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2017-01-06陈筱林

党建文汇·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化扶贫精髓贫困地区

9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宁夏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这条主线,大力推进文化扶贫,努力助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文化扶贫给精神、物质困难中的贫困户吃了一颗定心丸。法国作家雨果说:“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在扶贫攻坚路上,贫困户就是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下定最大的决心,保持坚如磐石的定力,才能探索出一条致富之路。而决心来自于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自信根植于文化中。要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信,就需要文化扶贫,自信才会油然而生,激发其潜在的奋斗信心,从而改变其传统的发展思维,与时俱进,增强自我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找准文化匮乏的根源,让“文化扶贫”充分体现“精准扶贫”的内涵。在贫困地区,光纤、电路不畅,看电视、上网有很大困难,业余生活匮乏,打麻将、打牌、酗酒、迷信等不良嗜好在贫困农村地区泛滥。加上交通不便,更难走出大山,感受文化带来的社会进步和发展,进而思想短见,看问题浅显,不利于邻里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个封闭的文化环境只有自我,这不利于先进文化和文明的融入。比如有的贫困地区,“第一书记”引进产业项目,准备搞乡村旅游开发,大部分人同意了,但是因为少数几个人,让产业没有落地。文化观念的淡薄,看问题短见,这对于精准扶贫来说是巨大的硬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畅通贫困地区群众的思想观念,下好文化扶贫“先手棋”势在必行。

加快文化阵地建设。各地积极向上争取文化阵地建设费,吸引社会企业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补齐文化阵地建设资金短板。根据本地群众需要,引进适合群众发展需要的文化书籍;进行通村公路建设、电网改造、普及光纤通信工程。在丰富业余生活时,让群众更多感受到文化对农村产业发展带来的蜕变,以解决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制约。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育乡镇社科联文化工作者,传承本地文化精髓。贫困地区有很多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借力国家文化政策,积极抢救发掘本地文化精髓,将其发扬光大,增强本地群众自豪感,结合现代文化,创新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让文化产品浸润人心,扶起困难群众的“精气神”。同时,结合本地特色,把文化与之串联起来,把文化与旅游产业合二为一,形成文化旅游一体化的致富综合体。社科联工作者在传承文化精髓的同时,可以借助基层群众例会、讲坛等富有特色的乡村集会,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律、政策、科技、技术、农业生产等的宣讲、科普,也可以结合扶贫攻坚中的先进典型事迹,开展感恩奋进主题教育活动、新四礼传承、家风家规评比等活动,让群众不出镇就能感受到文化魅力,进而开拓发展思路,激发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热情。

扶贫先扶智、精神物质一起抓。民间俗语称,“人穷志不穷”,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写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些至理名言流传至今,一再告诉我们,困难时不能失去志气、志向。扶贫先扶志,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加强智力开发。而文化扶贫能用最少的钱,收到最大的效果,投入产出比很高。希望各级政府在产业扶贫时,勿忘精神文化扶贫,结合地区实情,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症施策,分类指导,切忌“填鸭式”“漫灌式”文化扶贫。要推进乡村文明建设与扶贫攻坚有机结合,形成文化扶贫的长效机制。

(据求是网 陈筱林/文)

猜你喜欢

文化扶贫精髓贫困地区
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中学——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塑造现代学校精神
比亚迪集团扶贫
MIDNIGHT IN TAIPEI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浅析成都文艺志愿者服务的特点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