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英国NHS医疗体系对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启示

2016-11-26蔡鑫宇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6期
关键词:全科医疗卫生病患

蔡鑫宇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唐山 314000

基于英国NHS医疗体系对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启示

蔡鑫宇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唐山 314000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体系中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想要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体系必须不断借鉴外国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文分析了英国NHS医疗体系的特点,吸取NHS体系中适合中国国情的经验,希望对我国医疗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NHS;卫生体系;启示

一、英国NHS医疗卫生体系简介及其特点

英国早在1946年就通过立法确立了全世界首个国民医疗卫生体系(NHS),通过国家的税收收入实现医疗机构的国有化,从社会保险制度转型为全民免费的医疗保障制度,投入的卫生经费占比总费用的98%,实现了资金的统一管理,预算到地区,再分配到医院和全科医生。整体实现了三级医疗卫生管理网络体系,分别为初级社区居民医疗保健诊所,提供预防和治疗小病,二级是设立行政区属全科诊所,提供专科医疗、大病诊疗、急诊服务及家庭私人保健医师;三级是兴办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全科医院,主要是特别护理服务,提供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NSH中规定,如果患者想要转诊到二级医疗机构必须通过初级保健。在二级医疗机构(全科诊所)能享受到三级医疗服务。英国医疗体系呈现的是正金字塔结构,患者从初级全科医疗向塔尖医疗专家移动,双向转诊,分流了病患。

二、中国与英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差异

(一)医疗付费机制不同。英国的NSH体系中英国公民享受的是免费的医疗服务,政府通过税收收入对全科医生提供薪酬。在中国医疗费用主要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在“新医改”方案则提出公共服务外包新思路,即医保经办服务委托商业医保公司管理。

(二)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同。中国医改的原则是建立医疗服务内在动力机制,努力提高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让小病患者在社区医院能治疗的安心,放心,建立健全基层基本医疗保障体。但是在初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中只是流于形式,不能像英国初级医院有着强大的执行力。在中国如果生病了都去到大城市找名医看病,这就容易造成大医院的床位紧张,医患纠纷严重,而在小城市的县城乡镇小医院没有病患。从这一方面就可以看出中国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差,

(三)国情差异。中国国情是医院及医师公信度低,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比例高,医疗资源稀缺且分配不均,在公立医院医师大都热衷于多检查,开贵药,多开药,诱导病患过度消费。在英国医疗付费激励机制采取“按人头付费”方式,医生为了留住病患就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性价比高的医疗服务,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才能有较高的收入,这样也避免了过度医疗。

(四)全科医生的培养不同。英国医学院招生规模进行总体控制,按需培养,属于精英教育。大致模式是5+2+3的模式,即5年本科教育,2年的基础教育和3年的全科专业培训。在专业培训中采取双导师制,专业科室导师和全科导师双重培养。每个老师每年只能带一个学生,并且连续三年。而在中国是做不到这样的,中国全科医生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技术水平低,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满足不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同时,在英国,大多数的全科医生以个体行医为主,政府通过购买医疗服务的形式为社会居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三、英国对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启示

(一)医疗卫生体制应与国情相适应。各国的医疗服务体系都是在社会发展中逐渐探索出来的适合本国国情的。是随着经济发展逐渐完善的过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医疗事业发展起步晚,面对14亿人口,地域辽阔各地情况诸多不同。需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制度不能完全照搬外国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欣欣向荣,各类体制在进行不断的改革探索和调整完善。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众多等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国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之上建立医疗卫生体制,同时也要符合现实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收入水平和居民承受能力。但是在逐渐探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尤其是城乡差距极大,农村人口占比较大,同时很多文化观念深入人心,这注定了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必须走预防与医疗并重的模式。

(二)建立复合型的医疗卫生体制。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制度不能采取单一的模式,在根据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确定一种模式为主体、多种模式共存的复合型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以税收和社会保险为基础,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同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私立医疗服务和商业保险为补充,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同时,采取多元化支付方式,统筹各方利益。我国国情决定了完全靠政府解决医疗卫生问题是不现实的,各国的经验也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医疗支付方式上,应该倡导多元化,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统筹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的利益,统筹中央与地方的利益。

(三)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从国外成功的经验来看,政府应该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引入市场机制,坚持市场经济原则,侧重于监管方面。,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机构,使医疗机构形成竞争意识,同时也要开办公路医院以保证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就医。制定法律规范医疗和医护人员的准入。简言之转变政府思路,由医疗机构的组织人,兴办人转变为医疗事业的监督者,指挥者。这样,既充分体现了作为公权机关的职能,又能促进医疗保健行业健康地市场化。

(四)实施医药分开核算与分别管理的政策。对于医疗机构要做到“管”和“办”相分离,防止腐败现象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使医药公司能够顺应市场需要,规范操作。有利于为病患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合理的价格。最终达到双赢。同时政府也要规范财政补助的方法,监控医疗服务价格。还要切断医院和医药公司的经济利益联系。真正做到医药分家,独立运作,避免医生收取医药代表的贿赂从而为病患开取高价药

综上所述,我国政府应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不变,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资源。逐步完善医疗为上服务体系。真正做到14亿人民满意的医疗。

[1]贾馨璐.英国医疗保障制度对中国的经验借鉴[J]消费导刊,2014年7期.

[2]李瑞桐.英国医疗保障制度框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21期.

猜你喜欢

全科医疗卫生病患
高血压脑出血CT 影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