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地城镇化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选择
——海南澄迈县就地城镇化的实践范例与启示

2016-11-28林芳兰

新东方 2016年2期
关键词:福山城镇化咖啡

林芳兰

就地城镇化是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农民在原住地一定空间范围内,依托城镇、小城镇和中心村,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市民化。近年来,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大城市病、中小城镇空壳化、环境污染严重、城乡差距加大和城市集聚能力不高等诸多难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海南澄迈县的就地城镇化为科学推进城镇化提供了新的实践范例与启示。

一、澄迈县就地城镇化的实践

(一)大力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海南澄迈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依托当地农业品牌资源、糅入文化,大力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福山咖啡是澄迈县的特色农产品,福山咖啡香味浓郁,色泽纯正,深受消费者的喜欢。澄迈县抓住本地特色,把福山咖啡这一农产品品牌与现代旅游结合在一起,以福山咖啡作为主题,打造旅游业。2009年澄迈县在福山休闲旅游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福山咖啡风情镇。风情镇由一个824亩的中心区和九个品牌咖啡文化村构成。中心区设置了咖啡制作观摩区、咖啡文化馆、咖啡用地一条街、咖啡交易中心、咖啡广场、咖啡风情酒店等。在福山镇里,不仅能够品尝到各个不同口味、世界顶级的咖啡,还能了解到福山、中国乃至世界咖啡的发展史。除了咖啡产业,澄迈县还借桥头镇富硒地瓜,澄迈福橙等品牌农产品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澄迈政府把“福橙采摘”、 挖地瓜作为重要的绿色旅游元素,纳入到多条福山咖啡旅游线路中,节假日期间吸引了岛内周边市民及广东游客到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参观游玩、品咖啡、尝美食、挖地瓜、摘福橙。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拉长了澄迈第三产业短腿,且让农民增收致富。如澄迈福山镇侯臣村村民原来是单一从事农业生产,现在各家各户都从事与旅游有关的商贸业,户均年收入从5万元到10万元不等。2006年以来,澄迈农民收入年增幅保持在13%以上,连续数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2013年以来,澄迈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投入1.21亿元重点打造3条美丽乡村带,对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就地提升和改造,让农村就地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其作法是:把村、镇、开发区和农场串连,实行多村统一规划,合理规划布局新型农业产业带和乡村旅游带;各村路网、林网、供水网、电网、通讯管网、垃圾处理网、污水处理网等统筹联合创建。澄迈县全方位展开卫生整治和环境美化。以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为基础,对罗驿村、美文村和沙吉村进行生态环境改造,沿途环境卫生整治和自然村环境卫生整治,采取“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模式,彻底改善垃圾围村现象。开展清洁工程和绿化工程,按照布局规划进行“添新添绿”;进行危房改造工作和改善农村环保节能设施。改造后的罗驿村、美文村和沙吉村,处处可见干净整洁的房屋院落和环境优美的休闲场所。美丽乡村”建设,极大改善了周边百姓的人居环境和质量,使农民过上了舒适的生活。

(三)以生态立县,保护生态环境

经济建设必然涉及到开发问题,也会涉及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问题。如何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澄迈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把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统筹考虑,坚持生态立县。为了促进生态建设,大力实施生态现代化战略,2008年,澄迈县提出“生态现代化”的发展构想,2009年成立以县委书记为主任的生态现代化建设委员会,成立全国首个编制、人员、经费、职责“四到位”的生态现代化建设办公室,成立各镇生态现代化建设办公室。制定万元GDP能耗、人均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等近40项生态现代化建设指标,将指标融入各行业发展之中,指导全县生态文化建设。工业方面,大力发展高新信息技术产业,以多种优惠政策吸引客商落户海南生态软件园,东软集团、海南通科技、海航银湖信息技术、日本领信、天涯在线、迪信通等125家国内外知名IT高新信息技术企业入驻。狠抓节能减排综合治理,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排放实施重点监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对老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在改造中向绿色升级。如位于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的中航特玻海南基地共有4条高端玻璃生产线,是在改造原福耀工厂2条普通生产线和新建2条生产线的基础上扩大建设而成的。由于采用了节能环保的高新技术,生产过程中可降低35%的能耗,减少85%以上的氮化物和烟尘排放。旅游业方面,着力打造低碳生态景区,在景区景点建设中推行节能环保建筑材料,景区灯光、亮化、建筑尽量使用新能源产品。除了景区景点建设,澄迈县还大力倡导建设低碳宾馆饭店,引导住宿和餐饮业实行低碳绿色经营方式,坚持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农业方面,实施“商标富农工程示范县”,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先后制订和颁发了香蕉、苦丁茶、杨桃、丝瓜、菠萝蜜、蜜枣、尖椒、福橙等29个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建立有标识可追溯制度连接果菜种植、检验、标准化生产全过程,做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积极发展鱼鸭混养、林下产业等立体生态农业,福山咖啡、澄迈福橙分别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十大名橙”的荣誉。林业生态县建设方面,严格保护3.3万亩原生态次生林,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4%,加强公益林保护和“三边”防护林建设。实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强化了河道采砂规范化管理。澄迈的绿色发展之路,使澄迈依然保持生态本色。至2014年澄迈县绿色GDP占比达到70%以上,三次产业转型成效初显;森林覆盖率达54%,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100%。

