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嬉笑怒骂才关情

2016-12-07赵亚维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境况变化

赵亚维

【摘要】初中的经典篇目教学,尤其是小说阅读,情节的把握对学生而言并非难事。在此基础上相关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把握等深度阅读,都首先要考虑学生对于文本的切实体验。而小说中有着悠久历史的篇目,例如《范进中举》,其广阔的社会背景,世态人情等对现代的学生而言,光靠老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发挥课堂的功能让学生去跨时代感受生活,加深理解,是本课设计中的一个着力点。而一切解读都要从文本出发,让学生关注细节,品味细节,是阅读好作品的要求。

【关键词】范进中举;变化;境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背景】

作为《儒林外史》中的经典篇目,本文既是整部小说中的一部分,又可视作完整而独立的一篇。在这部讽刺小说中,吴敬梓既生动地摹绘了当时的世故百态,又深刻地鞭笞了科举制度下深中其毒的腐儒虚伪可鄙的灵魂。其语言朴素本色而不失幽默,谑而不苛,让人发笑更让人笑后深省。于初三的学生而言,读《范进中举》,不能仅仅是读故事,重要的是走进那段历史,走进即使随着时间流逝却依然可以分明感受到的人生人情中去。踩着文字间的节奏,和着故事里的嬉笑怒骂,尽可能地融入、参与、还原文字中的场景,在真切的“入场”后,方能更为切肤地领略其中的各种滋味。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PPT出示字词)请这一列同学给加点字词注音,一人一行。

学生读出字词注音。

师:有没有要订正的?

生1:“讳”读huì,“绾”读 wǎn。

师:好,请大家把这两个词连注音补充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

大家一起齐读两遍。

学生齐读。

师:(PPT出示词语)除了课下注释,本课有些词可能会不太好理解。找两名同学试试看。

生解释。

师:有要订正的同学吗?

生订正。

师:(PPT出示词语释义)大家一起来齐读一遍,加深理解,需要的同学可以记在书上。

师:本课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大家一起说。

生:范进中举。

师:那么中举当天,有没有发生什么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生:范进疯了。

(PPT显示一个大写的“疯?”)

师:是啊,他怎么就疯了呢?

生:高兴地。

师:中举了,是该高兴,可是怎么就会高兴得以至于发疯了呢?肯定是要有重大变化发生了!是什么呢?现在读课文,要求:用一个两字词语概括范进中举前的境况。

生1:贫穷。他家住茅棚,而且文中多次提到。“猪油没吃过两三回”,可见伙食太差,也没有盘缠赴考,还得问老丈人去讨要。

生2:赴考期间,家中都断粮三天了,一点积蓄也没有。

师:恩,老母亲都饿得两眼昏花了。这是经济方面的,那范进的社会地位呢?从他人对待他的态度上能发现什么?

生3:受尽侮辱。

师:注意是两个字哦。

生3:屈辱。从胡屠户对他的辱骂上就能看出来。中了秀才不夸倒骂,讨要盘缠时,就骂不堪入耳了。

师:你能不能试着把胡屠户辱骂范进的这段读出来。

生3读。

师:大家觉得有没有表现出胡屠户的尖刻来?还差点啊,那我们推荐一位同学来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读。

生4动情朗读。

学生鼓掌。

师:范进的生活中,不仅仅要面对一个胡屠户,还有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众乡邻。我们设想一下他们又会怎么在言语中尽情侮辱范进呢?

生5:你个没用的窝囊废!

生6:考了这么多年都没考上,白瞎了那么多饭了!

生7:赶紧收了心,该干吗干吗去吧!

生8:一个大男人,连个正经营生都没有,要不要脸?

师:如果你刚好带着自己的小孙子,可能会怎么说?

生9:你要是日后也像他这样,看你爹不打断你的腿!

师:这就是中举前范进的生活,受尽了众人的白眼。面对辱骂,我们从范进的反应中能否可以发现这个人形象上的什么特点呢?

