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合以治”对小儿外感高热急诊退热的疗效观察*

2017-01-06芮庆林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11期
关键词:杂合外感体温

黄 美 芮庆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杂合以治”对小儿外感高热急诊退热的疗效观察*

黄 美 芮庆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目的观察应用中医“杂合以治”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其退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选取小儿外感高热急诊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小儿退热颗粒内服,对照组联合温水擦浴进行退热治疗,试验组联合给予刮痧,捏脊等方法“杂合以治”退热,比较两组治疗开始后0.5 h(T0.5)、1 h(T1)、2 h(T2)、4 h(T4)、6 h(T6)、8 h(T8)、12 h(T12)、24 h(T24),各时点的开始退热时间和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两组综合疗效有差异(P<0.05),试验组退热开始时间及完全恢复正常时间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杂合以治”治疗小儿外感高热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中药小儿退热颗粒。

小儿外感高热 杂合以治 中医疗法

小儿外感高热大多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具有发病急、热势高、变化快的特点;由于小儿脏腑发育不完全,机体调节能力弱,当治疗不当、退热不及时,高热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极易并发肺炎及引起惊、厥、脱、闭之症,甚至直接威胁小儿生命[1-2],是儿科急症中最常见,须立即处理的急诊状况[3]。西药退热治疗虽疗效可靠,但易复发兼副作用多;中药内服退热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但缓慢[3]。因此,近年来,笔者在小儿外感高热在中药颗粒剂退热基础上结合刮痧、捏脊等多种传统中医方法“杂合以治”,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本院急诊儿科就诊的外感发热(风热犯表)患儿84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41例;年龄3.1~11.1岁。体温38.5~39.5℃;病程4~39 h。所有患儿按就诊次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资料在年龄、性别、体温、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资料比较

1.2 病例选择 1)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符合王慕逖主编《儿科学》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4]。(2)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小儿中医感冒风热犯表的标准[5],就诊时体温(腋温)≥38.5℃。(3)年龄1~12岁。(4)病程48 h内。(5)发病后未使用西药退热药物及同类中药。2)排除标准:高热惊厥;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较严重原发疾病;急性传染病;合并或其他外科感染者。

1.3 治疗方法

1.3.1 试验组 用中药口服、刮痧、捏脊方法“杂合以治”治疗,观察48h体温症状变化。1)药物治疗:小儿退热颗粒(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批号080110)组方:银花、连翘、薄荷、柴胡、黄芩、荆芥、牛蒡子、板蓝根、马鞭草、甘草。口服,1~5岁,1/2包口服,1日3次;6~14岁,1包口服,每日3次。2)刮痧治疗:(1)选取经络:①头颈部:督脉、足少阳胆经循行区域;②上肢: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区域。③背部:膀胱经循行区域;主穴:大椎,风府,风池,曲池、合谷、肺俞。配穴:太渊、尺泽、外关、少商。(2)刮拭方法:①先刮拭头顶部正中督脉循行区域,自头顶刮至后发际,点按风府、风池穴。②刮背部:患者取俯卧位,先重刮大椎穴,再刮两侧的膀胱经,部位从大杼刮至肺俞,点按风门、肺俞穴。③刮上肢:用直线边刮法刮拭手太阴肺经循行区域,从尺泽刮至太渊,再刮手外侧的手阳明大肠经,重刮曲池穴,从曲池刮至合谷再点按合谷穴、外关穴,最后刮少商穴。④刮拭手法以泻法为主,以能耐受为度,每个部位刮拭10次,每个穴位点按3~5次,期间要询问患者有无不适。3)捏脊疗法:督脉经:患者取俯卧位,施术者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食指半屈,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住患儿骶部长强穴开始,用双手的食指与拇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患儿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上捏拿至大椎穴;膀胱经:同法从大杼挤捏至肾俞,共捏5遍。

