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疗小组对静疗工作的影响初步分析

2016-11-18刘领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9期
关键词:外渗使用率输液

刘领君

(大连市友谊医院静疗小组,辽宁 大连 116001)

静疗小组对静疗工作的影响初步分析

刘领君

(大连市友谊医院静疗小组,辽宁 大连 116001)

目的 研究静脉输液治疗(静疗)小组建立对静疗工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1月~12月期间静疗患者50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静疗护理;随机抽取2015年1月~12月期间静疗患者500例为观察组,实施静疗小组管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留置针使用率为40.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20%(P<0.05);观察组的液体外渗、静脉炎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2.20%、1.6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00%、10.20%、9.60%(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60%(P<0.05)。结论 在静疗护理中开展静疗小组管理有利于提高静脉输液质量与安全性,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静脉输液小组;静脉输液;临床应用

静脉输液治疗(静疗)是临床救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住院患者而言,静疗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复杂化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静疗给药方式也发生了多样化,输液风险也相应增加,如感染、药液外渗及静脉炎等,增加患者的痛苦以及医疗负担[1]。我院在临床静疗工作中开展静疗小组管理,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报道如下。

表2 两组静疗相关并发症比较[n(%)]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n(%)]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住院静疗患者50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静疗护理;随机抽取2015年1月~12月静疗患者50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287例,女213例,年龄22~65岁,平均(34.69±5.69)岁。对照组中,男302例,女198例,年龄21~68岁,平均(36.88±6.2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施护,观察组实施静疗小组管理,方法及内容如下:

1.2.1组建静疗小组:选择学历在大专以上且具有不低于5年工作经验的注册临床护士组成静疗小组,由1名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一名护士长担任秘书,按照楼座划分出6个区域组长,每个科室设置一名联络员。下设小组成员均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以及各类静脉导管的穿刺置入及管理经验,均具有良好的沟通技能。

1.2.2静疗小组职责:小组成员均接受系统规范化教学和培训,包括静疗相关新技术、新理念等,并与药剂科合作支撑常用药物及高危药品操作规范,包括药品名称、说明书、渗透压、常见不良反应以及刺激性药品外渗应急处理技术等。小组共同讨论设计并制定静疗宣教资料,为患者提供全面的静疗相关知识。收集静疗相关信息及患者反馈,并结合临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以实现持续改进静疗质量的目的。

1.2.3静疗小组分工:设计静疗质量监控表,由区域组长负责检查督导,1次/月,静疗小组每3个月进行区域间的互检,评估内容包括输液顺序合理性、静脉管道通畅性、流速遵医情况、药物性质与患者的年龄、病情是否相符、是否及时完整填写巡视卡、患者及其家属对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的认识程度等。2名区域组长负责对静脉穿刺置针情况进行横断面抽查,包括留置针使用率、穿刺部位、使用时间、敷贴固定规范性、是否有卷边或潮湿现象、导管内是否有回血现象等。2名区域组长负责对患者定期开展健康宣教,同时发放自我护理手册,包括洗漱、活动等日常生活活动状态下的相关注意事项。小组组长、秘书负责定期对组员进行静疗相关知识、技能培训与考核,护理部每季度进行静疗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讨论分析整改措施。

1.2.4静疗规范化管理:①穿刺前评估:穿刺前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评估其配合度、用药种类、性质、疗程及静脉条件等,合理选择穿刺部位。②穿刺:以穿刺点为中心予以局部消毒,消毒范围应在8 cm×10 cm以上,连续消毒2次,待干后进行穿刺,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穿刺后,以密闭式无张力敷贴进行固定,并清楚标记操作者工号、穿刺日期等信息。③冲管及封管处理:完成输液后,用5 mL以上的预冲注射器进行脉冲式封管处理,注意速度缓慢、匀速,以免过快注入而引起血液反流,完成封管后,在穿刺点近端应用小夹子夹闭。④静疗通道维护:观察静疗导管功能以及穿刺局部皮肤是否存在红肿、发热及疼痛等情况,评价输液通畅性,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和针对性处理。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的输液方式(留置针、钢针)、静疗相关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

2 结 果

2.1两组输液方式比较:观察组的留置针使用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钢针使用率显著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输液方式比较[n(%)]

2.2两组静疗相关并发症比较:观察组的液体外渗、静脉炎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住院患者的静疗护理工作量较大,加之目前临床多缺乏系统的静疗管理规范及质量监控措施,静疗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静疗护理质量获得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静疗小组是针对临床静疗工作而开展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其强调针对静疗工作实际建立相关规范并实现静疗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2]。静疗小组管理能够明确成员职责与分工,并建立了明确的静疗管理操作流程、规范、目标及质量要求,不仅有利于提高静疗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同时可规范静疗操作,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静疗途径,提高静疗质量与安全性[3-4]。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开展静疗小组管理后,留置针使用率达40.40%,较对照组的27.20%明显升高,且液体外渗、静脉炎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得以显著降低,静疗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此外,静疗小组的开展能够更好地发挥小组团队效应,落实健康教育、规范化静疗操作及穿刺维护等,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并全面评估和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与意见,不断改进静疗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在静疗工作中开展静疗小组管理能够提高静疗质量与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1] 赵彩云,张红.静疗小组质量控制与干预对静疗工作的影响与体会[J].医药前沿,2015,5(23):57-59.

[2] 何彬.静疗小组在重症医学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240.

[3] 胡玉萍,姚美蓉,桂萍等.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在规范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5):181-183.

[4] 何瑞萍.静疗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159-160.

R47

B

1671-8194(2016)29-0298-02

猜你喜欢

外渗使用率输液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