生10:懦弱。第一节中胡屠户骂他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他却“诺诺连声”,说“见教的是”。

师:请你模仿一下他说这句话时候的身子神态。

生10点头哈腰,满脸带笑地连连说着“岳父大人见教的是”。

大家齐笑。

生11:窝囊。他去借盘缠,胡屠户啐在他脸上,他竟也没反应。

师:正常人应该什么反应?

生12:一拳打在胡屠户脸上。

师:呵呵,既然丈人都尊重女婿,女婿也犯不着敬着老丈人了。可是范进没有,他不是正常人了,他会怎么做的?

生13:拿袖子擦擦,照旧赔着笑。

生14:还有一处,胡屠户不仅骂了范进,连带着范进的娘也骂 了,范进也没说什么。

师:胡屠户越是跋扈,范进的冷静就越让我们惊愕,他已经麻木了。

师(小结):中举前的范进就是一个无钱无势无尊严,任打任骂任践踏,被轻被贱被无视的大龄考生。这样的日子他不是走过来的,是趴过来的。而且,不是一天,不是一年,而是——(生有的说是34年,有的说是35年。)35年!合多少天呢?(PPT显示最大字号的数字)12775天!漫长的时光里,他的心灵已经脆弱到极点了,岂能不疯?

师:我们再看看中举后,大家还是用一个两字词语概括他完全不同的境况。

可以按照黑板上的板书,找出对应点。

生15:富裕。中举后邻居们“送蛋送酒背米捉鸡”,一毛不拔的胡屠户也送来了五千钱,张乡绅竟然送了50两银子和房子。

师:50两!什么概念?清初普通家庭一年的日常支出是5两,意味着什么?10年呐!张乡绅送给他什么样的房子?(生答:三间三进)三间三进,什么样的?宽:三间正房,纵深:三排房间,尚且不算厢房耳房。这是普通房子吗?(生一起摇头)不!是豪宅!张乡绅有多少套这样的房子?(生答:很多套。)很多!他什么出身?举人!范进现在也是举人了。

生16:相对于以前的屈辱地位,现在的范进尊贵了。最明显的转变是胡屠户,不再骂他了,夸他长相好,才学高,对他极力地巴结讨好。

师:难道范进去了韩国吗?(大家哄笑)除了语言上的恭维之外,谁还能找一个体现得很充分的细节?

生17:“一路上低着头扯了几十回。”

师:这个细节找得非常好。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好?

生17:“低着头”。这个词写出了胡屠户点头哈腰巴结逢迎的丑态,和以前的样子截然相反。

师:以前胡屠户什么样子,第一节里有一个词用得很好。

生17:“腆着肚子”

师:什么样子算“腆着”?你给大家表演一下。

生挺着肚子摇来摇去,昂着头。

大家齐笑。

师笑:非常形象。这句话里还有哪个字用得好?

生18:我觉得“扯”字好。

师追问:这个字换做“拽”如何?

生18:不好。原因我说不好。

生19:感觉“扯”字力度小,更显得小心翼翼;而“拽”字力气大了点,还不能表现出胡屠户此时猥琐的样子来。

师:分析得很棒。还有哪个词有人要说的?

生20:“几时回”,说明次数多,一个劲儿地扯着,有点夸张。

师:此时胡屠户都恨不得自己的巴掌变成什么?熨斗!(众生笑)在众人的百般讨好下,范进还像以前那么弱势吗?

生21:强势了。我注意到有一个细节,他给胡屠户银子的时候,不叫他岳父了,而叫“老爹”。

师:这么隐蔽的变化你都能发现,看来不仅读书仔细,语感也好。乍一看,不是差不多嘛!可是仔细辨别一下,大有名头。

生21:感觉“老爹”随便了点,没有“岳父”正式。

师:很准,这说明范进自己的感觉自中举后陡然就变了。

生22:和张乡绅并不认识,但是在应付的过程中却非常自如,根本不是原来那个软弱无能的范进了。

师(小结):可见,如今的范进,他不再趴着了,他从此站起来了,他已经不是一个人了,而是——(生说“神”)人上人。(大家开心齐笑)难怪范进中举后讲的第一句话是:噫!好了!我中了!(PPT显示文字)

师: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生23:三个短句。

师:短到什么程度、

生23:一字词单独成句。

师:短句表达起情感更有什么作用?

