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疲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6-12-21温尊甲吴超沈梅芬张海英王濯刘巧艳徐岚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分级

温尊甲 吴超 沈梅芬 张海英 王濯 刘巧艳 徐岚

(1.苏州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6)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疲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温尊甲1吴超2沈梅芬2张海英2王濯1刘巧艳1徐岚2

(1.苏州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6)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疲乏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院111例aSAH患者使用疲乏程度量表(F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了解aSAH患者的疲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aSAH患者疲乏平均得分为2.67~5.78(4.18±0.71)分,疲乏发生率为54.05%;发病后一年内患者疲乏平均得分为(4.47±0.64)分,发生率为65.22%;发病一年后患者疲乏平均得分为(3.96±0.55)分,发生率为35.71%。疲乏的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Hunt-Hess分级、并发症、社会支持得分会对疲乏产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纪轻、未婚或离婚者、Hunt-Hess分级高、社会支持得分低者疲乏得分高。结论 aSAH患者的疲乏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发病后1年内的患者,应重视对SAH患者的身心干预和社会支持,完善动脉瘤的延续护理,以缓解患者的疲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疲乏; 社会支持; 护理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Fatigue; Social support; Nursing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1],任何年龄群都可发病,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aSAH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45%,且幸存者残疾率也较高[2]。了解aSAH患者长期预后很重要;疲乏是一个潜在的长期预后结局,并与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显著相关[3]。国外研究[4]表明:aSAH患者疲乏普遍存在,发生频率为31%~90%,而国内对aSAH患者的疲乏关注较少。本研究通过对aSAH患者的疲乏进行调查,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发现可控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曾在苏州某三甲医院接受过治疗,且同意配合调查的111例aSAH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诊断为aSAH,且已结束治疗超过3个月,处于院外随访期间;意识清楚,能沟通交流;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神经疾病患者,严重认知障碍患者。

1.2 研究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住址、文化水平、职业、收入、照顾者、医保情况、基础疾病、并发症、是否再入院等。(2)疲乏程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这是一个普适、单维度的疲乏评价工具,量表包括9条目,从积极性、运动情况、躯体活动、执行任务以及影响工作、家庭或社会生活五个方面评价疲乏对患者生活的影响。FSS已经被证实有效并且运用在许多疾病的疲乏评价中,FSS每条目评分从1到7,1代表“完全不同意”,7代表“完全同意”,评分越高代表疲乏越严重。FSS得分为9条目分数之平均值,范围从1到7。FSS得分为4分作为评定是否疲乏的标准[5]。(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该量表是由肖水源等[6]自行设计而成。包括10个条目,分为3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该量表经过信度及效度检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已在国内广泛使用。总分为条目记分之和,评分越高表示社会支持程度越高。此表总分为66分,≤22分为低水平,23~44分为中等水平,45~66分为高水平。

1.3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均由研究者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调查前电话回访,对需要门诊复查患者,当面填表;对不需复查患者,邮寄问卷(随寄一张填好地址、贴好邮票的信封)再电话指导患者填表,并请患者寄回。共发放问卷146份,回收120份,回收率82.19%,有效问卷111份,有效率92.50%。

1.4 统计学方法 原始数据用SPSS17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并分析。应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方法(均数±标准差、频数、百分比)、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SAH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分布 本次共调查aSAH患者111名,男45例,女66例;年龄35~78(54.78±10.65)岁;出院时间为4~21(11.70±4.70)个月;发病后一年内患者为54例,发病一年后患者为57例,其他资料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患者疲乏总分比较(n=111)

2.2 aSAH患者的疲乏得分 疲乏平均得分为2.67~5.78(4.18±0.71)分;患者发病后一年内疲乏平均得分为(4.47±0.64)分,疲乏的发生率为65.22%;发病一年后疲乏平均得分为(3.96±0.55)分,疲乏发生率为35.71%。疲乏总的发生率为54.05%。

