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肩周炎的保守治疗

2017-02-01郝敬宇

保健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牵拉肩部肩周炎

●郝敬宇

论肩周炎的保守治疗

●郝敬宇

肩周炎是一种临川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五十岁,女性多于男性。主要表现为肩部周围疼痛,活动受限。其病因多由年老体虚,易感受风寒湿邪,以致气血不通,筋脉拘急以及外伤后引起的组织黏连。本人8年内运用按摩配合主动锻炼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1 临床资料

150例病人中,肩关节周围痛点较多,肱二头肌长腱压痛75例,短腱压痛38例,以肩部滑囊压痛的17例,以肩胛骨外侧压痛的11例,无压痛9例。

15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肩部活动受限。多数病人采用针灸、外用药、理疗等方法疗效欠佳。

2 按摩治疗

2.1 按摩手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病人患侧,以双手大鱼际或手掌在患肩周围重复做分推或抚摩手法,以单、双掌或多指揉肩部周围及上臂数分钟,然后用左手托握患肢前臂及肘部,使肩部活动并将上臂做外展等动作,同时在肩部周围及上臂内侧用右手小鱼际或掌指在关节施滚法约3~5分钟;用拇指揉拨肩部及周围痛点,用以松解粘连;再用拇指揉压天宗、肩中腧、肩贞、缺盆、中府、后溪、肩外腧、曲池、合谷等穴,每穴施术半分钟左右。

2.2 运动手法(可根据不同的受限方向选用不同手法)

①肩拉肘内收法:医生立于健侧后方,用体侧固定健侧肩后部,一手从健侧胸前托起患肢肘部,缓慢牵拉使其内收,在极度内收时,另一手用空拳敲击患侧肩部数下。

②叩肩揉搓扛动法:医生半蹲位,用肩扛患肢患臂,双手扣击肩部前后,进行协调的揉搓动肩,以肩部有温热感为度。

③下肢上提牵伸法:医生手握患肢腕部,向下牵拉抖动,而后,前屈上提患肢,上提时应以病人耐受为度。

④后伸内旋牵拉法:医生站于患者背后,用与患者同侧的手固定患肩,另一手握患肢腕部,将患臂屈肘内旋,先做几次小幅度的向健侧肩胛方向牵拉,待患者肩部肌肉放松不防备时,做一次快速较大幅度的牵拉动作,此手法反复进行3--5次。

⑤肩部环转运动法:病人坐于低凳上,医生远离患侧站立,一手握拿患肢腕部(嘱病人配合)做前后上下最大限度的环转运动。

最后,医生以手掌或空拳由肩部至前臂做自下而上拍打(掌拍拳打患肢数遍,继之,双手捏肩井拿肩部结束。

2.3 康复锻炼

①嘱患者面对墙壁,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将患臂努力向上爬高,保持住2--3分钟再放下,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重复多次。②将双手后背,用健侧手握患侧手腕部,先由健侧向上背部做小幅度牵拉,然后快速做一次大幅度牵拉。③双臂上举抓住悬挂于高处滑轮上绳的两端,做拉绳运动,让活动范围尽量扩大。④患者两手握住棍棒,做上举动作,然后两手握棍棒两端,做左右两侧的外展摆动运动。

3 疗效观察

3.1 治疗效果评定

痊愈:肩部疼痛完全消失,肩关节各方向活动恢复正常。显著:肩部疼痛明显好转,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好转:肩关节疼痛时轻时重,肩关节活动范围稍有好转。无效: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活动范围无好转。

3.2 治疗效果

150例中,痊愈81例。占54%;显著:52例,占34.7%;好转11例,占7.3%;无效∶6例,占4%.总有效率96%.最短治疗28次,最长治疗43次。

4 讨论

肩周炎常见在夜间疼痛加剧,此反应说明肩痛与血液循环相联系,符合中医学中“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理论。而运用按摩手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消除疼痛,松解组织粘连,改善关节活动。

按摩治疗肩周炎应根据每人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法进行治疗。患者在急性期或初次接受治疗,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尚未消除,禁止使用强刺激手法,以免使患者疼痛或肿胀加剧。此时,应运用疏经通络,祛淤止痛,加强肌筋功能的原则,多采用推、揉、摩、滚、拍打等轻柔缓和的手法。治疗后期炎症逐渐消除,病人对手法已经适应,此时可运用剥离粘连、滑利关节,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原则,多采用弹拨和关节被动运动等较强刺激手法进行按摩,但不可粗暴,应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以免加重病情。

加强肩部活动,除了积极配合治疗,还要每天坚持进行肩部活动及锻炼。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中医按摩学会 )

猜你喜欢

牵拉肩部肩周炎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主动分离式牵拉与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牵拉对肩关节柔韧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