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字作文的作用及其训练方法

2017-01-28陈芙蓉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百字作文教师

陈芙蓉

广州市天河区沙河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百字作文的作用及其训练方法

陈芙蓉

广州市天河区沙河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百字作文不要求有严密的结构、完整的情节,重在抓住一个片断、一种现象、一点感受等写下来即可。每日两三百字的短小的作文训练,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又全方位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既写之有物,又言之有味;既花时少,学生负担不重,又便于教师指导。只要持之以恒,就能笔下生花。百字作文训练方法包括活用教材、强化语用和体验生活、积累素材两个方面,具体包括课文模仿法、延伸法、主题训练法、读后感法、诗歌创编法和即兴描述法、新闻评论法、实践观察法、自由抒发法等。

百字作文;作用;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七八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而百字作文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帮助学生喜于表达,乐于动笔。何捷认为:“百字作文,不是生硬地理解为一百字的作文,它是一种自由短小的写作情态代称。”百字作文不要求有严密的结构、完整的情节,重在抓住一个片断、一种现象、一点感受等写下来即可。每日两三百字的短小的作文训练,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又全方位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既写之有物,又言之有味;既花时少,学生负担不重,又便于教师指导。只要持之以恒,就能笔下生花。

一、百字作文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进行作文的最重要的动力。百字作文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养成勤动笔习惯的一种可贵的尝试。百字作文是一种快乐体验,与传统作文不同。传统作文往往是一单元一次,学生从审题开始,继而选材、打草稿、修改直至誊写,有一个较为漫长的写作过程。教师批阅一次作文,也需要较长的时间,采取的大多是延时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快乐。而百字作文则不同:每日一文,每日一展示,每日一评……学生的作文得到及时的回应,再加上各种形式的表扬、激励,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写作兴趣越来越浓,能力自然就越来越强。

(二)增强学生的自信

百字作文,小巧精悍,容易上手。一个“短”字,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与单元作文教学相比,从篇幅上看,百字作文的内容更为集中,它不需要对整个内容作全局上的考虑,它只是就某个方面的专门性的练习,只要达到训练目的、训练要求即可,不拘于结构的完整;从练习内容、时间与方式看,它也是灵活随机的。所以,较之与单元作文教学,百字作文更具有亲和力,它淡化了作文的概念,使学生在心理上不会背负沉重的心理包袱,表达起来更自如。特别是对于那些搜肠刮肚总写不出几个字的学生来说,百字作文的形式短小,使学生感觉容易参与,也乐于参与。教师在评价时只要更多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他们就能逐渐增强自信,勇于表达。

(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百字作文围绕着训练点进行小范围、短篇幅的写作练习,分散了作文教学的难点,是一种很好的语言积累和素材积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会有各种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这些体验感受正是学生进行作文的良好素材。如果学生及时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能为今后的习作积累起丰厚的素材。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有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势。

二、百字作文的训练方法

百字作文虽然形式不拘,但既然是作文教学,自然也涉及训练的方式和方法。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活用教材,强化语用

语文教材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捕捉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来进行百字作文训练。

1.精读篇章,采用模仿法

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作为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可以引导学生去模仿课本中精彩的语句,模仿作者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在模仿中进行遣词造句,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如《匆匆》一课第三自然段在描写了时间在洗手时、吃饭时、睡觉时匆匆地过去了。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时间的匆匆流逝,笔者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之美,分析理解这组句子的结构和作用,然后布置学生仿照本段的写法描写一段话,结果很多学生通过模仿,运用修辞手法,结合自己日常生活点滴写出了有关于时间的飞逝的好句子。

2.激发想象,采用延伸法

文章的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而这也是让学生进行片断练习的下笔之处,即启发学生填补空白。学这样的文章时,笔者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地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如学习《穷人》一课,让学生想象:当桑娜拉开了帐子后,渔夫看到了躺在床上的6个孩子会有什么反应?他们今后的日子又会是怎样?又如,学习《凡卡》一课,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笔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课文省略的部分写出来。以这样的内容为百字作文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3.紧扣单元,采用主题训练法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围绕主题编排单元,教材中对作文教学的要求也是依据“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思想而设计的。传统的作文教学,一个单元只写一篇作文。而百字作文的训练可以结合单元的主题作文教学,每天进行专题的训练。例如,在人物动作描写这一单元中,笔者以“动作”为主题进行一个专题的训练:写同学在游戏中的动作,写妈妈炒菜做家务的动作,写老师上课的动作,写市场上生意人的动作,等等。这样的每日一练,降低了单元主题作文的难度,有些片段可以扩写成长文或以其为纲进行改写。先片断,后全篇,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作文的水平。

4.读文有感,采用读后感法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写读文的感受,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如《只有一个地球》一文,通过介绍地球的外观、大小、资源,来呼吁全人类要精心地保护地球。“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一句话让学生感触很深,他们谈到了当前的环境如何遭到破坏,人类如何受到了影响,有的还联系了实际如当前的全球气候变暖等来进行说明。学文后,笔者让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来写一小段读后感。