2.3 疲乏单因素分析 社会支持评定得分30~54(45.91±5.49)分,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疲乏的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Hunt-Hess分级、并发症、社会支持得分对疲乏会产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疲乏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疲乏得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引入水准为0.05,剔除水准为0.1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纪轻、未婚或离婚者、Hunt-Hess分级高、社会支持得分低的患者疲乏得分高,见表2。

表2 疲乏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n=111)

注:F=14.329,P<0.001;R2=0.359;校正R2=0.336。

3 讨论

3.1 aSAH患者疲乏现状 本研究发现:本组患者疲乏总发生率为54.05%,发病后一年内疲乏的发生率为65.22%,发病一年后患者的疲乏发生率为35.71%,与相关研究[4]结果一致。Artur等[7]对114位aSAH的患者调查发现50%以上的患者存在显著的疲乏状态,而疲乏与生活质量量表SF-36中的所有亚条目存在显著相关。aSAH患者普遍存在疲乏,甚至发病几年后仍然存在,疲乏降低aSAH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3-4]。Passier等[8]系统评价纳入20项aSAH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指出aSAH患者的疲乏与生活质量的下降存在显著相关。Anne等[9]对aSAH患者进行了4~10年的后期跟踪,结果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仍然受到疲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生活质量偏低。Wendy等[10]的4年追踪结果与此类似。因此,应当重视aSAH患者的疲乏问题。很多患者因为脑部手术后,采取长期卧床的方式来调养,减少外出活动,而从影响患者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正常效能。调查过程中很多患者表示,因为脑部做手术,出院后不敢动脑,尽量不去考虑事情,很多患者觉得没有充实感,生活索然无趣,倍感疲乏。

3.2 疲乏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年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与疲乏得分成负相关,年纪越轻的患者,经受的疲乏的程度越重,与国外研究有差异。Passier等[11]研究表明:aSAH患者年龄、性别与疲乏没有相关性。可能是由于地域文化差异,aSAH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发生在相对年轻的人群,发病的峰值年龄在40~60岁[12],这是最有创造力的年纪,承担着社会和家庭的主要责任。长期的残疾和生活质量降低,会对患者健康和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13],患者不愿参与社交活动,选择被动生活,进而增加疲乏感。因此,可安排一些户外活动、简易体育锻炼等项目,还可以通过增加活动的多样性和可参与性,鼓励患者多参加,减少aSAH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关注,改善患者疲乏症状,特别要关注年纪轻的患者。

3.2.2 婚姻状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已婚患者疲乏得分低,未婚、丧偶或离婚者疲乏得分高。可能是由于伴侣的陪伴和关怀,患者心情会舒畅,疲乏感相对较弱。国外研究也表明aSAH患者疲乏状态与心理情绪相互影响[3]。美满的婚姻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会起到积极的作用[14],疲乏的发生率也会降低。因此,多关注aSAH患者,特别是离婚丧偶者,鼓励其他家属给予其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缓解他们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要给予出院后的社区支持和护理,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疲乏症状,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2.3 身体状况 本研究表明:Hunt-Hess分级得分越高的患者疲乏得分越高。患者的身体状况与疲乏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身体状况好的患者经受的疲乏程度较轻[15]。aSAH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常采用Hunt-Hess分级,Hunt-Hess分级是直接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级愈高,预后愈差[16]。Wendy等[17]研究发现与其他类型的SAH不同,aSAH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疲乏)相对较为低落,社交活动较少,生活质量较低,应重点关注并予以支持。Tanja等[18]探讨了aSAH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康复锻炼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生活质量也得以提高。在临床工作中,要严密观察和护理Hunt-Hess分级高的患者,减轻患者疲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对于身体状况差的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给予出院延续性护理,改善患者疲乏症状。

3.2.4 社会支持 本研究显示aSAH患者的社会支持属于中等偏上水平,Prins等[19]研究证明缺乏社会支持是影响慢性疲劳综合症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Patricia等[20]研究指出:生活支持例如及时有效的工作回归可显著提高aSAH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减少和人际交往的受限使患者社交圈变小,交流机会减少、娱乐活动贫乏,易产生孤独感并有长期的抑郁,长期不与外界交流也容易产生疲乏感,适当的活动可缓解疲乏症状。