生23:有力。

师:什么样的情感?

生23:高兴。

生24:欣喜。

师:这两个词程度够不够?还有什么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此刻范进的心理?

生25:狂喜。

师:这个词我喜欢!就是狂喜!这句话中,“好了!”和“我中了!”可以互调吗?

生26: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面露难色。

师:我们试试换一下位置后读出来,比较一下,哪个更适合将狂喜之情爆发出来?

生齐答:原句。

师:两短句中哪个才是终极目标?

生27:“好了”。

师: 那么,什么好了?我们大家一人一句,用“好了!我      有……了!”这种句式来把范进的心声传达出来。

生28:好了!我有钱了!

生29:好了!我有权有势了!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过日子啦!(此生高举双臂,大家大笑)

生30:好了!我有香车美人相伴了!(笑声不止)

师(笑):上面这些都是范进的心声,可不是我们同学的。这样,我们再来让同学把这句高度凝练的句子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下。

生朗读。

师:难道儒家教育就是想要培养出这样的所谓人才吗?《大学》中提到一个读书人他应该有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回忆一下《格物致知》中是怎么说的?

生3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师:《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人生追求是什么?

生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同样姓范,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范进是这么做的吗?(生大声齐答:不是!)好一个范进!还没走上领导岗位就开始公然受贿了!真恨不得给他——一巴掌!(PPT显示“一记巴掌!”)得偿所愿,我们听到了这记响亮的耳光。那么,这记巴掌到底打了谁?大家讨论一下。

生激烈讨论。

生32:不仅打了范进,也打了以范进为代表的读书人,因为书名叫《儒林外史》。

师:其实范进这个名字也有讲究的。范,所谓的典范,范例;进,所谓的进取,求取功名。

生33:揭露了科举制对读书人心灵的毒害!读书人像中了魔一样,痴心不改,皓首穷经只为功名。

生33:还打了像胡屠户和众乡邻一样的人,讽刺了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炎凉世态。

生35:我们认为还批判了黑暗的官场,他们为利益相互勾结,结党营私。

师:说得非常好。看来真是应了那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师(总结):在这记响亮的耳光里,今天的课我们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下课!

【反思】

这是一节公开课,几易其搞,最后的定稿和初稿相差很大,感触也很深。

1.上出点意思来。《范进中举》中的故事不难,学生很容易把握,难重点都在人物分析上。而本文的讽刺、夸张和幽默的语言使得它多了点趣味。想让语文课也上得有点意思,何不尝试用有意思的方式上呢。如何才能有意思?首先得让学生入境,进入课文情景,参与进来,一起嬉笑怒骂,一起感受人物的生活处境,感受人物的内心波澜。这样之后才能关情,才能深刻感受文章鞭辟入里的批判力度。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参与热情,给更多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填补文中的极富有张力的空白,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世态人心。让一节课变得有声有色,成为有学生自己体验痕迹的课。即使是PPT的设计,也做到了符合人物人生逆转节奏的触目惊心,不再采用一句话或者一段文字,而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组成句,倒是像极了范进的疯言疯语,但是不是为了表达狂喜之情,而是有力。

2.品出点语文味来。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的特点,咬文嚼字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小说阅读,一定要让学生习惯于在文字的长街中欣赏别样的风景。这节课上,学生的分析做到了立足于文字,通过细节来分析人物。细节的重要性不仅关乎写作也关乎阅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字的独特魅力,可以利用及时追问,让学生通过换词或者换位或者比较来辨析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微言大义。有时候,语文就是在微言大义间。

(编辑:李艳松)

猜你喜欢

境况变化
等待和希望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对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变化的思考
鸟的变化系列
“让路”让出的变化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