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山区人工插种“甬优12”与“甬优538”的生长特点

2016-12-10楼再鸣浙江省绍兴市种子管理站3210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苗数叶龄主茎

楼再鸣 (浙江省绍兴市种子管理站 321000)

祝剑波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种子管理站 321030)

绍兴山区人工插种“甬优12”与“甬优538”的生长特点

楼再鸣 (浙江省绍兴市种子管理站 321000)

祝剑波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种子管理站 321030)

为了解“甬优12”与“甬优538”在绍兴山区作大秧人工插种的生长特点,促进该品种在绍兴地区的种植推广,2015年在绍兴南部山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开展了建方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2”和“甬优538”均为插后20-25 d分蘖最快,插后30 d达到分蘖高峰期,有效分蘖期终止期均在插后25 d以内。“甬优12”的分蘖成穗率比“甬优538”高1.53%。“甬优12”的主茎叶龄比“甬优538”多1叶左右,但均是插后10-20 d为出叶最快时期,“甬优12”的大田出叶期比“甬优538”长11 d。“甬优538”的全生育比“甬优12”短5 d。“甬优12”的产量高于“甬优538”。

甬优12;甬优538;人工插种;生长特点

“甬优12”和“甬优538”是由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育成的籼粳杂交稻品种,为了解该品种在绍兴山区作大秧人工插种的生长特点,从而促进该品种在绍兴地区的种植推广,2015年笔者在绍兴南部山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开展了建方观察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础情况

观察试验田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南部山区的平水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壤属青紫泥,pH值5.23,有机质含量4.97%,前作为冬闲田。供试水稻品种为“甬优12”、“甬优538”,种子采用咪鲜杀螟丹600倍液进行浸种处理,催芽后统一用丁硫克百威拌种包衣。播种期均为5月1日,移栽期“甬优12”为6月5日、“甬优538”为6月6日,均采取人工插种,平均插种密度为30 cm×21.6 cm,每丛插1-2本,每667 m2基本苗“甬优12”为1.39万株、“甬优538”为1.44万株。

1.2 施肥用药措施

大田基肥每667 m2施配方肥20 kg,后期追肥4次,合计每667 m2施尿素21 kg、复合肥17.5 kg。插后6 d,每667 m2用20%苄嘧·乙草胺30 g拌尿素撒施除草;插后30 d,每667 m2用46%二甲·灭草松乳油150 mL防除阔叶杂草。大田期防病治虫3次,7月20日用噻呋酰胺+10%稻腾+毒死蜱+吡虫啉混配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8月18日用拿敌稳+烯啶吡蚜酮+苯甲丙环唑+四氯虫酰胺+毒死蜱混配防治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9月26日用毒死蜱+烯啶吡蚜酮混配防治褐飞虱。

1.3 观察方法

采取定田、定株、定期观察,每5 d调查1次。每品种固定调查2块田,每块田固定调查10丛稻,每次调查记载每丛分蘖株数和主茎叶龄,逐叶盖章记号,观察出叶速率、群体苗数消长情况及有效分蘖期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苗数消长比较

苗数观察结果显示,“甬优538”和“甬优12”在插后10 d内,由于拔秧、插秧等一系列机械损失,秧苗不发生分蘖。两个品种均在栽插10 d后才开始分蘖,“甬优538”和“甬优12”的日分蘖增速为4.57%-4.67%;插后25 d,日分蘖增速为6.19%-6.48%;插后30 d,“甬优538”日分蘖增速,为5.52%,“甬优12”为2.95%。此时,两个品种均达分蘖高峰期,此期稳定在10 d左右。而后,大田苗数逐渐回落,到插后80 d,苗数回落结束,单位面积的有效株(穗)数基本稳定(见图1)。

图1 “甬优12”与“甬优538”的群体苗数消长情况

从插种后至大田群体苗数高峰期看,“甬优538”苗数增长率为751.39%,“甬优12”苗数增长率为689.21%。从插种后至大田群体株(穗)数稳定期看,“甬优538”增长508.53%,“甬优12”增长477.57%。由此可见,在土层较浅、土质相对较差的山区,群体最高分蘖之比“甬优538”为1∶7.51、“甬优12”为1∶6.89;分蘖成穗率“甬优538”为67.68%、“甬优12”为69.21%;有效分蘖期均大体在插后25 d内,两个品种间的差异较小。

