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体会

2016-11-17苏宏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临床体会中医内科偏头痛

苏宏泉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西医方式治疗,随机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主要是使用比较普通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主要使用中医辨证论的治疗方法,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进行对照比较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整体治疗疗效率为93.25%,对照组的整体治疗疗效率为68.9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内科在偏头痛的疗效中有非常好的疗效,非常适合在临床治疗中使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7..02

偏头痛最重要的发病因素是神经血管功能的发挥受到阻碍,造成了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头痛现象[1-2],患者的临床的表现主要是比较反复的双侧头痛、左侧偏头痛、右侧偏头痛。所以,对于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最主要达到的标准就是降低患者的头痛症状。在对43例的偏头痛患者使用中医内科的治疗中,获得非常好的疗效,如下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31例,男12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37.5岁,病程7~20个月,平均病程5.4个月。根据中西医方式治疗,随机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偏头痛患者都以川芎天麻散为基本方,方中包括:川芎12 g、天麻10 g、僵蚕12 g、柴胡12 g、白芥子10 g、蜈蚣6 g等。并根据不同的证候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1)气滞血瘀型:是气机郁滞而至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多由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导致肝气久郁不解所引起。故在临证中增加川芎的剂量,以行气活血,在基本方中加当归12 g、香附12 g,甘草8 g。2)气血两虚型:是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的证候。多由久病不愈,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所致。故在临证中非常重视气血的养护,在基本方中加炙黄芪15 g、党参15 g、何首乌10 g、炒酸枣仁15 g、大枣3枚以益气养血。3)痰浊中阻型: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而表现的病证。故在临证中,要非常重视健脾利湿,理气化痰的作用,在基本方中加白术10 g、茯苓10 g、半夏10 g,生姜10 g。4)肾气亏虚型:为为肾气不固证,是肾气亏虚固摄无权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年高肾气亏虚,或年幼肾气未充,或房事过度,或久病伤肾所致。故在临证中以益气养阴,滋肾阴、补肾气,在基本方中加白芷10 g、当归12 g、枸杞15 g、熟地12 g、山药12 g、山茱萸12 g,甘草9 g以滋阴补肾。5)肝阳上亢型:肝阳上亢证,是指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所表现的证候。多因肝肾阴虚,肝阳失潜,或恼怒焦虑,气火内郁,暗耗阴津,阴不制阳所致。故在临证中需平肝潜阳、熄风止痛,在基本方中加蔓荆子10 g、钩藤12 g、生石决明15 g、地龙10 g、细辛3 g。在使用川芎的时候要根据不同患者的状况进行合理适量的进行减重。使用水煎药,饭后温水服用,1次/d,每20天是一个疗程;治疗的时候要结合患者的症状、病情程度的整体状况及患者的体质等进行参考,在处方中进行适量的添加其他的药物。

1.3 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的疗效和康复情况,将患者的疗效分为以下几类。

①控制:患者在整个治疗阶段结束之后,偏头痛的现象并没有在结束之后的半年中出现第二次的反复情况,这就判断患者疗效认可。

②显著显效:在患者结束偏头痛治疗的1~3个疗程之后头痛比较明显的进行掌控之后,要同时从更大程度上降低出现偏头痛的现象的出现,降低反复出现偏头痛的频率。

③有效:患者在进行中医内科治疗结束之后的偏头痛的发生频率降低及发作间隔延长,同时降低了发作的疼痛程度。

④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情况下仍然伴随着出现偏头痛的发生,就意味着患者在发病程度以及发病频率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将整个结果的情况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以上的研究结果判断的标准主要分为四个标准:无效、有效、显著有效、控制,这个研究主要维持了2~3个治疗疗程之后,病症并没有得到缓解,有效主要是指在经过整个治疗疗程之后有着很大的改善。显著有效是主要经过整个治疗疗程之后,病患病情得到了非常大的缓解。控制,是表示在经过整个治疗疗程之后,患者完全康复。对照组的总体治疗痊愈率在68.96%,治疗组的治疗痊愈率在93.25%,这就表示整个偏头痛的治疗过程中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非常有效果(P<0.05)。

3 讨 论

作为在临床中的比较频发的神经血管障碍性疾病偏头痛,非常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3],偏头痛的发病机理非常繁复,临床医学当中并没有发现能够完全治愈偏头痛的办法,多是以将病情进行改善控制为主。近些年以来,我国不断上升的社会竞争压力,人们要非常强大的对精神上产生的压力进行承担,因而偏头痛的发病状况在整个社会中逐年上涨,经过临床的多年时间进行证明,西药治疗偏头痛还不是非常理想,同时西药的多次使用还会产生非常大的副作用。相比较,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很有优势,副作用比较小,同时药费比西药低。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更加符合临床的应用。

依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的不同,所以每一个病患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辨证治疗非常关键。只要是确诊为偏头痛就要根据出现的病症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取非常合理的治疗疗效,所以,观察组在进行治疗前提,要进行分类,主要是根据辨证方法,同时要按照病患出现的病情的状况来进行干预治疗,使用的药中,对治疗头痛的中药如珍珠母、川牛膝等药材非常有效,不仅可以镇静中枢神经,同时可以改善人体血管血液循环的功效,从而降低病痛出现的情况,与此同时,中药自身的副作用就比较小,可以根据病患的个人情况以及产生的不良状况进行对症治疗,要控制药量的使用,同时要添加其他的药物的治疗功能。在治疗的过程中,如出现便秘情况的患者,在方中加龙胆草等。消化不良可在方中加陈皮、半夏。

临床治疗偏头痛,要根据不同的发病情况,来进行针对的治疗方法,在基本方的基础上随症加减,将不同的中药要进行合理的配合使用[4],可以带来非常好的疗效,在进行整个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同时参考经络的循环,同时要对病患的病情进行临证分析,适当的调整药物的用量,达到非常行之有效的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 隋德海.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体会[J].科技资讯,2015,31:233+235.

[2] 李思伟.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4:79.

[3] 赵春风.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7:235-236.

[4] 袁凤荣.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36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08:79+81.

本文编辑:徐 陌

猜你喜欢

临床体会中医内科偏头痛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两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
小青龙汤治“噎”方证浅析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研究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
补片修补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体会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