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研究

2016-11-01林锦泉

考试周刊 2016年82期
关键词:创设策略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林锦泉

摘 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数学问题起于数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发挥智慧,进行创造性活动,形成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合理地提出操作性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探索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措施。本文针对情境教学的优势,将这种教学方法融入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环节之中,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创设策略

针对情境教学的优势,将这种教学方法融入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环节之中,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如下。

一、生活化策略

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化问题情境创设需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必须强调数学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有生活验证。很多数学问题都来源于生活,一旦脱离生活基本轨道,学生就会感觉这样的问题是可笑的。如最为常见的“一个水龙头排水,一个水龙头放水”就逐步被教学空间淘汰了。能够得到生活验证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确保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第二,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有更直接的生活感受。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对生活的感受却是真实的,他们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会感到欣喜若狂,反之则会感到毫无乐趣,最终失去信心,失去进一步探索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兴趣。第三,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指人们在数学学习、数学应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数学的见解和看法。小学阶段培养的数学意识,主要是强调让学生感受到面对问题主动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遵循这几方面原则,就能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案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教师:同学们都参加过抽奖活动吗?

生:参加过。

教师:请同学们讲讲你抽奖的经历。

生自主回答。

教师:同学们想,我们抽中奖票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呢?

生:很小。

教师: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可能性的大小。(板书:可能性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总之,学数学就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二、建模化策略

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新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问题情境的建模化策略运用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思想。在北师大版教材中,适宜建模或应以建模思想组织教学活动的内容几乎“无处不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满十加”的时候,结合情境图呈现了三种方法,这就是基本的建模理论内容。教师在具体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要随时运用建模思想,让学生主动思考,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确保学生突破直观思考的局限,拓展思维,形成能力。

案例: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建模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形,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

学生会主动回答:长方形面积等于它的长乘以宽。

教师追问:圆形的面积我们不知道怎样计算,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会提出很多办法。

教师总结:能不能将圆形切割成我们熟悉的图形,然后计算面积。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不同的方法。

教师汇总:切割成为六块、八块等。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建模:将这种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出来,你能做到吗?

设计意图:问题情境创设中先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用它的形象表示,然后用数字(或字母)表达物体形象,用数学关系符号表示数量间的关系或存在形式,完美地完成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学习效果自然增强。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特别是高年级)的问题设置要考虑建模情境的导入,确保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动手操作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把数学和实践操作有机联系起来,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实践能力提高。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师都会设计动手操作的教学环节,但是问题情境还是过于直接,教师最好能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更流畅的动手操作问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从计算、分析、探究的过程中过渡到动手验证环节中。经常设计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形成学习习惯,学习数学后主动将所学问题用动手操作方式验证,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

案例: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练习,让学生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接下来提出问题:

教师:(多媒体展示)这是一组北京奥运会的精彩镜头,同学们知道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吗?将这些你们感兴趣的数据收集起来,制作出复试条形统计图。

学生:上网收集数据;小组内完成统计图。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过程,学生必须依靠网络自己收集数据,并手工绘制图形,最后利用网络软件将复式条形统计图形成网络图片,这样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教师:展示学生的统计图。提出问题:根据这些数据,大家预测一下这次巴西奥运会,中国队的表现会怎么样?

设计意图:发挥想象力,让学生有兴趣进行探究,甚至有些同学会主动将几年来中国代表团的奥运会表现做成统计图进行数据预测。

综上所述,“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数学问题起于数学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发挥智慧,进行创造性活动,形成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合理提出操作性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探索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措施。

参考文献:

[1]周顺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王会会.小学生数学学习力提升研究[D].河南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创设策略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