满意度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总分(3.31±0.56)分高于对照组(2.72±0.23)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135) 基本操作 病房环境 就医流程 护士语言 总分观察组 0.82±0.15*0.85±0.150.83±0.16*0.81±0.18*3.31±0.56*对照组 0.63±0.22 0.82±0.13 0.65±0.13 0.62±0.14 2.72±0.23

3 讨论

品管圈护理模式,又被称之为QCC,强调在护理中提供人性化、主动的护理服务,使圈员在工作积极性上提高,改善护理质量。特别对于儿科护理工作,护理中本身面临患儿基数大、流动性强等特点,加之患儿家属易出现暴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能引起护患纠纷问题[3]。这就要求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实践研究发现,品管圈模式下,强调全员参与其中,既发挥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且可使儿科住院患儿护理问题更加明确,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本次研究中可发现,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在护理满意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儿科住院患儿护理中品管圈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具体引入品管圈模式中,护理人员需对儿科常见疾病知识、治疗知识等充分掌握,明确品管圈模式实施的要点,这样才能促进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儿科住院患儿护理中,品管圈模式的应用,对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高可起到明显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

[1]陈学珍,陈云,冯建荣等. 品管圈管理在提高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10):187-189.

[2]占迎祝,蒋慧珍,夏玲玲等. 品管圈在儿科住院患儿护理服务满意度中的实践效果[J]. 临床护理杂志,2014,(06):52-54.

[3]张慧娜,刘彦平. 品管圈在提高儿科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中的应用[J]. 河北医药,2014,(03):453-455.

猜你喜欢

品管圈儿科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