总之,aSAH患者疲乏的发生率较高,2015年瑞士的临床指南[21]推荐对aSAH的患者进行标准化的神经功能及心理评估,涵盖视觉、语言等生理功能与疲乏、抑郁等心理状况,借此来支持和改善aSAH的预后。因此,我们应该呼吁社会,鼓励家属给予这类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为患者提供更多机会与社会网络资源,做好患者出院后的社区延续护理,给予他们情感上的理解、支持和关心,并对其行动给予帮助,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促进患者康复,缓解患者疲乏,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王福利,张卫青.护理计划单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治疗前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58-59.

[2] 美国心脏协会卒中专家委员会.何福亮编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指南[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5):277-393.

[3] Erik Kronvall,Bengt Sonesson,Stig Valdemarsson,et al.Reduc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dysfunction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J].World Neurosurg,2016,88(11):83-91.

[4] Kutlubaev MA,Barugh AJ,Mead GE.Fatigue after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a systematic review[J].J Psychosom Res,2012,72(4):305-310.

[5] Segal B,Thomas W,Rogers T,et al.(2008),Prevalence,severity,and predictors of fatigue in subjects with primary Gren's syndrome[J].Arthritis Rheum,2008,59(12):1780- 1787 .

[6]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增订版):127-131.

[7] Artur Vetkas,Tanel Lepik,Tõnis Eilat,et al.Emotion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Acta Neurochir,2013,155(7):1107-1114.

[8] PECA Passier,JMA Visser-Meily,GJE Rinkel,et al.Determinants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ystematic review[J].Qual Life Res,2012,2(36):2331-2345.

[9] Anne M Buunk,Rob JM Groen,Wencke S Veenstra,et al.Leisure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patients 4-10 years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J].Brain injury,2015,9(3):1-8.

[10] Wendy Boerboom,Majanka H Heijenbrok-Kal,Ladbon Khajeh,et al.Long-term functioning of patients with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4-yr Follow-up Study [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2015,9(12):3-9.

[11] Passier PE,Post MW,van Zandvoort MJ,et al.Predicting fatigue 1 year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J Neurol,2011,258(19):1091-1097.

[12] Bederson JB,Connolly ES Jr,Batjer HH,et al.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a special writing group of the stroke council[J].Stroke,2009,40(3):994-1025.

[13] Greebe P,Rinkel GJ,Hop JW.Functional outcome and quality of life 5 and 12.5 years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J].J Neurol,2010,257(12):2059-2064.

[14] 蔡舒,刘雪琴,李江婷.社区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抑郁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3):274-276.

[15] Berger AM,HigginbothamP.Correlates of fatigue during and following adjuvant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a pilot study[J].Oncol Nurs Forum,2000,27(9):1443-1448.

[16] 肖利杰,蒋敏.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和急性期并发症与预后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4):41-42.

[17] Wendy Boerboom,Majanka H Heijenbrok-Kal,Ladbon Khajeh,et al.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outcomes between patients with perimesencephalic and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J].J Rehabil Med,2014,46(6):28-32.

[18] Tanja Karic,Cecilie Re,Tonje Haug Nordenmark,et al.Effect of early mobiliz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n complications in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J Neurosurg,2016,8(4):1-9.

[19] Prins JB,Bos E,Huibers MJH,et al.Social support and the Persistence of complaints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J].Psychother Psychosom,2004,73(12):174-182.

[20] Patricia,Passier,Johanna,et al.Life satisfaction and return to work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1,4(20):324-329.

[21] Antoinette E Zweifel-Zehnder,Martin N Stienen,Christian Chicherio,et al.Call for uniform 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wiss recommendations[J].Acta Neurochir,2015,157(8):1449-1458.

温尊甲(1992-),男,江西赣州,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急危重症护理学

徐岚,E-mail:xulau1108@sina.com

R473.54

B

10.16821/j.cnki.hsjx.2016.18.018

2016-02-28)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分级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