5.移花接木,采用诗歌创编法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灵活恰当地运用语言和文字,也就是说要突破模仿的局限,进行语言文字应用的创新。”在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富有诗情画意,给学生带来美的熏陶,这也给学生创编诗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在《山中访友》的第五自然段,采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中的一切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栩栩如生,生动有趣。这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时机。笔者让学生把整段话改编成为诗歌的形式,再适当地添加一些内容,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样的练习,难度不大,又富有创造性和成就感,他们乐意去写,长期在这样富有诗意的作文训练中,学生的文采也随之增长。

(二)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习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这就要求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借助生活场景,让学生积极体验生活,积累鲜活灵动的写作素材,从而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1.突发瞬间,采用即兴描述法

教师通常按计划、步骤组织学生开展写作训练,但不能忽视临时起意、触景生情地“计划外”写作引导。生活中往往有不少突发事件,学生会有所感触,不引则不发,若能加以引导,则所感所悟更能发于纸端。这种不经意间的思想情绪表达更真实、更自然,展现出他们纯真美好的一面。所以,教师善于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即兴作文训练,极有利于开拓学生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例如,在一次语文课上,有一只蜜蜂飞进了教室里,一会儿飞到这位同学的头上,一会儿飞到那位同学的衣袖上,学生把注意力都转移到了蜜蜂身上,如果再继续往下上课,效果也是不好。笔者索性就停下讲课,让学生细心地观察这只蜜蜂的一举一动,并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以《一只来做客的小蜜蜂》为主题,写一段话。因为抓住了契机,再加上适当地引导,学生充分地把描述、抒情、想象结合在一起,大家普遍完成得很好。这样的即兴训练既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2.关注时事,采用新闻评论法

古人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如今是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的小课堂已满足不了学生的信息需求。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收集更多的写作素材,笔者每周开展一次新闻评论主题活动。把新闻文化引入作文的训练中,不仅让学生通过新闻关注了解社会现象,而且让学生有机地融入社会,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例如,共享单车、可燃冰、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一个个典型、真实、鲜活的新闻,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无米之炊——没东西写”的尴尬,学生参与新闻评论的兴趣也很浓。在不断关注中,学生渐渐养成了一种评论思维的方式,也激发了他们想表达和写出来的冲动。

3.游戏实践,采用观察法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而很多学生之所以无法提高写作水平,是因为他们对写作毫无兴趣可言。所以,笔者有意识地将游戏引入课堂,竭力放大游戏的功能,隐匿起作文指导的神圣面孔,让学生在游戏的体验观察中,快乐地写起来。例如,近期发现男孩子们迷上了扳手腕,一下课总能看到一批学生围观。于是,我们的习作练习就从这里开始了。笔者先让学生留心观察比赛者的神情、动作,围观者的神情和语言,启发他们感受和交流,然后再把观察到的过程写成一篇小短文。通过这样的游戏实践活动,让他们自然地关注到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既渗透了写法指导,又激发了写作欲望。同样方法也可以用在足球比赛、魔方比赛、围棋比赛上。学生通过亲身的游戏实践,写起来更加生动有趣、得心应手。

4.心情驿站,采用自由抒发法

生活即作文。在生活的万花筒里装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教师可以每周布置一两次不限题材、不限形式的自由小作文,让学生“我手写我心”,把内心的体验化为文字记录下来,自由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有些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可能遇到开心的或不开心的事,有些话又不便于当面说出来,便写出了“我想对爸爸妈妈说”“我想对xxx同学说”的文章,通过文字的形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表达出来;有些学生有课外阅读时,对于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特别有感触,可以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有些学生经常会突发奇想,想搞点儿发明创造,也可以鼓励他们把方案描述出来;有的学生想当小说家或作家,教师可以积极地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大胆创作。

三、百字作文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及时反馈,提高积极性

百字作文篇幅短小,每天及时地反馈可以更加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每天早读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百字作文交流、汇报。交流时可以采取四人小组形式,也可以采取自由组合形式。可以在班上形成班级的“朋友圈”,利用课间时间,同学之间互相传阅自己的文章,互相点赞,互相评价。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进行评论,“鸡蛋里挑骨头”,对问题直言不讳。这样的“朋友圈”是习作自改和互改的训练场。学生在“朋友圈”的评论中能很好地提高自己对文章优劣的敏感度,提高修改的能力。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再请两三个学生上台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长期练习下来,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了,同时也锻炼了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二)精心设计,加以引导

1.精心设计,合理安排

教师备课时,既要备读,又要备写。每节课练什么、练多少、怎么练、练到怎样程度,教师都要做到成竹在胸,不可随心所欲、临时对付。有时在学生看似信手拈来的题材,其实都是教师精心准备的。

2.创造机会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我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当前的大部分学生接触的是“四角的天空”,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其他所知甚少。实践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而积累更丰富的习作素材。

3.有效引导,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每日一篇的小作文就是一件艺术品,要使这件艺术品更臻于完美,就得进行再加工。老师的有效引导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借鉴,尝试用成语、歇后语、谚语及拟人、排比、比喻等为文章润色,提高文章的写作水平。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何捷.“微写作”课程建设——写作教学进行时的课程观之三[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12).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0X101《指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子课题研究成果。

陈芙蓉(1974-),女,福建永春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

符 洁)

猜你喜欢

百字作文教师
最美教师
百字令·记者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征文启事
圆我教师梦
百字碑
治病强身的百字经:《陆地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