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镇痛模式的临床效果

2017-01-17孙红兰姜国丹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5期
关键词:环状伤口混合

孙红兰 李 南 姜国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普外科,北京 101100)

老年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镇痛模式的临床效果

孙红兰 李 南 姜国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普外科,北京 101100)

目的 比较不同镇痛模式对老年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手术治疗的110例老年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以局部注射亚甲蓝混合液镇痛,研究组采取多模式镇痛,并比较两组术后疼痛(VAS)视觉模拟评分、伤口愈合时间、局部组织水肿评分。 结果 镇痛前,两组手术伤口疼痛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研究组术后伤口疼痛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伤口愈合时间和局部组织水平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多模式镇痛不仅有助于减少老年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同时还能减轻局部组织水肿,促进伤口愈合。

术后镇痛模式;环状混合痔

环状痔是临床混合痔中一种较为难治的痔,虽然对环状痔多采取手术方式予以治疗,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环状混合痔手术期间和术后产生的疼痛是面临的最大问题〔1〕。文献报道,围术期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程度的疼痛,同时还会对其心理情绪和预后生活质量产生影响〔2〕。本文旨在比较不同镇痛模式对老年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洛河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0例老年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研究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22~78岁,平均(60.5±2.4)岁,患病时长1~19年,平均(10.8±1.5)年;对照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21~76岁,平均(60.0±2.8)岁,患病时长1~17年,平均10.3±1.8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临床诊断为混合痔,具有手术适应证,混合痔手术方式为外切内扎术。患者同意手术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伴有直肠炎、直肠息肉、慢性或急性肛周感染及对研究用药有过敏者〔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前采取硬膜外麻醉或骶管麻醉,手术术式为常规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对照组予以局部注射亚甲蓝混合溶液镇痛。具体方法:注射混合液为1%亚甲蓝(2 ml)、0.75%布比卡因5 ml以及注射用水3 ml,选择在患者肛门创缘皮下和创面基底部实施点状注射。研究组环状采取多模式镇痛,即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予以氯诺昔康静脉滴注,手术后予以双氯芬酸口服,复方来酸酯软膏涂抹联合镇痛,具体方法为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氯诺昔康8 mg,在患者手术当天起持续服用双氯芬酸,每次50 mg,每天2次,同时手术后对创面进行换药,并涂抹复方来酸酯软膏。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镇痛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口愈合时间和组织肿胀水平。VAS标准:0分为无疼痛感,1~3分说明疼痛轻微,4~6分说明疼痛感中等,7~9分说明疼痛感严重,10分说明疼痛剧烈无法忍受。创面愈合时间指患者手术治疗开始至手术创面完全愈合的时间。局部组织肿胀根据3分法进行评估:无肿胀计0分,切口邻近组织轻微隆起且皮纹存在(轻度肿胀)计1分,切口邻近组织中度隆起且未见明显皮纹(中度肿胀)计2分,切口邻近组织重度隆起且未见明显皮纹计3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镇痛前后伤口疼痛VAS比较 镇痛前,两组手术伤口疼痛VAS〔研究组(3.1±1.8)分,对照组(3.4±1.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研究组〔(0.9±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0.9)分〕(P<0.05)。

2.2 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和局部组织肿胀评分比较 研究组伤口愈合时间〔(24.0±6.8)d〕和局部组织肿胀评分〔(0.9±0.5)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8.4±4.4)d,(1.8±0.7)分;t=-5.128,7.75%;均P=0.000〕(P<0.05)。

3 讨 论

术后疼痛是环状混合痔患者手术治疗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引发术后疼痛的原因包括:①患者肛门神经末梢感觉敏感,且定位较准确,多分布齿下组织;②手术对神经造成的损伤,脊神经元敏感度增加,受到炎症物质的刺激等均会引起中枢神经对疼痛阈值的降低;③手术后创面水肿和暴露,换药或排便,愈合瘢痕收缩等因素均会引起手术创面受到的刺激增多;④患者存在恐惧和紧张等因素;⑤手术后填塞物过紧或过多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进而疼痛感增加〔6〕。

文献报道,疼痛是一种复合经验,包含情绪、感觉和认知等成分,临床上对其认知已从信号传导和神经元活化朝着多个系统整体理论转换〔7〕。目前手术后镇痛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重点。然而早期单一镇痛措施已经无法满足肛肠手术术后疼痛问题,多模式镇痛法(平衡镇痛)是一种新型的镇痛观念,其作用原理为根据疼痛病理机制,联合不同靶位和不同时相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实施镇痛,从而发挥有效的镇痛效果〔8〕。临床文献报道,多模式镇痛能起到联合镇痛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降低镇痛药物的用量〔9〕。任志国〔10〕对混合痔术后多模式镇痛效果进行研究时发现,多模式镇痛方式能有效减轻混合痔术后疼痛感、缩短疼痛时间,是临床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的重要方法。本研究结果与伍文义〔7〕研究结果相类似。提示多模式镇痛不仅有助于减少老年环状混合痔环状术后疼痛,同时还能减轻局部组织水肿以及促进伤口愈合。

1 张展志,于军辉,刘 刚,等.局部麻醉下Milligan- Morgan和Ligasure混合痔手术的对比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11):1493- 5.

2 伍 静,赵 雨,杨春梅,等.电针超前干预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4;34(3):279- 83.

3 陈 鹏,聂庆明,刘琼辉.三联疗法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8):798- 800.

4 姚劲斌,罗湛滨,梁嘉迪,等.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J〕.广东医学,2012;33(17):2571.

5 陆 坚,徐照秀,吴帅军,等.分段外剥内扎配合痔上黏膜套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58(16):81- 2.

6 陆双伟,樊志敏,朱 勇,等.多模式镇痛应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4):94- 7.

7 伍文义.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J〕.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疗,2013;21(7):30- 2.

8 罗艳萍,沈娟萍.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在混合痔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85- 6.

9 Lu M,Shi GY,Wang GQ,etal.Milligan- Morgan hemorrhoidectomy with anal cushion suspension and partial internal sphincter resection for circumferential mixed hemorrhoid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3;19(30):5011- 5.

10 任志国.混合痔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6(5):343- 6.

〔2017- 05- 15修回〕

(编辑 李相军/滕欣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14.11)

孙红兰(1984- ),女,住院医师,主要从事肛肠疾病研究。

R574.8

A

1005- 9202(2017)15- 3824- 02;

10.3969/j.issn.1005- 9202.2017.15.081

猜你喜欢

环状伤口混合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混合宅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circRNA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GEO数据库分析环状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混合运算的方法要领
第78届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2015)
环状RNA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