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分析

2017-02-01徐剑勇

保健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准确率标本样本

●徐剑勇

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分析

●徐剑勇

影响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标本收集前、收集中、标本自身三个方面。要向取得较高的检验准确率,就必须要完全建立关于标本分析前的质量管理机制,要求患者在采集之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进一步落实标本运输、保存,促进标本采集合格率、检验准确率的提升。

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控制生物化学检验质量,始终贯穿于分析前、中、后各个环节。要想提升检验准确率,就必须要对每个环节予以严格控制,旨在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有效依据。现阶段,临床实际工作中,对生物化学检验的分析过程中以及分析之后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视,质量评价、室内质控能够对分析过程中的质量进行良好的控制,并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率。基于此,本次研究着重探讨了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并针对影响质量的因素,提出了几点具体对策。

1 影响标本质量的原因分析

1.1 标本收集前

饮食:在采集之前,必须要告知患者禁食,排除脂血、溶血等因素的不利影响。饮食中的某些成分会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比如甘油三脂会让血清浑浊,干扰比浊法检验结果[1]。

患者生理状态:患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生活习惯以及心理情绪等等,都会影响到临床检验准确率。若新生儿血氧浓度偏高,则会对红细胞产生破坏,使血中间接胆红素增加,加上新生儿本身就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非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就会因此而增加,引起黄疸。

用药:用药会影响到标本的化学反应。在采集之前,医务人员应当嘱咐患者合理、正确用药。

运动:在采集标本之前,嘱咐患者切记不可长时间运动或剧烈运动,在开始采集之前,一定要保证患者安静休息10min以上。

1.2 标本收集中

位置:遵照相关规定对患者某个部位予以样本采集。若采集静脉血时,应当选择肘静脉或正中静脉位置,若情况较为特殊,可选择手臂静脉或踝部静脉,但应当规避皮肤病变位置;若是小儿患者,则可选择颈静脉。在采集期间应当注意的是,不可在输液侧或是输血位置,进行样本的采集,避免影响检验结果[2]。

信息资料:在采集样本期间,医务人员应当详细核查患者的年龄、姓名以及性别,防止差错。

体位:不同体位对检验结果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究其原因,从卧位,再到立位,水分进入组织,减少血浆量,导致生化指标水平提升,为生理变化,在抽血取样期间,医务人员应当高度重视,统一采集体位,防止体位变化而引起检验误差。

1.3 标本自身原因

在患者同侧肢体,输入葡萄糖溶液,在采集同一方向的标本时,所检验的生物化学结果,为局部血管内血液遭受稀释之后的失真数据,送检后所得到的Na+、K+等指标均会出现异常减低、高血糖等现象。维生素C的还原性比较强,在氧化酶法检测血糖的期间,具有一定的干扰,选择能量合剂予以静脉滴注,其中的维生素C可降低血糖浓度,而在能量合剂中,还存在着大量的KC1,可异常提升标本中的C1-以及K+水平;送检不及时的血液标本中,可使其中的K+水平异常提升;对静脉滴注5%的NaHCO3患者,采集其末端回抽血的标本,检验结果发现可异常升高CO2的结合力。

收集标本之前,患者疾病程度、病理变化、生理状态、治疗方法等,都会对最终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生理状态会影响到标本的检验正常值,晚间和晨间空腹血液标本中血清铁会发生降低、增高的现象,用餐后的无机磷指标会呈现异常升高。标本检验准确率与用药治疗、饮食因素等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比如饮酒会提升尿酸、7-谷氨酰转移酶、乳酸的水平,血糖检验值呈现减低趋势。

收集输液患者的样本,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往往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相符,导致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基于此,在患者输液之后或是输液之前的1-2左右,收集患者血液样本。若是对输入脂肪乳期间的患者,收集其血液样本,最终检验结果会发现患者血脂水平异常升高。

标本收集时间对检验质量的影响也十分的重大。晨间空腹收集患者血液样本,可取的准确率较高的检验结果,若是早晨空腹时间>24h之后采集样本,临床检验结果可发现某些指标呈异常变化,比如血清胆红素、血糖、甘油三酯等,数据失真无法反映患者实际情况。基于此,收集标本的时间,必须要合理予以掌握,确保临床检验准确率。

处理和送检。血液标本采集之后的送检时间,与临床最终检测结果也有着紧密的关系。若是送检时间与检验结果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检验准确率就会越高,若是两者之间的时间距离间隔的越长,反而会影响到检验结果,导致数据失真,对临床诊疗有着严重的影响。采集血液标本后,搁置时间过长,血糖值会降低,血清钾离子会升高。基于此,标本采集后,应当室温保存2个小时之内送检。

2 控制标本质量的对策

2.1 完全建立标本分析前质量管理机制

按医院规范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监管监督机制和分析前质量控制体系,使患者准备阶段、标本收集、送检、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提升,促进标本检验准确率提升,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有效参考。

2.2 准备阶段

采集前,患者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是确保检验准确的前提条件。取样前,心理情绪、药物、饮食等因素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程度不一的影响。故而要求医务人员在准备阶段,积极与患者交流,告知其注意事项,采集时让患者在平静的状态下,休息10min以上方可开始采样。血液采集最佳时间为空腹之后的12h,空腹时间若超过或未达到12h都会对血液成本造成影响。检验前应当避免用药,若无法停止服用药物,可应当考虑到用药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和偏差[3]。

2.3 取样、存储、送检

在取样时,应当在患者晨间空腹下进行,针对情况特殊的患者,可予以特殊处理,比如急性心脏病,患者发病后的3-5h是临床诊断率最高的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取样,对临床检验十分有利,不可在患者输血的时候取样,应当在完成输血之后2h左右,进行采样。

存储和送检应当要合理控制时间。取样后应当立刻送检,搁置时间过长容易导致样本发生改变,不利于检验。送检期间必须要注意防高温、防污染,若样本与检验要求不符,则必须重新取样。

(作者单位:滨海县人民医院)

[1]冯浩,甘智芬,罗铮.探讨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包头医学,2015,04:194-195.

[2]王世贤.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策略[J].中国卫生产业,2015,24:189-191.

[3]强鑫华.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策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3:123-124.

猜你喜欢

准确率标本样本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规划·样本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