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优14”机穴播不同耕翻方式初探

2016-12-10李引龙范晶晶赵薇捷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惠南站2013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作业机苗高粒数

李引龙 范晶晶 赵薇捷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惠南站 201300)

“花优14”机穴播不同耕翻方式初探

李引龙 范晶晶 赵薇捷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惠南站 201300)

“花优14”是上海地区单季杂交稻的主推品种,具有杂种优势强、株形好、抗倒伏能力强、空瘪粒少、抗病性强等特点。为提升“花优14”产量水平,特进行了该品种机穴播不同耕翻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产量、每穗粒数上,联合作业机和二次粉碎均比二耕一耙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差异显著,采用联合作业机的耕翻方式,机穴播“花优14”每667 m2产量为最高,达699.8 kg。

机穴播;花优14;耕翻方式;产量;惠南镇

“花优14”是上海地区单季杂交稻的主推品种,具有杂种优势强、株形好、抗倒伏能力强、空瘪粒少、抗病性强等特点,在浦东新区惠南镇种植面积达400 hm2以上。为提升“花优14”的产量水平,特进行了该品种机穴播不同耕翻方式的试验研究,旨在为惠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花优14”提供技术指导和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惠南镇海沈村进行,前茬为大麦,土质为黏土,肥力水平中等。

1.2 试验材料

选用当地主栽杂交稻品种“花优14”,栽种方式为机穴播。播种日期为2015年6月14日,收稻时间为2015年12月30日。

1.3 试验处理设计

根据不同的耕翻方式,机穴播试验(25 cm×16 cm)共设联合作业机、二次粉碎、二耕一耙3个处理(见表1),每处理重复3次。考苗日期为7月6日、7月13日、7月21日、7月29日、8月5日、8月19日、9月6日,共考苗7次。

表1 “花优14”不同耕翻方式试验设计

1.4 考察数据

1.4.1 苗高、叶龄、总苗数

定点观察苗情动态,每小区各定1点,每点定10株考查主茎叶龄、苗高。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大田基本苗数,播栽后分期调查总苗数、叶龄、苗高。

1.4.2 后期产量结构考查

成熟期考查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理论产量、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苗生长情况

由图1可知,处理(1)的秧苗生长最快、最好。其次为处理(2),其在生长前期生长速度较慢,从7月21日开始,生长速度加快,并在8月5日超过了处理(3)。处理(3)的秧苗生长情况比处理(1)、(2)较差。

图1 “花优14”不同耕翻方式试验苗高动态

2.2 产 量

由表2可知,处理(1)的每667 m2产量最高,达699.8 kg,处理(2)的每667 m2产量略低于处理(1),达687.7 kg,处理(3)的每667 m2产量低于处理(1)和处理(2),仅为663.6 kg,并与处理(1)、(2)间产量有显著差异,但未达极显著差异。

表2 “花优14”不同耕翻方式试验产量比较

2.3 产量结构

由表3可知,不同耕翻方式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但对每穗粒数影响较大。处理(1)的每穗总粒数为132.8粒,处理(2)为132.7粒,处理(3)为123.8粒,处理(3)与处

表3 “花优14”不同耕翻方式试验产量结构比较

理(1)、(2)间每穗总粒数达显著差异;处理(1)的每穗实粒数为124.0粒,处理(2)为124.7粒,处理(3)为114.9粒,处理(3)与处理(1)、(2)间每穗实粒数达显著差异。结实率最高的是处理(2),为93.96%,处理(1)、(3)的结实率分别为93.38%、92.85%,各处理间结实率,没有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杂交水稻“花优14”机穴播的不同耕翻方式中,联合作业机和二次粉碎在每穗粒数、产量方面较二耕一耙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差异显著,而在苗高、结实率等生理指标方面,联合作业机和二次粉碎较二耕一耙虽也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差异不显著。与二次粉碎耕翻方式相比,联合作业机的产量更高,而每穗粒数则以二次粉碎方式更多。综上,联合作业机耕翻方式对“花优14”产量的提高有明显助推作用,其次为二次粉碎耕翻方式,二耕一耙耕翻方式的产量较低。本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杂交水稻实际生产有指导意义。

由于本试验是初次对惠南地区机穴播杂交水稻“花优14”的耕翻方式进行研究,此次初探是结合惠南地区实用的耕翻方式进行探究,所以其它地区在参考借鉴时还需考虑更多条件因素。

2016-01-11

猜你喜欢

作业机苗高粒数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作业机
烤烟井窖式移栽不同苗高对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作业机
作业机
河南省刺槐优良无性系引种筛选试验
作业机
甘蓝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数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