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2016-12-10邵益栋梁红新夏秋霞吴德君赵健元江苏省江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14431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噻呋病指嘧菌

邵益栋 梁红新 夏秋霞 吴德君 赵健元 (江苏省江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14431)

6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邵益栋 梁红新 夏秋霞 吴德君 赵健元 (江苏省江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14431)

为正确评价几种新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及安全性,特选用32.5%苯甲·嘧菌酯SC、30%噻呋·戊唑醇SC等6种药剂进行了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的用量水平下,32.5%苯甲·嘧菌酯SC、30%噻呋·戊唑醇SC、20%噻呋·己唑醇SC和27%噻呋酰胺·戊唑醇SC、75%嘧菌酯·戊唑醇WP 5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理想,药后15 d病株防效为85.7%-95.9%,病指防效为90.8%-97.4%,可考虑进一步示范推广;24%井冈霉素AAS的防效相对较差,但其作为生物农药,具有对环境友好的特点,也可考虑在生产上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水稻;纹枯病;药剂;防效

水稻纹枯病是江阴地区水稻生产上常发性病害,受主栽品种不抗病、田间菌源充足、高产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近几年连年重发,对江阴地区水稻生产威胁较大,再加上多年连续使用的常规药剂的药效有所下降,因此,做好新农药及新技术的筛选非常必要。2015年,笔者选用32.5%苯甲·嘧菌酯SC、30%噻呋·戊唑醇SC等6种药剂进行了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估其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及安全性,为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和经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5年8月在江阴市周庄镇长南村一农户承包田内进行。试验田土壤为白土,pH值6.5,肥力中等偏上。供闭幕式水稻品种为“南粳46”,栽培方式为机插,插秧时间为2015年6月23日。试验实施时,水稻正处于分蘖末期,长势良好;据施药前调查,田间病穴率3%、病株率4%、病指0.04。试验施药前一直未用过其他杀菌剂。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处理(每667 m2用量):(1)32.5%苯甲·嘧菌酯SC[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30 g(药剂用量,下同),(2)30%噻呋·戊唑醇SC(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20 g,(3)20%噻呋·己唑醇SC(江苏华农生物化学有限公司)40 mL,(4)27%噻呋酰胺·戊唑醇SC(江苏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20 g,(5)75%嘧菌酯·戊唑醇WP(南京惠宇农化有限公司)15 g,(6)24%井冈霉素AAS(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 g,(7)空白对照(CK,喷清水)。每处理重复2次,每小区面积66.7 m2,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均于8月6日水稻纹枯病始盛期防治1次,采用工农-36型手动背负式喷雾机,喷孔直径1 mm,每667 m2对水40 kg均匀喷雾。施药时田间有3 cm左右水层,并保水3 d。

1.3 调查方法

(1) 安全性调查。药后5 d、10 d、15 d观察试验药剂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2) 防效调查。分别于药后10 d(8月16日)、15 d(8月21日)进行调查。采用双行直线取样,视病情每小区取10个点,每点5穴,共50穴。记载总株数、总病株数和各级病株数,计算病株率、病株防效以及病情指数、病情指数防效。严重程度分级按国家标准,即以稻株感病程度为判别依据。

1.4 计算公式

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株防效(%)=(对照区病株率-处理区病株率)/对照区病株率×100。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100,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指-处理区病指)/对照区病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施药后每5 d观察1次试验田各处理的水稻生长情况,发现各小区水稻均生长正常,供试药剂在本试验设计用量水平下,对水稻生长无明显不良影响,均未产生药害。

2.2 防效调查

据药后10 d调查(见表1),处理(3)的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均最好,分别为94.7%、96.7%,其次为处理(4),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92.1%、95.0%,再次为处理(1)、(2)、(5),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89.5%、93.3%,处理(6)防效相对较差。

表1 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比较(药后10 d)

据药后15 d调查(见表2),防效与第1次调查结果趋势基本一致。处理(3)的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均最好,分别

为95.9%、97.4%,其次是处理(2)、(4),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均分别为93.9%、96.1%,再次为处理(1)、(5),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均分别为85.7%、90.8%,处理(6)的防效仍相对较差。

表2 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比较(药后15 d)

3 小结与讨论

3.1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在本试验设计条件下,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用药1次,药后15 d内基本能取得较理想的防效,可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展,其中每667 m2用20%噻呋·己唑醇SC 40 mL、30%噻呋·戊唑醇SC 20 g、27%噻呋酰胺·戊唑醇SC 20 g表现较为突出,每667 m2用32.5%苯甲·嘧菌酯SC 30 g、75%嘧菌酯·戊唑醇WP 15 g表现相对较次,上述5个药剂均可进一步试验示范推广。

3.2 作为一种生物农药,每667 m2用24%井冈霉素AAS 30 g的防效尚属理想,且药效稳定。因此,该药剂适合在生产上与其它药剂交替使用,既符合绿色植保的理念,也有利于农业部提出的农药使用零增长目标的实现。

3.3 本试验期间,江阴地区水稻纹枯病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属近年来较轻发病,本试验结果可能并不能反映在水稻纹枯病大发生年份的防效情况,因此对上述供试药剂在水稻纹枯病大发生年份的防效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2015-12-09

猜你喜欢

噻呋病指嘧菌
2021年稻瘟病防控药剂有效性监测试验报告
27.8%噻呋酰胺·己唑醇悬浮剂的分析方法研究
不同用量的27.8%噻呋·已唑醇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噻呋酰胺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玉米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效果初报
20%噻呋·吡唑酯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空心病
8%嘧菌酯·22%霜脲氰悬浮剂的制备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