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2017-01-16吴彩艳

东方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文化扶贫

吴彩艳

摘要:本文试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通过对贵州省剑河县南寨乡展溜村的实地调查,以微观视角考察剑河县展溜村文化扶贫的现状,揭示其文化扶贫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此提出有建设性和积极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展溜村;贫困文化;文化扶贫;

一、贫困文化与文化扶贫

(一)贫困文化

产生贫困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低下,农民落后的文化水平是农村文化资源欠缺的关键,加之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于既定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取向,这是贫困者对贫困的一种根深蒂固的适应和自我维护。

(二)文化扶贫

何谓文化扶贫,王俊文的《反贫困必由之路: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的关键解读》中指出“文化扶贫是对贫困人口精神状态或文化价值观方面的革命”。徐永平《贫困文化的思考》中指出“文化扶贫的本质就是要以新的文化价值观念改造贫困地区落后的文化价值形态”。3学者们对文化扶贫概念的界定,都是从贫困的主体——“人”的角度入手,走“文化扶贫”的道路,从而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加快发展,就不能如期实现全国的全面小康;没有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就无法筑牢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解开贫困枷锁,彰显发展活力,归根到底是内生动力。要使地方稳定地走上致富之路,还需要建树“源头治贫”的理念。”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下,更迫使我们去探索文化扶贫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展溜村“文化扶贫”的现状极其存在问题

笔者通过对南寨乡展溜村文化扶贫的实地调查和访谈,发现其文化扶贫的现状和文化扶贫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鲜明特色,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南寨乡展溜村及其文化扶贫现状

展溜村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寨乡。全寨苗族同胞祖祖辈辈形成了“以歌养心、以舞养身、以酒养神”的独特生活方式。

目前,展溜人口处于平稳发展状态。2015年,展溜村总户数为135户,总人口为536人,其中农业人口531人,占总人口的99%.人口男女比例为1.2比1。

展溜村村民绝大多数是小学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58%。在小学文化中男性所占的比例达86%,6%的文盲人口中女性所占的比例达76%,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可以遇见将来初中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将稳步提高。

据调查,2009年,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溜成立了“社区文化保护协会”。协会成员包括有特殊的技艺锡绣传承人、木工、歌师、芦笙队队长、妇女主任共10人。青年团是展溜的民间青年社团组织。

(二)展溜村在文化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不健全

第一,展溜村供电能力不足问题。展溜的电力供应不稳定,经常停电,尤其是恶劣天气情况下更是长时间停电。第二,展溜村现代媒体、通信、网络色设施依然薄弱。展溜村可以用移动电话,但是不能使用固定电话,不能使用手机上网,导致带来了诸多的不变,甚至消息闭塞。第三,展溜村交通不便。从剑河到县城,因为沿途都是盘山公路,道路崎岖,所以开车大约需要3个小时。总体上看展溜因为地理位置限制所以交通非常不便,村民出行较为困难。

基础设施不健全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在资金上,因为农民增收慢,没有多余资金投入,多年来国家财政投入严重不够,同时农村资金大量向城市逆流;在组织管理上,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不科学,缺乏管理主体,重建设,轻管理现象严重;从制度保障上看,尚未制订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政策法规,实际工作中随意性建设比较普遍。

2.传统锡绣不流行

锡绣是展溜村的传统手工艺,在织布、绣、染色、做衣服等方面有一套完整的符合其民族特征、生活环境、历史背景的技艺和步骤。随着社会的发展,穿锡绣的社会空间已经被大大压缩,对年轻女孩子来说,锡绣确实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工作。现在的女孩子也仅限于放假回家的时候才绣,平常上学的时候是不绣的。

不可否认,展溜锡绣这一传统的技艺越来约收到现代社会的冲击,尤其是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一辈人逐渐去世,村民对锡绣这一传统技艺没有实施有效的保护、整理和研究。这一瑰宝确实面临失传的危险。

3.教育资源的缺乏

第一,教育设施不完善。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村拆点并校政策后,展溜小学被并入白路小学,因此目前展溜村没有任何教育机构。白路小学距离展溜村大约有1.5公里,每天学生都是步行去上学。第二,师资力量薄弱。白路小学目前一共有在校生92人,这些学生中38人来自展溜村。白路小学现有专职教师4人,每个老师一天要完成6节正课,加上一节学前班课程,一天共七节课的工作量。第三,教学环境有待改善。学校校舍为一栋2003年修建的三层木结构楼房,外表看上去较为破旧。

主要原因分析:第一,教育经费短缺。作为农村小学,直接进入学校的教育经费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制约和阻碍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第二,培训与教学脱节。教师参加教育培训的机会很少。第三,学校领导意识滞后,思维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传统教育意识上,没有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长远发展目标加以强化实施。

三、加强农村“文化扶贫”的思考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进步。面对惠及十几亿农村人口的大国,要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促进科学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就必须着眼农村的实际,加大文化扶贫力度,让广大农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一)科学制定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法规。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尽快制定出符合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其次,农村基础设施法规需要政府尽快建设、加快出台,同时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开招标提供了可靠保障。按照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共建城乡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互联网和有限电视网的覆盖率,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途径和办法。

(二)加强锡绣的传承和保护。第一,重视教育传播的重要作用。可以在多所中小学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绣”传承培训活动。第二,扩大学习群体的范围,让男性学生们正视锡绣,正视自己家乡的珍贵瑰宝,从而达到全民学习的效果.第三,传播认识态度,宣传扩大锡绣的对外影响,提高展溜村农民对锡绣的认识,并在客观上扩大锡绣制品的社会需求,增加民众对锡绣的文化价值认识。

(三)大幅度的增加教育投入,广开社会投资渠道。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尽快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增加多媒体教学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进一步推进教育的现代化。第二,为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继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鼓励教师多“走出去”参加培训,与时俱进,开阔眼界。第三,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帮助所有农村学校完善电脑网络设施,在学校图书馆建设、教育类报刊杂志订阅上给予补助,不断提升教师和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文化扶贫建设。文化扶贫离不开社会各领域的支持和关注,它是一项需要多方介入的长期性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

注:

王文俊.我国农村贫困状况的成因及反贫困战略选择[J].农业考古.2007:295-299.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新华网).

猜你喜欢

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文化扶贫路径分析
重视文化扶贫,促进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发展
面向文化精准扶贫的措施研究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的探讨
高校文化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
县域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路径探析
高校图书馆农村文化精准扶贫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成都文艺志愿者服务的特点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贫困县图书馆发展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