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式童话剧教学促进幼儿整体发展

2016-11-01杨璇赵燕

江苏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幼儿发展多元智能

杨璇 赵燕

【摘 要】为让幼儿达到整体发展,幼儿园对园本建构式童话剧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确立了以“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建构式童话剧教学以“幼儿主动参与”为出发点,在主题内容选择中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让幼儿亲身体验,同时教师给予启发性、开放性的支持和引导。最终,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成功,从而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建构式童话剧;幼儿发展;多元智能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039-02

【作者简介】1.杨璇,南京雨花台区宏图上水幼儿园(南京,210012)执行园长;2.赵燕,南京雨花台区宏图上水幼儿园(南京,210012)教科室主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内容应当具有“全面性”“启蒙性”,与各方面教育内容“相互渗透”,这反映了幼儿教育课程整合观念的导向。“整合课程模式”已成为当今幼儿课程的发展趋势。

我园自建园以来,一直怀揣“打造开放的、多元的童话家园”这一目标,坚持“以教科研带动品牌发展、用新观念影响教育实践”,站稳“落脚点”,找准“出发点”,选准“生成点”,以“建构式童话剧教学实践”为研究核心,力图做到让幼儿成为课程建构主体,将游戏自然渗透进一日生活。

一、以幼儿主动参与为建构式教学实践的出发点

何为探究式学习?在探索园本课程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把活动主题的教师纯预设性变为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相结合;把活动材料的教师提供变为师生共同参与;把活动目标的纯知识性变为情感、兴趣、能力、知识的整合性;把幼儿间接经验获得的被动接受性变为直接经验获得的主动实践性。探究式学习是以幼儿为本,幼儿充分自主、独立的学习过程。活动中不只是要求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从事一系列活动,更是以幼儿的自身兴趣、经验和需要为出发点,创设的有教育潜力的情境,让幼儿在这种背景下在自由地探索和学习中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

首先,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幼儿没有兴趣,就缺乏真正的动机,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

其次,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去实践体验。人的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过程其实就是学习过程,富有趣味的游戏化学习过程不仅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更能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中萌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第三,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幼儿是活动中的主体,但教师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促进和转化的关键作用,教师的支持、引导能够使幼儿从“接受学习”变为“探索式学习”。因此在幼儿探索活动中我们要站在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度上,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原有经验进行猜想,根据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运用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探究,并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获得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认识。

“建构式童话剧教学活动”赋予了我们宽泛及富于弹性的空间,作为课程的具体操作者,要以孩子们最近发展水平的热点、兴趣点为基点选择课程的内容、拓展生成活动。

1.在寻常话题中提炼建构生成活动。在整合活动中,我们深入地去研读每个孩子,关注孩子们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在整合教育中,促进幼儿自主和谐发展,分析他们这些行为产生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诱因,从而生成一个又一个的活动。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又根据幼儿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幼儿个性的发展,真正地支持、提升生成活动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

案例1:一天,笔者带领着幼儿饭后散步,看见幼儿园大门被汽车堵住了,汽车尾部冒出的烟雾弥漫,它很快成为孩子们热烈讨论的话题。有的说这烟有毒,有的说所有车里冒出的烟都是有毒的。旁边几个幼儿马上争先恐后地说:“可以去租赁公共自行车”。(幼儿园附近就有一个公共自行车租借点)一时间,幼儿都忘记走路了,在大门里兴奋地指手画脚,争论起来。笔者仔细地聆听着幼儿的话,从中我发现,他们对环境污染的原因与保护环境的措施这一话题兴趣浓厚,于是一个新的主题产生了。当时由于是午休时间,在让幼儿尽兴地讨论几分钟后,对幼儿说:“我们都想了解大自然,知道保护环境的方法,对吗?我们可以一起收集资料,一起讨论。”当天下午离园前,笔者请孩子们自由提出关于“环境保护”想知道的问题,逐一记录,共同商讨、分类,《环保地球小卫士》主题就这样初见框架。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依照这一框架计划,先后安排观看地球受污染的课件、参观有关幼儿园周围环境、观看气象台,组织幼儿收集有关的资料图片、收集废旧材料等。

2.使预设活动和生成活动相互交融。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幼儿生成的主题经过教师的支持、提升,可以以教师预设的活动形式进行展开。而在教师精心预设的活动中,幼儿受到材料、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又会时时拓展生成出属于他们的新的活动内容。

案例2:《我长大了》是中班的传统主题,孩子们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体会到“长大”是一件神奇和令人高兴的事,学着自己去想办法处理生活中的各项困难;他们开始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在“我和我的好朋友”这一艺术活动中,我们想让幼儿从多元的角度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让孩子学习如何大胆地展示自我。在活动过程中,当幼儿介绍自己与朋友的不同之处时,有一个孩子说到了“我们名字不同”,全班哄堂大笑,孩子们喊到“每个人名字都不同。”对啊,我们的名字都不相同,名字又有什么意义呢?孩子们低声讨论交流起来。于是“我名字的故事”走到了我们跟前。在这活动中幼儿回家了解了名字背后的小故事,体会到了家长对自己深沉的爱与期盼。基于对自己姓名意义的了解,孩子们开始自发用各种符号、图标来“写”名字,小伙伴之间相互猜相互聊,其乐融融。他们也开始关注老师们的姓名,猜测老师名字背后的含义,甚至主动为老师设计“签名图画”。可以说教师预设与幼儿的生成活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相互递进,周而复始的。而我们教师的作用则更多的是聆听、筛选、建构、支持和拓展。

二、以幼儿和谐发展为“建构式童话剧教学活动”的落脚点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智能构造是独特的,每一个幼儿的学习途径和能力发展是不同的,几乎所有的人都以多种智能组合运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而,应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并帮助幼儿发现适合自己特点的爱好和特长。

(一)使每个幼儿都能和谐全面发展

整合不是简单拼凑,而是一种各领域全面的综合。学习活动、生活活动、运动活动、游戏活动等有效整合开展,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目标与要求中既有情感,又有认知,既有社会性发展,又有技能的要求。课程更多顾及的是幼儿自身综合和谐的发展。如语言活动不仅仅发展幼儿的语言、美术活动不仅仅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而且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也能习得科学经验、体验情感态度和提高艺术的审美力。

(二)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成功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可能为幼儿提供丰富而有层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要求,以促进幼儿有差异的发展。

幼儿园的“建构式童话剧教学”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建构的课程,是预成性内容与生成性内容有机整合的课程,是将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园内教育交织互融的课程,是打破学科领域,追寻幼儿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解析课程,研读幼儿的历程中,我们时时为幼儿的创造潜能而惊讶和感动,同时也将会使我们的教学实践焕发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幼儿发展多元智能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的应用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游戏对幼儿教育及幼儿发展的价值探讨
环境艺术与幼儿互动的重要作用
多元智能理论及研究现状
以游戏化促幼儿节奏发展
试论幼儿发展评价的指导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攀爬活动对幼儿发展作用研究
废旧创美活动的实施与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