(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变市民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确保无论是进了城的农民,还是留守乡村的农民,都能够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澄迈提出“城乡融合,服务共享”的理念,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自2008年以来,着力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电力通讯、文化体育、金融服务、社会保障等8个方面的公共服务,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市的生活。从2010年起实行“12年义务教育”和“三免四补”政策,每年投入补贴资金近2亿元,使学生在澄迈读书不但不花钱,还有生活补助,解决了残疾等特殊学生、贫困孩子的上学难问题。为了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澄迈县健全县乡村一体化三级医疗卫生网络,推进村卫生室建设,所有行政村都有卫生室,并对人口在2000人以上或服务半径超过3公里的自然村也设立了村卫生室,形成了“3公里便民就医半径”,所有行政村的卫生室和新型合作医疗结合,在卫生室拿医疗卡就可以报销,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优质便捷价廉的卫生服务,基本做到小伤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大病重病不出县,破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实施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截至2011年,澄迈县参加新农合农民达32.9万人,农民参合率为99.71%,2013年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每人每月从200元提高到25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月从300元提高到450元;分散供养的五保补助标准由原来的300元提高到350元。扩大农村养老保障覆盖范围。女55周岁、男60周岁以上农村人口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100%。给高龄老人发放长寿补贴。2009年开始,对全县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发放补贴金100、200、600元不等;2013年,百岁老人长寿补贴由600元提高到800-1500元。被征地的老年农民实行分散供养和社会供养相结合的养老体制机制。建设乡镇综合宣传文化站。在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实行体育设施和文化广电设施一体化原则,即有文化室的地方必有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所有行政村和500人以上的自然村文化设施建设已覆盖。大力开展就业培训。为使农村劳动力有一技之长,尽快实现转移就业,从2006年开始,澄迈县根据市场需求,为农民“量身定制”各类技能培训,先后举办汽车维修、电工电焊、美容美发、椰壳工艺加工、花卉盆景栽培等专业培训班,对进城务工青年开展创业培训、家政服务、汽车驾驶、厨师、酒店服务员短期技能培训和订单式培训。通过培训,上万名农民成为用人单位的“抢手货”,就业率达到85%以上。启动POS机村村通工程,在信用社27个网点已全部安装取款机,完成了550部POS机在村委会的安装工程,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了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与城镇一样的金融服务,建设覆盖全县的以光纤通信网络为主无线宽带技术为辅的数字化大容量、高速率的宽带通信网,实现宽带“村村通”。到2009年底,全县已有113个行政村开通了宽带,村民也能和城市人一样,看数字电视、上宽带网。

二、澄迈县就地城镇化的启示

(一)发展镇域经济是核心

城镇化的过程既是农民身份转换的过程,也是产业集聚升级的过程。只有通过产业的发展,才有人口的集聚,从而形成市场。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就不可能把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一个产业兴起一座城镇。推进城镇化,切忌盲目迁村扩镇,拆院建楼,以免没有产业主导,造成更多的劳动力外流,给社会增添更大的矛盾。实现以人为本的就地城镇化必须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小城镇是实现就地城镇化的平台,要充分挖掘和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产业基础和文化传承,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镇域经济,提升城镇的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就业吸纳能力,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使农民在不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实现就地城镇化。

(二)重视规划,彰显特色

很多地方村级建设处于自发状态,建设随意性大,对村庄的整体布局、道路网络、公共服务设施等需要缺乏考虑,导致村庄建设品质不高、功能配置不全、环境质量不佳等问题。因此,探索实现以人为本的农村就地城镇化,建设城乡空间一体格局,要规划先行,彰显特色。应合理规划小城镇、中心社区、田园村庄建设,科学布局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才能形成规划合理、功能完备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乡村的规划与设计,应充分尊重现有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注重与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充分衔接。

(三)提高就地城镇化质量

近三十年来我国各地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使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受破坏等问题凸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生命线。就地城镇化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处理好经济建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生态优先理念融入经济建设全过程,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信息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智能制造业和新型生物产业等新兴工业,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及低碳旅游业。建立严格的开发保护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和损害赔偿制度,维护生态安全。

(四)提升就地城镇化品质

农民的市民化,更多体现在他们能否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剥离附着在户籍上的不平等待遇,让农村人享受城市般的服务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基本点。镇村公共服务的普遍享有与覆盖是就地城镇化的基础,要加大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项目的投入,确保农村居民在低保、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加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使农民有一技之长,实现就业转移。

[1]马庆斌.就地城镇化模式值得研究和推广[N].中国改革报,2011-10-19.

[2]李笑.澄迈唱“美丽乡村”三部曲[N].国际旅游岛商报,2014-11-18.

[3]夏伟东,陈怀鹏,李菱,等.以“美丽乡村”建设引领“就地城镇化”——海南省澄迈县城镇化之路调研报告[J].红旗文稿,2015-09-16.

[4]单憬岗,曹健,陈超,等.澄迈农民看病不出3公里 城乡一体化成全国范例 [N].海南日报,2014-03-24.

猜你喜欢

福山城镇化咖啡
关于咖啡的9个真相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火痴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咖啡
大娘面馆引领传统鲁菜出国门
两块结婚的糖等
血色红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