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麦13”播期与种植密度试验简报

2016-12-10李大峥李晓蓉江苏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临海分公司江苏省盐城市224353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基本苗穗数单产

李大峥 李晓蓉 (江苏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临海分公司,江苏省盐城市 224353)

“宁麦13”播期与种植密度试验简报

李大峥 李晓蓉 (江苏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临海分公司,江苏省盐城市 224353)

以“宁麦13”为试材,通过设置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的试验,探索了该品种在盐城地区的最适播期与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宁麦13”以10月28日播种、每667 m2基本苗20万苗为产量最高。

宁麦13;播期;种植密度;产量

“宁麦13”是江苏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临海分公司小麦生产上的主导品种,常年种植面积在0.27万-0.33万hm2,平均每667 m2单产在500 kg左右。为更好地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2014-2015年笔者进行了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以探索在本地生产条件下“宁麦13”夺取高产最适宜的播期与种植密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本试验设在农科所S5号田内进行,前茬为水稻,土壤肥力中上等,地力分布均匀。供试品种为“宁麦13”。各小区人工拉行种植,种子定量行播,行距20 cm。肥料施用情况(每667 m2用量):基肥施过磷酸钙30 kg+尿素10 kg;分蘖肥分2次施用,第1次施尿素10 kg、第2次施尿素7.5 kg;拔节孕穗肥于倒4叶期施45%氮磷钾复合肥15 kg+尿素10 kg;保花肥于剑叶露尖时施尿素5 kg。

1.2 处理设计

本试验为播期、种植密度双因子试验,设3个播期,每个播期间隔10 d,同时每个播期设3个不同种植密度,共9个处理(见表1)。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13.33 m2。除处理设计不同外,其它栽培措施均按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求进行。

表1 “宁麦13”播期与种植密度试验设计

1.3 调查记载项目

(1)叶龄和主要生育期记载。每个播期定1个叶龄点,记载出苗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2)茎蘖动态。调查基本苗、越冬苗、高峰苗、成穗数。(3)考种。成熟期每小区取10株样,测定株高、穗长、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4)实产。成熟期各小区人工收割计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进程

从表2可看出,随播期的推迟,出苗、抽穗、成熟期均有所推迟,全生育期缩短。10月28日、11月7日、11月17日播种的出苗时间分别为8、13、15 d;齐穗期分别在4月21、24、27日;成熟期分别在6月7、9、11日;全生育期分别为216、208、200 d。

同一播期不同种植密度处理间,出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没有明显的差别,生育进程基本一致。

表2 “宁麦13”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试验的生育进程比较

2.2 分蘖发生动态

从表3可看出,同一播期下,越冬苗和高峰苗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10月28日播种,每667 m2基本苗由10万苗增到20万苗,越冬苗增加6.82万-23.98万苗,高峰苗增加5.47万-22.54万苗,成穗数增加2.99万-7.66万穗。11月7日播种,每667 m2基本苗由15万苗增到25万苗,越冬苗增加4.31万-11.39万苗,高峰苗增加17.49万-31.35万苗,成穗数增加2.04万-4.37万穗。11月17日播种,每667 m2基本苗由20万苗增到30万苗,高峰苗增加18.81万-25.74万苗,成穗数增加1.52万-3.18万穗。

表3 “宁麦13”播期与种植密度试验的分蘖发生动态

同一种植密度下,越冬苗和高峰苗均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每667 m2基本苗15万苗,播期从10月28日推迟到11

月7日,每667 m2高峰苗降低13.62万苗、成穗数降低1.33万穗。每667 m2基本苗20万、25万、30万苗处理的分蘖发生动态也均表现出同样的趋势。

2.3 产量及构成因素

由表4可知,10月28日播种的3个密度处理的产量较高,其中实产最高的是处理(3),每667 m2单产为627.94 kg。

不同播期的产量比较,产量有随播期推迟而明显下降的趋势。10月28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平均每667 m2单产为594.38 kg,11月7、17日播种的平均每667 m2单产分别为565.11、532.99 kg,每推迟1 d播种,减产3 kg左右。相同种植密度下,每667 m2基本苗20万苗,播种时间为10月28日、11月7、17日的处理(1)、(5)、(7),每667 m2单产分别为627.94、560.05、523.6 kg,播期每推迟10 d,每667 m2产量减少36.45-67.89 kg,减产幅度较大。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每667 m2成穗数从43.74万穗逐步降至38.32万穗。因此,“宁麦13”应适当早播,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促进早分蘖、多分蘖,增加有效穗数,从而获得较高产量。

不同种植密度的产量比较,播期无论早晚,小麦产量有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不断增加的趋势。10月28日播种,每667 m2基本苗从10万苗增至20万苗,每667 m2单产从567.63 kg增至627.94 kg,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667 m2有效穗数增加2.99万-7.66万穗。11月7日播种,每667 m2基本苗由15万苗增至25万苗,每667 m2单产从556.46 kg增至578.82 kg,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667 m2有效穗数增加2.04万-4.37万穗。11月17日播种,每667 m2基本苗由20万苗增到30万苗,每667 m2单产从523.6 kg增至542.67 kg,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667 m2有效穗数增加1.52万-3.18万穗。因此,“宁麦13”要想获得较高产量,应根据播期适当增加基本苗,即10月下旬播种,每667 m2基本苗不低于20万苗;11月7日前播种,每667 m2基本苗为25万-30万苗;11月17日前播种,每667 m2基本苗不低于30万苗。

表4 “宁麦13”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试验的产量及其结构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宁麦13”应适当早播,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促进早分蘖、多分蘖,增穗增产,推迟1 d播种,每667 m2减产3 kg左右。从不同种植密度来看,“宁麦13”要获得高产,10月下旬播种,每667 m2基本苗应不低于20万苗,以后每推迟1 d播种,每667 m2基本苗应增加0.5万-1万苗。综合来看,“宁麦13”以10月28日播种、每667 m2基本苗20万苗,能获得较理想的产量。

2015-11-23

猜你喜欢

基本苗穗数单产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啤用大麦品种扬农啤10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不同基本苗与氮肥用量对机插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