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一体案教学法

2017-01-28孟庆杰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准线焦点抛物线

孟庆杰

抚顺市四方高级中学,辽宁 抚顺 113122

教学一体案教学法

孟庆杰

抚顺市四方高级中学,辽宁 抚顺 113122

“教”和“学”始终是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若真正解决该问题,需将它们二者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共同方案。这个方案就是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等能力,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

方法;能力;解疑

一、教学—体案

(一)教案

教案是老师在课前,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等材料,经过精心加工,写出的上好一节课的教学方案。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对学生来说教案是个秘密。教案是为教师的“教”而设计的很少涉及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前对教师的教学意图、方法等一无所知。二是按教案上课就是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和观众。教案是体现教师如何把知识讲的准确无误和精彩完美,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三是按教案上课教师可以控制课堂。课前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充分条件,上好课就是教师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讲完教学任务,有时学生是否学会教师并不是很清楚。

(二)学案

学案是为学生自学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在课前知道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等。学案以学生为中心,涉及较多的是学生如何“学”,很少提到教师如何“教”。学案一般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有时课堂无法控制,有时教师无法解答学生的问题等。学案中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问题的排除者。一个系统的学案应该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三)教学一体案

教学一体案就是教案和学案统一的方案,即方案中既有教师如何“教”,又有学生如何“学”。教学一体案并非“教”和“学”各占50%,“教”多少“学”多少,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自学、有利于学生学好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会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等能力。教学一体案是以学案的形式融入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精彩表演,其效果是1+1>2。下面说明教学一体案的结构设计:

课题:________。学习目标:________。(目标细化,语言通俗易懂。)学习重点:________。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难点:________。

突破难点的关键:________。学习方法:________。课前必须完成的自学内容:1.请阅读教材________页数遍,完成下列问题:(1)________……(一般是定义等的简单设问)。2.再读几遍上述内容或再多写几遍________定义等,老师相信你一定能会做下列问题:(1)________……(一般是定义等的简单应用)。如果老师讲课将这样导课(或讲课思路):________。课堂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师生交流(合作是前后座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是小组内或各组之间或师生。课堂是学生的,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解疑者):1.对教材定义等的进一步探究交流答疑:(1)________……(一般是定义等的较深层次的内涵和外延的探究)。2.如果老师讲这个定义等是这样讲的:________(老师认为设计较精彩的不同于教材的展示给学生,如果同教材一样就不必给出)。3.对教材例题的思考探究交流答疑:________(每个例题给出解题思路)。4.如果老师讲这个例题是这样讲的:________(老师认为设计较精彩的不同于教材的展示给学生,如果同教材一样就不必给出)。5.再探讨几个新问题:________(这几个问题一般要比例题有点难度,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不加题)。6.独立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________。

学习总结:1.本节学习重点:________。2.学会了什么(含思想方法),还有哪些不会的及疑问:________。3.学习中你认为哪个问题处理的方法较好(教材的、老师的、同学的、自己的):________。课后独立完成的老师精心设计的作业:________。

这个方案必须在上课的前一天(或至少前一天)发给学生,发给学生的是一个教师、一个方法、一把开门的钥匙。编写教学一体案教师非常辛苦,但只要学生认真学习一定能学好本节内容。

二、教学一体案教学法的实例说明

以高中数学人教B版数学选修2-1“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例,具体说明教学一体案教学法(以下是发给学生的教学一体案)。

课题: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学习目标:①记住抛物线定义及焦点准线。②知道如何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记住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2=2px(p>0)并能画出抛物线。③记住只要知道p就能求出抛物线标准方程。④给出抛物线标准方程,会求p、焦点坐标、准线方程。⑤能用抛物线定义判断动点轨迹是否是抛物线。

学习重点:抛物线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这是老师根据参考书及考试要求给出的重点,你认为它是重点吗)

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难点:1.由定义推导抛物线标准方程;2.由抛物线定义判断动点轨迹是否是抛物线。

(这是老师根据教材及经验给出的难点,它是你学习中的难点吗)

突破难点的关键:①类比推导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方法,即建系,设p得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由两个距离公式,根据定义推得,它是数形结合的过程。②如果题设中涉及定点、定直线、距离等就联想抛物线定义。

(它能解决难点吗?你在学习中还遇到了哪些难点,请提出来,老师帮你解决)

学习方法:①现在学的抛物线就是二次函数图象的抛物线,只是开口方向不同。②亲手按教材上的操作方法画一画抛物线。③方程随坐标系的变化而变化,记住怎样建系得抛物线的标准方程。④只要p知道就能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⑤抛物线上的点就联想它到焦点和到准线的距离相等。⑥学习中会涉及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待定系数法。

