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侧卧位摆放法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6-12-21冯茜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中单侧卧位操作者

冯茜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手术室,广东 广州 510515)



两种侧卧位摆放法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冯茜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手术室,广东 广州 510515)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侧卧位摆放法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神经外科行侧卧位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8例,观察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摆放侧卧位;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摆放法。比较两组患者安置体位耗时,摆放体位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皮肤受压情况,操作者体力消耗情况及手术医生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后的方法摆放侧卧位,可以明显缩短安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节约人力,减轻皮肤受压情况,能进一步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手术体位; 神经外科; 侧卧位; 护理

Operative positio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Lateral position; Nursing

侧卧位是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的手术卧位之一,通常适用于后颅窝、枕部、幕上顶枕部、脊髓等部位的手术[1]。因手术时间通常较长,不当的摆放体位会引起神经、血管、皮肤等组织损伤。传统的侧卧位的摆放时间较长,而且需要反复搬动患者,压疮发生率高。为增加病人舒适度,减少压疮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医生满意度,我科对神经外科侧卧位摆放的方法进行了改良,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神经外科经侧卧位施行手术的患者200例,其中男113例、女87例。年龄19~68岁,平均42.37岁。其中颞枕部肿瘤35例,顶枕部肿瘤22例,桥小脑角肿瘤54例,小脑半球肿瘤32例,三叉神经痛15例,椎管内肿瘤42例;左侧卧位118例,右侧卧位82例;手术时间2.5~8.5 h,平均(5.4±1.2)h。排除意识障碍及体质量>85 kg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8例和观察组9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手术时间、疾病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巡回护士在床沿合适位置安置体位架,包括上、下手托板各一,腰卡左右各一,并准备体位垫2个。患者全身麻醉后按手术部位需要使患者左侧或者右侧卧位。由5人共同操作完成体位摆放。其中麻醉医生负责头部,三名手术医生位于患者身体的两侧及床尾,分别负责患者胸部、骨盆及双下肢,巡回护士负责体位垫的摆放及固定患者。体位摆放时首先将患者身体上移至头托处,肩膀平齐床沿,将侧身后下方的手外展于下手托板上。再由负责胸部的手术医生发出口令,和其余操作者一起将患者身体抱起的同时翻转90°至侧卧位。根据手术需要调整患者身体位置,看是居中还是靠近床沿。医生再次将患者身体抱起,巡回护士将选好的体位垫置入患者腋下约5 cm处,患者双下肢呈跑步姿势前后放置,下腿伸直,上腿屈曲放置于体位垫上。将翻身后上方的手固定于上托手板上,骨盆前后用腰卡固定,以约束带在患者骨盆、膝关节处穿过,固定于床沿两侧,防止术中手术床左右移动时坠床。

1.2.2 观察组 体位垫的准备、体位架的安置同对照组。下面以左侧卧为例介绍改良后体位摆放法。麻醉前在患者身体下方平铺一中单,上端平齐患者锁骨,下端平齐大腿中上1/3处。患者全麻后巡回护士先在左侧下肢旁放一宽约20 cm的体位垫。体位摆放由4人共同操作完成,即麻醉医生负责头部,保护好气管插管和颈椎、深静脉等,并随着躯干的转动一起转动头颈部;2名手术医生分别立于患者身体两侧,巡回护士位于患者身体右侧负责双下肢。两侧的手术医生提起中单的同时和其他2人一起将患者身体抬起、上移至头托位置的同时,位于患者右侧的医生稍用力提高中单,位于患者左侧的医生放低中单将患者身体向左侧倾斜约45°,并根据手术需要将身体居中或靠向右侧床沿后放下,位于左侧的手术医生将患者左上肢放置于下托手架上,巡回护士顺势将患者右下肢屈曲放置于事先摆放好的体位垫上。此时位于右侧的医生两手分别扶住患者右侧肩膀和右侧骨盆,以左侧身体纵轴为支点将患者身体轻轻向左转动45°即成左侧卧位。随后麻醉医生保护好头部,位于患者两侧的手术医生拧起两侧中单抬起患者胸部,巡回护士将一体位垫塞入患者腋下。调整好位置后整理好布单,以约束带固定患者身体。检查患者外生殖器、乳房是否受压,再次确认手术部位。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安置体位耗时,摆放体位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皮肤受压情况,操作者体力消耗情况进行观察评估。并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例

2.2 两组医务人员满意度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医务人员满意度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传统的侧卧位摆放法是患者在全身麻醉后,由多

人协助抱起患者身体的同时转动90°至侧卧位。其弊端在于:(1)体位安置需要参与的人员多,而且医护人员各自力量、手法差异,导致整个过程操作复杂,有时候甚至会固转动的角度不一致而导致患者身体扭曲。(2)患者体质量及操作者的力量不同,特别对于一些体质量较大的患者或者个子、力量较小的操作者(尤其是负责患者胸部和骨盆处的医生),在体位摆放过程中很可能无法做到抬起患者身体的同时转动90°,通常需要二次换手,这就造成了操作者体力消耗过大,延长了摆放时间。另外,由于操作者双手直接接触患者皮肤,会出现力量不够,紧绷拉扯皮肤的现象。这时如果再置入体位垫时,特别容易因为皮肤皱褶、受压导致压疮的发生。(3)一些力量较小的操作者在摆放侧卧位时会出现动作过大或操作者相互动作不协调,这也容易导致患者气管插管移位或头颈前屈过甚,导致上呼吸道梗阻或无效通气。

观察组在体位摆放前先置一平整中单于患者身体下方。中单宽度以上端平齐锁骨、下端平齐大腿上1/3处为关键。并且在整个抬起、转动的过程中都会借助中单,操作者双手不直接接触患者皮肤,不会出现因为操作者个子小力量小,抱不起患者而造成紧绷拉扯皮肤的现象,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在借助中单抬起患者身体的同时上移、倾斜、靠近床沿等步骤都能一次完成,省时省力,避免了反复搬动患者身体而对其生命体征产生的影响;胸部两侧的操作者借助抓握中单力度的不同,使患者身体术侧在上先倾斜45°,随后再以身体纵轴为中心转动45°,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从平卧位直接翻转为90°侧卧位而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虽然该体位摆放方法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但巡回护士还是应该根据手术情况对于重点部位做好做好压疮防护。

手术体位摆放的总体要求是患者安全、舒适,无并发症。本研究表明:改良的侧卧位摆放法能最大限度减少体位改变对患者所造成的影响,降低麻醉风险,节省摆放时间和体力,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

[1] 周力,吴欣娟.安全手术体位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53.

冯茜(1979-),女,江苏镇江,本科,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2.3

B

10.16821/j.cnki.hsjx.2016.18.027

2016-02-19)

猜你喜欢

中单侧卧位操作者
陪你去看流星雨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操作者内及操作者间可重复性研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者不同体位所受辐射剂量特征分析
操作者框架在车辆传动系旋转耐久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筒式中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
机械通气患者大于80°侧卧位的通气效果观察
S系列赛五大中单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