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架构新型探究平台促进学习方式转型

2016-11-01陈廷华

江苏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科学探究

【摘 要】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生物科学探究课程基地通过总结建设实践经验,提出了基地教学环境建设与特色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突出了基地课程模块与核心内容教学的紧密联系,以实例形式阐述了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创新思路以及科学探究活动对师生协同发展和教学方式转型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科学探究;模块重构;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116-02

【作者简介】陈廷华,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23)生物学科组长,高级教师。

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基于优秀的生物科学人才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高端的科研资源等,申报了“生物科学探究基地”并获批,2013年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视导调研,被评为优秀课程基地。

一、优化设计,创建新型教学环境

探究活动的实施与创新离不开学科教学环境,我们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将中学教学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课题研究相对接,通过广挖资源与自建场馆相结合,广开门路,优势互补,构建了以实验探究为特色的学科教学环境。

1.设施环境。

2013年底建成细胞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工程技术等4个科学探究活动中心,拥有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工程技术实验室等十个专用实验室,建有1个资源与学习拓展中心,各实验室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可以相互交叉使用,实现实验室资源的高效和立体应用。

2.科研环境。

我校课程基地与江南大学、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在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3.实践环境。

实践出真知,生活即学习。为了满足学生种植实践需要,我们在校园沿河走廊开辟了作物栽培实践园,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课堂教学实践难题、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

为满足学生调查、实习需要,在金城湾公园和长广溪湿地设有“辅仁高中生物多样性实践基地”。我们还在无锡市农委大力支持下定期组织师生参观现代农业示范园、精品蔬菜、种子种植基地、特种动物养殖基地等。

二、注重实效,开发丰富课程资源

课程建设是基地建设的灵魂,课程基地建设不能脱离课堂教学,课程基地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1.重构核心课程模块,强化核心概念的学习。

我校课程基地建设以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为重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对高中生物学必修和选修课程核心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构建了“细胞生理与培养”“育种机理与栽培”“生态构建与修复”“微生物培养与发酵”四个富有特色的核心课程模块,把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学习融入相应的课程模块中,结合我校学生学习能力基础,确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针对性地设计了70个左右科学探究活动,并根据教学进程,适时实施。通过几年的实践,不断总结、修正,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体系、清晰的基地核心课程。

2.开发基地选修课程模块,满足个性特长发展。

为了充分利用基地优势资源,满足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我们开发了适合不同潜质、不同学段学生的基地选修课程模块,实现了整体与部分、必修与选修的统一。

3.实施综合性科学探究创新项目,培养高品质科研创新人才。

我校综合性科学探究创新项目的有效实施,使学生学习生活扎根科学实验,密切科研、生产、生活三者的联系,在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如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我校组织学生开展的“蠡湖水环境质量监测与生态修复研究”“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面包酵母的发酵生产”“大豆的种植与杂交”“罗非鱼的胚胎发育观察研究”等特色项目都深受学生欢迎。每个项目都是由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组成的科研课题,时间跨度为一个月、一学期、一年等。活动结束学生都会提交活动日记,写出高质量课题研究报告,完成论文答辩等。学生借助探究实验,自主参与并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践问题,学以致用、学用结合,除了能获取最新的科学与技术知识以外,还能培养科研素养、创新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一定的生物学决策能力。这些项目经过多年的实践运行,活动开展日趋成熟,已经成了辅仁高中生物学科对外展示的“名片”。

三、成就学生,实践创新感知成长

为了满足更多学生参与生物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除了将各种实验按计划纳入课程模块的日常教学中外,我们每学期还开设了“生物科学博览与实践”活动课程,每年暑假都举办“生物科技夏令营活动”。活动以实验探究为主体,以创新为目标,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为学生创设了真实、优质、先进、生动的学习环境和科研氛围,较易培养学生学科情感、学科精神、学科志向,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

首先,在活动中学生不怕苦、不怕烦、不怕累、不怕失败,不折不扣地完成许多实验,培养了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其次,活动中学生们熟练使用仪器设备,认真对待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养成了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科研素养。第三,遇到问题时同学们集思广益、积极思维,勇于创新,巧妙地解决科研难题,形成了强烈的创新意识。第四,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做到分工有序、群策群力、团队协作井然有序,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成长教师,助推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课程基地建设的日益成熟,基地辐射影响力也越来越明显,四年来辅仁生物课程基地开展、承办、参与了多主题、多层次教研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兄弟学校教师加入到课程改革与建设、学习研究与探索中来,促进了生物学科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课程基地的优越条件为我校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创新提供了施展的舞台,特别在实验教学中积极改革,勇于创新,从实验材料、实验原理、实验教学方式、实验教学方案等方面对教材实验进行了50多处创新实践,形成了我校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特色,受到来自省内外专家同行的高度关注。

在教学形式上除了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外,教师们大力开发适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如我校资源与学习拓展中心对学生全天候开放,为差别化指导、自主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再如把翻转课堂模式成功引入实验教学,对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特别明显。教学微视频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实验细节、实践指导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有序推进,教学转型彰显活力

课程基地立体丰富、广泛多样的中学生科学研究活动,改变了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了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动手动脑学习方式,使学生个体增强了主体力量、彰显了生命价值。如通过组建不同类型的生物课题研究小组,配备不同个性特色的指导教师,培养师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选题和实验方案设计,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提出独特问题的能力;通过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培养对科学创造未来信念的认同、对科学的热爱与价值追求;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分析的习惯。

开展中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搭建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通过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开发教学辅助实验仪器、设备,建构各种模型,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网站等互动平台,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科学探究
基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思考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