(这是老师根据知识特点及教学经验,给出的学习方法,你可以试一试此法,看是否管用。你还有好的学习方法吗)

课前必须完成的自学内容:

1.请阅读教材P59—P60页数遍(背诵下来最好,这里有抛物线定义、推导抛物线标准方程、抛物线标准方程),完成下列问题:

(1)模仿教材第二自然段亲自制作一个教具,画出抛物线,记住明天上课在同学面前展示。(2)填空: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F∉l)的________的点的轨迹叫作抛物线。定点F叫________,定直线l叫________。推导抛物线标准方程如何建系?________。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其中 P是________,焦点坐标为________,准线方程是________。

2.再读几遍上述内容或再多写几遍抛物线定义及标准方程,老师相信你一定能会做下列问题:

(1)按下列条件写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①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2;②焦点是F(2,0);③准线方程是x=-.(2)已知抛物线 y2=10x,则①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________;②焦点坐标为________;③准线方程是________。

如果老师讲课将这样导课及讲课思路:请同学们作出函数y=x2的图象草图……,这是二次函数其图象是抛物线.若将抛物线按顺时针旋转90°,图象是抛物线吗?它所对应的是二次函数吗?旋转后的抛物线与二次函数图象的抛物线有何共性,有无统一定义?接下来的老师讲课思路是:用教具模仿教材演示画抛物线;让学生观察研讨发现抛物线定义;类比椭圆双曲线推导抛物线标准方程。

(比较一下,是老师这样讲课好,还是你自学好?如果让你导课,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课堂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师生交流:

1.对抛物线的定义、推导方程、标准方程等的进一步探究交流答疑:

(1)让学生到黑板用制作的教具演示画抛物线;(2)对抛物线的定义还有何想法和疑问?老师疑问:为什么定义中“F∉l”,如果F∈l,动点有轨迹吗?如果有轨迹,轨迹是什么?(3)推导抛物线标准方程还有何问题,推导过程就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体现。

2.对教材例题的思考探究交流答疑:

例1.已知抛物线的焦点是F(3,0),写出它的标准方程和准线方程。

例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3,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解题思路:弄清“ p”与标准方程、准线方程和焦点的关系)

结合实际让两名同学到黑板做例题,并讲解解题思路及解题过程。

3.如果老师讲这个例题就这样设计:

例1.已知抛物线的焦点是F(3,0),写出它的标准方程和准线方程.①改:抛物线上一点F(3,1),如何求?②改:准线上一点F(-3,1),如何求?

例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3,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①改:焦点到y轴的距离是3,如何求?②改:准线与y轴的距离是3,如何求?(看一看老师的设计怎样,你都会解答吗?你还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吗?)

4.再探讨几个新问题:

(1)教材60页练习 A第2题(2)已知抛物线y2=ax(a>0),求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教材61页练习 B第1题已知点 M与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x+6=0的距离小2,求点M的轨迹方程。

(3)过点A(2,0)且与y轴相切的圆的圆心轨迹为________。

5.独立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

(1)已知抛物线2y2=bx(b>0),求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已知点M与点F(3,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x+1=0的距离大2,求点M的轨迹方程。

学习总结(要求按下列要求写出总结,然后老师找几个学生给大家读一读):

1.本节学习重点:________。

2.学会了什么(含思想方法),还有哪些不会的及疑问:________。

3.学习中你认为哪个问题处理的方法较好(教材的、老师的、同学的、自己的):________。

课后独立完成的老师精心设计的作业:

(1)已知抛物线x=cy2(c>0),求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已知点M(t,3)在抛物线上,且点M到焦点距离为5,求抛物线方程。

(3)已知直线l外一点A且点B∈l,l1是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l2是过B且垂直于l的直线,求直线l1与直线l2交点M的轨迹。

总之,如果老师认真编写教学一体案,且教育好学生认真学习,课前学生就能完成教学内容的50%左右,课上探究交流学生又能完成教学内容的30%左右,教师指导答疑让学生完成教学内容的最后20%左右,这样的学习过程一定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石帮宏,石中英.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6).

[2]关士伟,臧淑梅.学案设计的理论研究[J].教育探索,2005(8).

[3]中学数学教材实验研究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B版),2008.

孟庆杰(1966-),男,辽宁抚顺人,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

张华伟)

猜你喜欢

准线焦点抛物线
再探圆锥曲线过准线上一点的切线性质
巧用抛物线定义妙解题
抛物线高考满分突破训练(B卷)
焦点
巧求抛物线解析式
赏析抛物线中的定比分点问题
过圆锥曲线准线上一点的切割线性质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