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鄞州地区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及其原因分析

2016-12-10张晓萌刘桂良陈银宝赵丽稳冯千晏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农业技术服务站3500浙江省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350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单季稻基腐病鄞州

张晓萌 刘桂良 陈银宝 赵丽稳 冯千晏(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农业技术服务站 3500;浙江省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350)

浙江鄞州地区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及其原因分析

张晓萌1刘桂良2陈银宝1赵丽稳2冯千晏1(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农业技术服务站 315100;2浙江省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315012)

2015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地区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严重,为有效防治该病,通过多点、多次田间调查,结合历年发生情况,分析了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的原因,认为环境湿度、稻田淹水时间和水稻生育期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并依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以供参考。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病原因;防控措施;鄞州地区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由玉米狄克氏细菌(Dickeya zeae)(异名Erwinia chrysanthemi pv. zeae)引起的水稻重要病害之一[1],从分蘖期到穗期均可发生,发病时产生白穗、茎基部腐烂,严重发病时还会影响水稻产量,甚至导致绝收。2015年该病害在浙江鄞州地区呈中等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为摸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鄞州地区的发生原因,笔者通过定点调查,并结合该病害历年的发病情况,总结了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鄞州地区的发病条件,并初步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发病历史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浙江鄞州地区的水稻生产上并非是新发病害,早在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大发生。1980年,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鄞州地区单季稻上大范围发生,丛发病率超过50%,全区水稻产量损失达10%,严重田块超过30%。之后常年普发,但发生程度较轻、田间偶见。在半山区沙质土壤的稻田发病率常年在1%左右,对产量基本无影响,也不用进行针对性防治。直到2012年,受当年8月3日台风“海葵”的影响,稻田受水涝灾害严重,单季稻大面积被淹,地势低洼田块水稻已没顶,之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丛发病率达20%,株发病率达5.3%,时值单季稻孕穗期,后期田间见青枯后白穗症状。之后又仅有零星偶发,但2015年发病严重。

2 2015年发生情况

2015年第九号热带风暴“灿鸿”于7月10日从浙江舟山登陆,降水量达205 mm,农田受淹严重。当时正值单季稻分蘖期,部分单季稻田没顶1-3 d;7月14日洪水退去,田间调查未发现病症。7月20日区内多点调查,选取不同类型的稻的稻田,每块田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丛,计算平均丛发病率、株发病率。结果表明,水稻基腐病已普遍发生(见表1)。田间病症主要表现:水稻心叶青卷、枯黄,与二化螟为害后的枯心症状相似,进而茎基部发黑腐烂,易齐泥拔出,有恶臭味,全株由下至上褪绿枯黄,直至整株枯死。病程发生很快,从基部发黑到心叶枯死总共不到7 d。7月20日田间调查发现,平均丛病率为87%、株病率18.2%。尤其是在高桥镇下边村,由于稻田地势低洼,水稻淹水3 d,发病最为严重(丛病率达100%、株病率达36.1%)(见表1)。此后分别于8月10日和9月1日对部分田块再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株病率和丛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平均丛病率为38.3%、株病率为8.3%;水稻长势恢复正常,高位发生新分蘖,染病主茎逐渐枯死。

表1 鄞州地区2015年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病情况

3 发病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鄞州地区种植的晚稻主要品种(杂交水稻品种“甬优12”、“浙优18”和“甬优5385”以及常规中稻品种“宁81”等)均有发病,且常规水稻品种“宁81”的株病率、丛病率与其它杂交水稻品种间无明显差异(见表1)。由此可见,2015年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栽种的品种无相关性。取样田块同样包含机插、手插、直播各种栽培方式,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方式之间,该病害的发生也无显著差异。

而受台风影响,稻田淹水之后如田间初见发病即全田普发,而未淹水田块(姜山陈介桥田块)的病情则最低。同时,淹水1 d的田块其丛病率和株病率均明显低于淹水3 d的田块。此外,同一品种中也可明显根据淹水情况分出病情轻重。由此可见,该病的发生与环境湿度、稻田淹水持续时间密切相关,高湿环境利于该病害的发生,而稻田淹水时间越长,则发病越严重。

4 防控建议

一般认为,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病原物可在土壤、田水及病残体中存活,病菌可从水稻受伤的根、茎和叶鞘中侵入,但以根系或茎基部伤口侵入为主[2,3]。病菌入侵后,主要集中于根茎基部,且有潜伏侵染现象,侵染力较弱、发病

率低[4,5]。只有当环境极度恶化,如受水涝灾害,水稻长时间被淹,免疫力变弱,病原物才有机会侵染,造成全田散发,短时间内全面流行发生。但病原物基本不会重复侵染,环境转好后,水稻免疫力恢复,水稻病情就会减轻。如台风后21 d进行2次调查,发病最重的两块田的株发病率均大幅下降,部分植株已出现高位分蘖,水稻补偿作用明显。

同时,2011年6月降雨量累计达497.9 mm,远超常年的165.9 mm,但由于未有集中大量降雨,田间未出现水涝灾害,未发现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大面积流行。在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对于不同生育期的水稻,病害发生情况也有区别。如2013年10月7日台风“菲特”正面登陆宁波,降水量达413 mm,区内稻田淹水情况严重,此时单季稻处于灌浆期,并非感病敏感期,田间细菌性基腐病也未普遍出现。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出以下防治建议:使用3%中生菌素浸种,加强秧苗管理,培育壮苗,适当增施磷、钾肥确保壮苗,移栽时避免伤口,并用3%中生菌素或2%春雷霉素400倍液浸根处理。移栽后5-7 d用内吸性杀细菌药剂喷施预防,如春雷霉素、松酯酸铜、1.8%辛菌胺醋酸盐、四霉素等。遇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开沟排水,除障清淤,降低水位,改善稻田高温环境,降低病害发生概率。

[1] 刘琼光,张庆,魏楚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4):2923-2931.

[2] 林兴祖,冯建敏.海南南繁基地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杂交水稻,2006,21(6):48.

[3] 冯玉成.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情况与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09,(4):21-23.

[4] 王金生,杨晓云,方中达.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侵染规律和病理解剖学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7,17(2):79-83.

[5] 刘琼光,王振中.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侵染规律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25(3):55-57.

2015-01-15

猜你喜欢

单季稻基腐病鄞州
渭南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控
我在鄞州 我很幸福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践行“四力”追梦新时代——以鄞州日报《天南海北鄞州人》专栏报道为例
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小区域 大关注——《鄞州日报》探索多平台建设的初步尝试
宁波市鄞州精艺机电厂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
绍兴市单季稻机插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