2.2 叶龄生长比较

叶龄观察结果显示,主茎总叶龄“甬优538”为15.8叶(幅度15-16叶)、“甬优12”为16.3叶(幅度16-17叶),“甬优12”叶龄比“甬优538”多1叶左右。从“甬优538”和“甬优12”的日出叶速率看,插后5 d内分别为0.81%和0.76%;插种5 d后日出叶速率明显加快,分别达1.94%和1.82%。插种10 d后日出叶速率达最高时期,分别达2.33%和2.36%,持续5 d以后,出叶速率逐渐减慢;插种30 d后,日出叶

速率维持在1%左右,其中“甬优538”到插种后70 d、“甬优12”到插种后81 d,主茎剑叶全部抽齐(见图2)。

图2 “甬优12”与“甬优538”移栽后叶龄增速情况

由此可见,“甬优538”与“甬优12”出叶最快时期均为插后10-20 d,2个品种的出叶速率差异不大,但整个大田出叶期“甬优538”比“甬优12”缩短11 d,即这一阶段“甬优12”的生育期比“甬优538”延长10 d。

2.3 生育期与产量

观察结果显示,“甬优538”播种至齐穗历期为122 d,全生育期192 d,全生育期有效积温2 773.5 ℃;“甬优12”播种至齐穗为131 d,全生育期197 d,全生育期有效积温2 793.7 ℃。在播种、土质、栽培管理措施相同及2015年气候较特殊(秋季气温不高、阴雨天多)的情况下,“甬优538”比“甬优12”齐穗期提早9 d、成熟期提早5 d、全生育期缩短5 d、有效积温减少20.2 ℃(见表1)。

表1 “甬优12”与“甬优538”的生育期比较

由表2可知,“甬优538”比“甬优12”植株矮9.9 cm,每667 m2有效穗数增加0.92万穗,每穗实粒数减少65.1粒,千粒重下降0.7 g,每667 m2产量降低63.3 kg,表明在土壤条件相对较差的山区、半山区,“甬优12”的产量高于“甬优538”。

3 小结与讨论

观察结果表明,“甬优12”和“甬优538”在播种较早、大秧插种、土质和肥水相对较差、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主要生长特点表现为:均在插后20-25 d分蘖最快,插后30 d左右达到分蘖高峰期,插后80 d苗数回落结束,有效穗数基本稳定。有效分蘖终止期在插后25 d以内,分蘖成穗率“甬优538”为67.68%、“甬优12”为69.21%,两个品种间差异较小。主茎叶龄“甬优12”比“甬优538”多1叶左右;均以插种后10-20 d为出叶最快时期,主茎剑叶全部抽齐时间“甬优538”为插后70 d、“甬优12”为插后81 d,整个大田出叶期“甬优12”比“甬优538”长11 d。播种至成熟的全生育期“甬优538”比“甬优12”短5 d,“甬优12”的产量高于“甬优538”。

表2 “甬优12”与“甬优538”的经济性状与产量比较

两个品种的最大区别:“甬优12”的产量高于“甬优538”,但生育期较“甬优538”长,不利于适时播种小麦、油菜等冬种作物,如遇秋季低温较早年份,灌浆结实易受影响;“甬优538”虽然产量水平不及“甬优12”,但生育期明显短于“甬优12”,可适时冬种。因此,农户在选种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注意不同品种的合理搭配。此外,受山区立地、肥水等条件限制,本试验结果的最高苗、有效穗数偏低,但总产尚可。要充分发挥这两个品种在该类地区的生产潜力,需进一步探索群体结构与相应的农艺措施。

[1] 杨伟国,王超,金仲锦,等.甬优12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11,17(3):62,64.

[2] 钱屹,曹泉方,陈永星,等.杂交晚粳“甬优538”特征特性与机插配套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4,(2):29-30.

[3] 王佳宝,董涛海.“甬优12”超级稻不同插种方式生长特点探索[J].上海农业科技,2013,(6):43.

[4] 曹雪仙,陈人慧,庞娇霞,等.甬优12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11,29(4):47-48.

[5] 姚张明,董涛海.杂交稻春优84机插栽培的生育特性[J].浙江农业科学,2014,(5):638-639.

表1 上海谷裕蔬果专业合作社(生产单位)种植计划

表2 上海交大农学院教学实验室实习场(育苗单位)育苗计划

2015-12-21

猜你喜欢

苗数叶龄主茎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YD 4899的选育及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不同硅肥用量与栽插苗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棉花叶龄动态的模拟研究
不同栽插苗数和密度对华航31 号群体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浅谈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
论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
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主茎密度与植株性状及块茎产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