1.3.2 对照组 小儿予退热颗粒口服,用法同试验组,同时用温水擦浴降温。患者取仰卧位,水温32~34℃,按颈部侧面→双上肢→双下肢→背部进行温水擦浴,每个部位各擦3 min,擦至液窝、腹股沟、帼窝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稍长,以助散热,擦浴时力量要均匀,并轻轻按摩以促进血管扩张,期间注意观察病情,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项。擦浴完毕,助患者穿好衣服,30 min后测量体温。

1.4 观察指标 1)体温:两组治疗后观察48 h,观察体温时点:治疗开始前(T0)、治疗后0.5 h(T0.5)、1 h(T1)、2 h(T2)、4 h(T4)、6 h(T6)、8 h(T8)、12 h(T12)、24 h(T24)。2)开始退热起效时间:从治疗开始到体温下降0.5℃所需的时间。3)体温完全复常时间:从治疗开始到体温完全正常(≤37℃)所需的时间。

1.5 综合疗效评定 参照有关文献[6-8]拟定,以降温和临床症候改善为评价指标,分为4个等级。1)痊愈:治疗24 h内体温降至正常,不再回升,症状完全消失;2)显效:治疗24 h内体温降至正常,主要症状大部分消失;3)有效:治疗24 h内体温较之前下降,主要症状部分消失;4)无效:治疗24 h后体温不降,主要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点温度比较 见表2。84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进入结果分析,无一脱落。两组治疗后T0.5、T1、T2平均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从治疗后4 h开始降温效果明显,T4、T6、T8、T12、T2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平稳下降,不再反弹。

表2 两组患者各时点体温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各时点体温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 < 0.05。下同。

?

2.2 两组开始退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比较 见表3。治疗组6 h内体温开始下降33例,对照组23例。在24 h时,试验组3例体温不降,对照组6例体温不降,两组6 h内开始退热时间比较,治疗组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完全平均退热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

表3 两组患者开始退热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比较(n)

2.3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4。综合疗效指标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n)

3 讨 论

3.1 小儿外感高热病因病机分析 小儿外感高热属于中医外感热病范畴,常见病机是六淫与疫之邪侵袭人体,邪正交战所致。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多虚,肺气虚卫外不固,极易感受外邪,且感邪之后易于传变,迅速入里化热,湿热交蒸、邪正相争故而高热。治疗及时,热势顿挫,病速告愈,稍有疏忽,热久必伤津耗液,病情急转,治疗时往往表邪未除,邪已传里,热邪侵袭,致使三焦火郁、气机失畅[9],内传营血出现神昏、抽搐、厥脱。故一旦出现高热之症,此时治则须急则治其标,急退其热[10-11];同时应表里同治,标本兼治,祛邪与扶正之法同施,防止病变反复加重,变症从生。而目前对小儿外感高热,临床上无论西医或中医治疗方法单一,多给予退热剂或中药清热解毒治疗,且不能完全从小儿外感高热的发病特点进行多方位治疗,其退热整体效果并不理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或热势反复。因此具有多方位协同作用的“杂合以治”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值得临床应用研究。

3.2 “杂合以治”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作用 “杂合以治”的思想首见于《内经》中《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12]。意思是指根据病邪的特异性,综合多种疗法,灵活运用于临床,标本兼顾,整体治疗,以达到调治病态失衡的效果。在疾病的治疗上,单一的施治手段不能适应病情变化,必须多治病方法“杂合”配伍,根据病情,确定治则,合理搭配,协同治疗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3]。

本研究采用的“杂合以治”法,中药小儿退热颗粒组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薄荷消风散热;柴胡解表退热;黄芩清热泻火;荆芥祛风解表;牛蒡子、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共成疏风散热、清热解毒之方[14-15]。刮痧治疗面积较大,可疏通经络,运气行血,善于治疗邪实客于肺卫之症,宣肺解表,清热解毒。通过对经络穴位的刮拭刺激和经络系统多层次的连接作用,贯达全身各脏腑器官,可鼓舞人体的阳气,调动机体调节能力、抗病能力,使机体阴阳气血平衡,扶正驱邪,增强免疫等功能[16]。捏脊治疗部位在督脉和膀胱经,督脉为阳经之海,能主治一切热证;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体表的穴位,用捏脊法作用于此两经的腧穴,既能清热散寒、疏风解表、降低体温;又能平衡阴阳、调节脏腑。 因此采用“杂合以治”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强调“急则治标”、表里同治[17],增强疏风解表退热,清热解毒祛邪效果;同时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理脏腑,提高整体综合疗效的作用,防止热势反复、病证传变。

