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师一优课”平台的优课反思促进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

2017-01-28何清松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一师氯气中学化学

何清松

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学,福建 莆田 351100

基于“一师一优课”平台的优课反思促进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

何清松

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学,福建 莆田 351100

“一师一优课”活动的评比平台,其中涵盖课前对学情和学案的准备、课后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反思、还有同行对所授课的评价、专家对具体案例进行点评等内容,让每一个环节都成为独立的微课视频案例,成为“一师一优课”平台的优课资源。本文就是基于“一师一优课”平台的优课反思,促进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阐述,旨在促进各位同行在“一师一优课”平台中进一步交流。

一师一优课;制作;微课

一、对《氯气的生产原理》微视频内容及结构的反思

作为《氯气的生产原理》一节课中的微视频就是能够准确反映“一师一优课”资源中精彩典型的案例;是值得深思、最具有讨论意义和反思价值的教学片段;它融合了氯气的生产原理的背景介绍、教案设计、学情反馈、备课组评价和专家指点迷津等多项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呈现所授课题内容

本环节是将教案设计(包括课堂在教材中的地位、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五个环节等)、教学过程(导入方法、新课传授模式、学生练习、对知识整合等)、学情反馈、研究主题等内容展示给“观众”(听课教师、专家和学生),经过反复观看、推敲。使他们对氯气的生产原理有一个系统而深刻的认识。

(二)呈现与氯气的生产原理相关资源

其中涵盖氯气生产原理的背景介绍、关于氯气的生产原理的教学现状等。让“观众”在对课题深思熟虑时方便查阅,了解解决本课题的意义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三)呈现教学中的反馈意见

教学中的反馈意见就是来自于备课组同行评价、所教班级学生反馈和专家点评等。这个环节极为重要,“观众”通过观看之前的两个环节(氯气生产原理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内容,就会产生一定的看法。通过专家、同伴所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就会与自己所授课题的设想产生思维融合,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对《氯气的生产原理》微视频的制作过程反思

对《氯气的生产原理》微视频的制作就是整合上述三大呈现的内容,具体方法如下。

(一)注意创设课题的质疑情境

作为一个好的教学微视频,无论用什么载体来呈现质疑,质疑的针对性、质疑的探究过程、质疑的解决方案等一系列问题都要有顺其自然的情景。如本课题是这样创设质疑情景的:海水蕴藏着巨大的宝藏,等待着人类去开发和利用?首先想到的就是食盐——氯化钠了。请学生展开讨论:①用什么方法可以从海水获得氯化钠?②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氯化钠有哪些用途。这些质疑探究并非多么复杂和深刻,相反很容易让“观众”接受、也能引人入胜。

(二)创设的质疑情境要体现出典型的疑难问题

创设的质疑情景呈现给“观众”是在探讨过程中有方向性和可操作性,或者说为探讨解决质疑提供信息和预示。如,学生交流了氯化钠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应该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其他用途,让学生从组成上分析可能还有什么用途,这种“从组成上分析”就是提供信息和预示解决质疑的方法。

(三)微视频是一个多媒体的整合

因为《氯气的生产原理》微视频包含教学过程的视频(电解食盐水的装置和电解过程)、音频(对电解食盐水过程的解说)、动画(原子或原子团的拆分与结合过程模拟)、文档(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材料,所以,在制作时往往需要集备课组之力来进行打造。唯有团队通力合作,才能创造出精彩的微视频。

(四)微视频的制作过程也是一个团队的教学研究过程

微视频的设计尽管是8分钟左右,但其浓缩了团队的智慧。更有甚者,我们上课教师和专家一起思考、切磋、齐心协力,是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例如,在电解食盐水之后,专家提出添加一个原子或原子团的拆分与结合过程模拟动漫,让学生在电解模型中认识两个电解的反应特征,对一线教师无疑是锦上添花。

三、组织和开展微视频教研活动,有利于促进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

微视频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全面、立体和鲜活的课堂教学情境,而且融入了同行的评价、专家点评等内容。有了“观众”的分析、讨论和探究,将集体的智慧整合在一起,再次感悟专家给予的整改意见,有效地提升了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进而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一)基于微视频案例的专题反思,促进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

在制作微视频案例时,先确立一个研究课题,如《氯气的生产原理》,而这一课题又可以形成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子课题,如“氯气的工业生产原理”、“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等等,激发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在存疑中去观看、研究和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根据研究的课题,需要目的明确、计划周密,为探讨某个教学层面而设计个案,如在《氯气的生产原理》案例中,笔者展现的是对电解食盐水影视、图文并茂的教学艺术。这样在课堂教学应用中更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笔者的这种在视频中刻意展示的教学技巧,一定可以激起“观众”的深思与共鸣、交流与反思。

所以,在“一师一优课”的活动中,备课组成员围绕同一课题开展讨论,相互交流,可以说是潜心教研,将教学与专业发展相结合,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向着大师迈进。

(二)基于微视频案例的教研反思,促进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活动的反思主要围绕着微视频案例而展开,作为微视频案例选取的应该是“晒课”过程中的常态甚至容易引起争议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氯气的生产原理》中,我强调的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生产氯气的过程,参与听课的人员则提出应将实验室制备氯气作为重点,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电解饱和食盐水才扣住了“生产”这个课题;评议者则认为,实验室制备氯气是一种典型的气体制备实验,更适用于高考命题的方向。当然,争议是存在的,而案例展现的则是原生态的教学过程,一种常态的教学技能。争议也能让自己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从而教学水平有了快速的提升。

在反思教研活动中主题可以不鲜明,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举止的优缺点应该是评议的焦点。我在《氯气的生产原理》的讲授过程中,评议的焦点是实验问题,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是模拟、录像剪辑,还是直接进行课堂演示,不同的人看法是不尽相同的。因为模拟可以凸显反应的原理;录像剪辑可以缩短时间,可以回放;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感悟现象的客观存在。而自己的不足是教学的常态生成的问题,可以在评议中达成共识。在评议过程中备课组成员通过存疑和解疑来提高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样,作为授课者也可以通过评议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三)基于微视频案例的引领性反思,促进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

能够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做一节示范性的优课,是我教育教学成长过程的一件幸事,我希望自己的整节课能达到专家认可的水平,也希望微视频所展示的评议和建议的方案,可以作为其他教育工作者去探究、效仿的原型。没有微视频案例去引领教研活动,就不可能呈现优质的教学录像的剪辑,也不可能作为教学示范的案例。

总之,“一师一优课”案例的制作过程,是备课组全体成员、专家共同成长的过程。其中微视频案例的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的关键所在。它不但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课堂情境,作为“一师一优课”反思的基础。而且,它还提供了一个融合多元智慧的平台,教育工作者在这里进行思维的碰撞。教学无止境,教法有创新,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强烈的心愿。

[1]吴利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湖南省2015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活动课后反思[J].教师,2016(24):107-107.

[2]黄红霞.课堂教学,需要无止境的追求——记一节省优课的文字实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8):21-21.

[3]丁浩.参加“一师一优课”优课活动总结与反思——以“天然气的利用甲烷”教学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6(7):53-56.

何清松(1984-),男,福建莆田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张华伟)

猜你喜欢

一师氯气中学化学
氯碱企业控制氯气微量水分工艺研究
用教育信息化推动“一师一校”发展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氯气的制备实验探究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对俞秀松教育理念形成的影响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例析中学化学中对硝酸强氧化性的
更正
无污染氯气制备贮存装置
聚焦中学化学中的两大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