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松海,烈士英名永流芳

2017-01-25杜鸿芝

红土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苏维埃政府闽西龙岩

杜鸿芝

杜松海,烈士英名永流芳

杜鸿芝

曾任龙岩县苏溪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杜松海,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在国民党五十六师刘和鼎部重兵围攻龙岩县城时,杜松海在率队阻击敌军的战斗中因寡不敌众,弹缺粮少,带兵突围撤退时负伤被捕,受尽酷刑,誓死不降,英勇就义,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后,经国家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笔者心怀敬仰,来到烈士家乡采访,查阅了龙岩人民革命史,通过各种社会调查渠道,还原一位早年参加革命、功勋显著的红色地方政权领导人高大英武、血肉丰满的真实形象。

令人欣喜的是:来自革命烈士家乡的父老乡亲及烈士家属的口述资料,充实了龙岩人民革命斗争史。杜松海,男,1900年1月生于龙岩县苏溪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聪明好学,健身习武,广交地方豪杰,结识了龙岩县一批有识之士、进步社会青年,积极配合苏区领导人邓子恢、郭滴人、魏金水等人筹备举行武装暴动。

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首克龙岩城,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郭滴人担任龙岩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杜松海于1929年3月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由县苏维埃政府委派杜松海担任西陈片区苏溪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负责主持西陈片区革命斗争工作。杜松海积极响应郭滴人的号召,积极发动群众筹备革命武装暴动。在郭滴人的支持下,成立了红色地方武装赤卫队,由杜松海任苏溪大队长,带领赤卫队积极配合“朱毛红军”三打龙岩城。艰苦的革命斗争生活,把他磨炼得心红志坚。他一心扑在革命工作上,不知休息,忍饥挨饿,在白色恐怖的极端困难条件下,杜松海肩负龙岩县党组织的重托,风尘仆仆,奔走于白土、东肖、红坊、小池、龙门、大洋、陈陂、西山、苏溪、曹溪等乡村。为了党的事业,他含辛茹苦、日夜奔波。在他的革命工作过程中,能够亲近群众,把党的策略、革命口号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组织、领导他们,使广大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共产党周围,为实现党的路线与任务而奋斗。当接到党的任务时,他总是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地干,非到完成任务不放手。因此,杜松海在龙岩这块红土地上,都使人感到他是共产党的好干部之一。

1929年底,蒋介石发动闽粤赣三省“会剿”。敌刘和鼎部攻占龙岩城,但只盘踞在县城内,四周乡村仍在我党我军控制之下。由于红四军在江西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军后路,在我闽西老区军民的不断反击下,刘和鼎部终于于1930年底撤退。那时,杜松海率队在莲花山展开阻击战,附近的山丘、深坑、战壕都成了敌我拼搏的战场,杀声震野、尸体错列、血流满地。全体指战员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与数倍之敌血战在莲花山,终于突破敌军的包围圈。但是,赤卫队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敌在撤退前抓捕了30多位革命同志,杜松海就是其中之一。他率队突围时,负责断后掩护,不幸大腿负伤而被捕,囚禁在龙岩县孔子庙临时监狱里。他在狱中受尽了严刑毒打,誓死不降,刽子手们把杜松海等人押赴龙岩县后北门双鹭亭枪决。他临死不屈,昂然挺胸,走出狱牢,痛骂刽子手:“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只要革命能成功,我能为国为民而死,死亦甘心!”他壮烈就义时,高呼“打倒国民党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直至心脏停止跳动。杜松海被枪杀后,尸体被截成四段,敌人用刺刀刺吊着他的肢体环城游街示众,从后北门游行至南门桥头城门外曝尸。龙岩人民触景无不痛心落泪,咒骂国民党反动派残忍。英勇就义时,杜松海年仅31岁。

杜松海同志把毕生精力献给党的壮丽事业,献给闽西老区人民。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闽西人民怀念!他参加革命斗争的一生为闽西老区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榜样,永远受到闽西老区人民的尊敬和纪念!

(作者:中国国际新闻出版社 世界文艺杂志社驻地记者)

猜你喜欢

苏维埃政府闽西龙岩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从抑制到相对宽松:苏维埃政府对富农政策的转变
区域水资源配置思路与方案——以龙岩江流域鱼枧水库为例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GPON技术在漳州天宝至龙岩蛟洋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闽西红色歌谣永流传
THE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WORDS AND CHINESE ONES IN TRANSLATION
隐姓埋名六十载——会昌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钟亚庆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