3.3 “杂合以治”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疗效分析 从退热的疗效观察中发现(见表2),试验组体温开始下降多从4 h起开始,体温完全恢复正常一般在18~22 h,试验组6 h内体温开始下降33例多于对照组23例;试验组开始退热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体温完全恢复正常平均退热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体温下降后至24 h退热疗效持久,其体温恢复正常后不再反跳。观察发现,经该方法治疗后,患儿的全身证候一般都能随体温的下降而减轻,试验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表4)。说明该疗法不仅退热快,降温平稳、体温波动少,且能改善临床证候,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中药小儿退热颗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远芬.62例小儿高热惊厥急救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90-91.

[2] 覃雪梅.80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588-589.

[3] 王伟平,黄木娣.两种不同擦治方法对高热患儿降温效果的护理观察[J].深圳中医药结合杂志,2013,4(23):126-128.

[4] 王慕逖.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4.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22.

[6] 奚肇庆,徐艳.透表清气法对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发热体温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3):281-282.

[7] 周大勇,张宗铭,韩宁林,等.热毒清口服液治疗外感高热(风热证)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6):913-914.

[8] 万启南,叶勇,陈晓华,等.清热解毒扶正颗粒治疗外感高热3例[J].中医研究,2007,20(7):20-21.

[9] 刘继斌.双解升降方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8):9-10.

[10]尚红.健儿防惊汤预防小儿高热心厥复发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4):11-13.

[11]从惠芹.小儿高热惊厥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9):71.

[12]刘英莉,张洪丽,侯献兵,等.从“杂合以治”角度谈体质调治中刺灸法的选择[J].中医药导报,2014,2(20):9-10.

[13]苏庆民.论“杂合以治”的治则理论[J].中医药研究,1990,(1):4-6.

[14]王正林.退热饮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1965.

[15]叶万丽,胡晓丹,解玲芳.退热颗粒联合退热滴肠液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疗效观察与护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70-72.

[16]王金贵,王海腾,李华南,等.从“杂合以治”理论探讨椎间盘突出症的时相证治疗[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1):23-25.

[17]张美琴,金晶.刮痧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3):184-185.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Antipyretic Effect of"Hybrid to Cure"Therapy on Exopathic Hyperpyrexia in Children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HUANG Mei,RUI Qinglin.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Jiangsu,Nanjing 210029,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Hybrid to cure"in treating hyperpyretic children caused by 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Methods:84 sample ca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evenly split into two groups: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Both groups were given antipyretic(Tui Re)granule for treatment,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tepid sponge bathing was used for children,an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Hybrid to cure"methods such as scraping and chiropractic therapy were applied.Then the starting point of antipyretic time and fully recovery time of both groups after 0.5 h(T0.5),1 h(T1),2 h(T2),4 h(T4),6 h(T6),8 h(T8),12 h(T12),and 24 h(T24)since the treatment started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result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curative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antipyretic starting point and fully recovery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oth earli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Hybrid to cure"therapy produces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 than using antipyretic granule solely.

Exopathic hyperpyrexia in children;Hybrid therapy;TCM

江苏省中医药局中医重点学科项目(K2013KXO3)

△(电子邮箱:rql1964@sohu.com)

R254.9

B

1004-745X(2016)11-2139-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6.11.040

(2016-05-11)

猜你喜欢

杂合外感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不育系材料选育中常见的育性分离及基因型判断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聋人家庭及高危夫妇耳聋基因筛查分析和生育指导
浅析英语文学汉译中杂合现象的成因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变形归类例析
刘永业主任中医师治疗顽固性外感头痛经验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