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启智 持续提升

2016-12-07周青青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有效阅读初中生语文

周青青

【摘要】语文学习中阅读至关重要,如何引领初中生进行有效阅读,需要教育者们不断探讨。目前,研究者们关注的多是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则以一个长远的视角,思考如何在初中阶段循序渐进地、持之以恒地保障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从而切实增强他们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语文;初中生;有效阅读

【中图分类号】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可以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启迪一个人的智慧,乃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读完《中国教室的奇迹》,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何俞玉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在初中三年的教学中,俞玉萍跳出一般教学的樊篱,抛弃传统的题海战术,让学生们从繁重的作业任务中解放出来。取而代之的是,引领孩子们在三年的时间里徜徉于美文间,认真品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与高尚的灵魂为伍。同时有计划地让孩子们撰写读后感,留下了近30万字的赏读笔记。俞玉萍以读启智,让“攀比”阅读之风席卷教室,带着孩子与朝阳清风一起读书,为孩子们插上“善学”的翅膀,让孩子们读得酣畅,写得痛快,学得轻松,活得绚丽,于是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纵观目前的考试形势,越来越偏重于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经过三年的培养,百合班的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持续提升,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辉煌也就理所当然了。

一个孩子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优秀的书籍,与高尚的灵魂交流,在其影响下,才能开阔视野、增长学识,逐渐开启自己的智慧之旅。比如若是像百合班的孩子们一样去读人物传记,那么,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文言文阅读的能力,也收获了知识、智慧以及胸怀。初中阶段不能仅仅盯着分数,孩子们不应该整天只知道埋头写作业,只以分数论英雄只会把孩子们变成考试的机器,而是应拥有一段诗意的阅读之旅,在书香烂漫里放歌,让自己的心灵沐浴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教师需要做的是成为他们阅读之旅上的引领者。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引领初中生进行有效阅读。

一、放眼苍穹  有所取舍

人生有限,书海无涯,我们不可能阅尽世间书,所以选择书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俞玉萍也指出读什么书甚至比怎么读还要重要。教师应引领学生放眼优秀文化,去寻找自己需要的、合适的书籍,在他们选择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做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初中阶段每学期都有相应的名著推荐与阅读,学期伊始教师应指导学生先阅读必读书目,在完成既定任务的情况下,接着阅读其他的优秀作品。笔者认为较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是散文、小说类,散文篇幅适中、语言优美、格调高雅,如刘墉的励志类散文,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林清玄、冰心、朱自清、史铁生、刘亮程的散文等;小说情节生动,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边城》等。在教师引领下,让学生放眼苍穹并进行取舍,进行一场与好书的约会,这样他们的记忆更深刻、感受更动心动魄。

曾经有一位初一学生,她的文言文基础比较薄弱,她的父亲想要提升她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于是买了很多文言读本让孩子读,如《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史记》《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等,但是那位学生很快就没了方向,面对着众多的读本竟然不知道读哪个了,对文言文阅读更是没了兴趣。这位家长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却不懂得取舍,最终适得其反。其实,对于刚升入初一的孩子让她先读篇目短小一点的如《论语》就可以了。

二、胸有成竹  按部就班

当下,许多初中生尤其是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在阅读时漫无目的、没有规划,今天老师让读什么就读什么,明天老师没有将阅读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很有可能就不读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毫无计划性,尤其是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篇目较长的书目,这样虽然也读了,却不能称之为“有效阅读”,这时教师的引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首先,教师心里应有一个大致的前景,规划好如何合理、有序地安排阅读教学活动,做到有计划地实施阅读教学,如本学期将读哪些内容,课堂阅读教学如何进行,安排几次读后感的写作交流与展示等。以《小王子》为例,这本书篇目不算长,计划半个月内读完,紧接着安排一次读后感的写作和交流活动,也可以选择观看电影,写观后感。

其次,要引领学生制定好计划,做到心中有目标,随时随地弄清自己该做什么,并竭尽全力地去完成。笔者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采取的办法是制定好表格,每位学生写好自己要读的书,定期在后面注明读了哪些页码,教师适时检查。这样做是因为初中生的自律能力普遍不强,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鼓励和监督。有了规则的约束,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久而久之形成阅读的习惯。

三、深度阅读  创造作品

阅读的过程是带着自己的思考进行的,揉入了读者自己的感受,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进行个性化探究,寻找文本深处的意义,同时要记录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创造自己的作品。

真正的阅读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激发他启动思维,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梁启超先生在《学问之趣味》中写道:“趣味总是慢慢地来,越引越多,像倒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你只要肯一层一层地往里面钻,我保证你一定会被他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学生钻研文本,才能一步一步深入,体会其中的美妙。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创生性地接受了文本的“精神文化世界”,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灵魂,如有学生读了《再别康桥》之后,创造了一篇自己曾经再别某个地方时内心细腻感受的文章。因此读了文学作品之后,教师应引导他们写研究型的赏读笔记,将自己的生活世界与文本链接,将自己的经验世界与文本链接,记录自己对于文本的独特理解,在创作中提升自己对于文本的鉴赏能力。教师应该采取差异化阅读技巧指导策略,对初中生在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和评价,鼓励初中生思考文章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处事道理等,以提升初中生的综合实力。其实所有用倾心的劳动创造出来的作业都是作品,无论这作品题为“作文”或是“日记”。教师应适时展示学生的“作品”,组织相互之间的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有继续阅读的动力。

四、持之以恒  用心守望

行百里者半九十,奔行百里的人,即便走完了“九十”,也只相当于勉强完成了半程而已。初中生的特性决定了他们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用心守望,与各种教育难题斗智斗勇,守望每一位学生。百合班的学生在俞玉萍三年如一日的坚持下创造了种种传奇,她也只是平凡教师中的一员,但是做到了永远用爱来守望,永远用智慧去引领。教育是守望的艺术,教师应以期待的目光,引领学生们智慧启航、绚丽绽放,一切的努力都不会白费,花朵们终将结出饱满的果实。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读篇目较长的文章缺乏耐性,也不愿意多动脑思考,就先让他们读一些简短的现代小诗,比如冰心的诗,再读一些比较幽默的短篇小说,然后再去接触散文,这样一步一步往前推进,用心守候他们的成长,坚持不懈地鼓励他们,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位学生。

结语

曾国藩说:“人的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这句话简洁地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就像一间空荡荡的房子,需要经过细心的装修才会金碧辉煌,持续的阅读可以逐步提升一个学生的文学素养,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应重视学生阅读的有效性,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学业的完成以及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指明方向。在引领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更要引导学生以一个长远的视角合理安排自己的阅读,放眼苍穹选取自己需要的优秀文学作品,有计划地开展阅读,同时要不断地思考并指导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此外,教师要心怀大爱,用心守望、坚持不懈,静待花开的声音。阅读可以让大脑充满智慧,在初中阶段就开始进行有效阅读的学生会朝着光明的方向前进,他的学习之旅就会一路星辉斑斓、星光灿烂,教师也会自豪于孩子透亮的眸子与广博的学识。

参考文献

[1]赵国忠主编.中国教室的奇迹[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8).

[2]刑学录.沐浴书香品自高,启智润德塑人生[J].学周刊,2016(22).

(编辑:李艳松)

猜你喜欢

有效阅读初中生语文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个性化阅读:语文课堂的“维他命”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