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童真文化引领课程建设

2016-11-01赵建华

江苏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

【摘 要】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本土化课程特色体系,是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难点。许多学校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以“童真”教育理念进行了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让课程最大限度地适应每位学生的发展。从文化滋润到课堂重建再到活动搭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发展、主动发展及个性化发展绘制了适合儿童成长的路径图。

【关键词】童真文化;课程建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078-02

【作者简介】赵建华,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江苏南通,226010)校长,高级教师。

我们沐浴“循道崇真”的核心价值观,以“童真”为学校文化品牌的灵魂,不断丰富“童真教育”内涵,诠释“童真教育”真谛,创建“童真教育”品牌,构建“童真”校园。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在“要为学生想六年,更要想到他们未来六十年”办学理念下,以“童真文化”为引领,着力进行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建设。

一、文化滋润:生课程建设之根

1.再造办学文化。

我们把“办向着儿童生长方向的学校”作为我们的办学目标,努力建设“童真文化”,让孩子享受自然而温暖的童真生活。我们认为,基于这种办学文化构建的学校课程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把教学楼命名为“品真楼”“栖真楼”“修真楼”等等,每一幢楼就是一门真字课程;我们设计校园标识课程,“真字”校徽、真真吉祥物、真字墙壁等等;我们建设童真园、知真园、情真园等三个主题景观;我们勾勒“归真、绘真、修真、达真、储真、练真”的成长路径。课程文化融入到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可谓“时时处处是课程、一事一物皆教育”。由我校承担的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自筹课题《循道崇真:童真文化的价值追求与校本建构》研究成果被评为江苏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2.聚焦核心素养。

新时期,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把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合到课程建设中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让学生有带得走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爱心、好奇心、自信心、好习惯,是小学阶段儿童必须拥有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懂得关爱、充满自信、热爱运动、敬畏规则、勇于担当、享受阅读、自主探索、乐于创新”作为我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概括出其通俗易懂的外显成长样态:关心的品格、自主的本领、创造的志向。这“三大素养”体现了“童真文化”的核心理念,朝向儿童生长与发展的美好未来。每一核心素养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大写的人。它超越了分数,飞越了知识,跨越了能力,让儿童成为真正的、真实的生命个体。

二、课堂建构:开课程建设之花

1.建构童真课堂。

对于童真课堂,我们提出了一个基本构想,即确立一个宗旨、树立三个基本理念、坚持四个课程核心要素、实施六个课堂操作路径、收获八个方面的进步。具体来说,“一个宗旨”就是让每一个儿童都向上、自信生长;“三个基本理念”是以“童”为本、以“趣”为先、以“真”为要;“四个课程核心要求”是教在起点、重在经历、贵在倾听、乐在分享;“六个课堂操作路径”是指以儿童的“真思”为视角解读教材文本、以儿童的“真力”为原点确定达成目标、以儿童的“真需”为重点选择教学内容、以儿童的“真趣”为导向设计教学方法、以儿童的“真学”为诉求引导主动参与、以儿童的“真性”为取向实现多元评价;“八种收获”即觅得真趣味、投入真感情、进行真思考、说出真心话、获取真知识、悟出真方法、练就真能力、得到真发展。“童真课堂”的教学理念犹如一颗美丽的种子,播散在课堂教学的每一块土壤。全校教师已经深度卷入到童真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中。2015年,我校被评为“南通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培育学校”。

2.做亮童真语文。

如果说童真课堂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那么童真语文就是其中盛开得最璀璨的那一朵花。近年来,童真语文工作室全体成员致力于“童真语文”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所谓童真语文,即儿童的语文,真实的语文。它具有五个基本特征:第一,儿童是童真语文的主体;第二,真实是童真语文的灵魂;第三,生动活泼地学语文是童真语文的表情;第四,关注表达是童真语文的价值取向;第五,儿童创造自己的语文是童真语文的境界。童真语文的实施途径有童真语文课堂、童真语文活动和童真语文生活。童真语文充分体现了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发展儿童的儿童本位思想,体现了语文的科学规律。

3.探索“电子书包”。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融入,人类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基于互联网的移动学习等将成为学习的主流模式。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其理想境界是“人”与“课程”,培养学生面向未来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使命。作为南通市首批数字化试点学校,我校以“电子书包”为载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技术课堂,强调学生的参与,注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协作的、开放的、面向自主学习的互动式教学支撑环境。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可以被记录、被分析,并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

三、活动搭台:结课程建设之果

1.开设配方课程。

课程要适应儿童,就必须围绕儿童来组织。儿童需要什么,学校就给他配什么样的课程。目前,我校共开设了44门校级配方课程和91门班级配方课程。有些课程,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开设的,如剪纸、珠心算等;有的课程,是依据学生的需求来开设的,如3D工作室、泥塑等;有些课程,则是师生共同开发的,如航模、健美操、诗歌等等。这些课程开设后,让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学生的选择权大,自由度大,个性发展空间就大。与很多学校开展学生社团不同的是,我们把每一个社团当作一门课程来做。我们要求学生自主申报、自主选课。每周三下午只安排配方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课程。

2.开发童谣课程。

童谣是孩子们喜欢的文化语言。孩子们爱读、爱背,甚至喜欢创作。学校就顺应儿童的天性,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让孩子们自主成长。我校开展了“童谣汉堡”行动。教师们带头写童谣,孩子们也跟着写童谣。在老师的影响下,学生们创作、改编童谣的热情高涨。那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唐诗宋词被学生们借鉴,重新填上词、朗朗上口,染绿了校园。在“童谣汉堡伴我成长”的日子里,我们开展了“画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的系列活动,让童谣真正走进了每一个儿童的稚嫩天地。一个个“童谣汉堡”在师生手中出炉了。学校精选300首,汇编成一本厚重的《童谣汉堡》,童谣汉堡正涵养着孩子们的精神气象,成为诱发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催化剂。

3.开辟农庄课程。

2010年,一所城郊小学被拆并了。怎么把这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呢?中央电视台“玉米人农庄”给了我们启发。阳春三月,队旗列列,老师、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农庄,他们用手中的五彩画笔,描绘出“玉米人农庄”的美好蓝图。小河清清,那不是垂钓的好去处吗?于是,钓鱼台应运而生。清风拂柳,那不是动物撒欢的好场所吗?于是,有了生机勃勃的牧趣园。师生们亲历其间,成了“玉米人农庄”课程开发的设计师、参与者,成为农庄的主人。

4.开发银行课程。

德育评价是学生评价中的一块“硬骨头”。如何让学生评价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不仅是评价导向的问题,更是评价方式的问题。我们依据儿童的兴趣和特征,通过开发“储真银行”课程,引导儿童追寻正能量。所谓“储真银行”,是参照银行运行模式,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进行记录和奖励的一种德育形式。德育处定期评选出“晨迎小龙娃”“升旗小龙娃”“绿龙娃”“蓝龙娃”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