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患沟通在妇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体会

2016-10-21肖楠刘晶岩郭婧夏杰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手术患者医患沟通妇科

肖楠 刘晶岩 郭婧 夏杰

[摘要]目的:分析医患沟通在妇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别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加强医患沟通和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95.0%)高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患沟通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妇科;手术患者;医患沟通;护理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妇科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医患沟通方式在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4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妇科手术患者80例,均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对于合并严重器质性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等患者予以排除,将其随机分别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范围为24-65岁,平均年龄为(38.7±4.2)岁,其中行子宫全切或次全切术17例,行卵巢单侧或双侧切除术15例,其他术式8例;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3-66岁,平均年龄为(38.8±4.3)岁,其中行子宫全切或次全切术17例,行卵巢单侧或双侧切除术14例,其他术式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及术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围术期严格执行妇科护理程序;观察组加强医患沟通,保证沟通的多样化和针对性,具体内容为:①沟通的多样化。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表现出充分的真诚和主动性,了解患者内心想法,认真倾听,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为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沟通方式,如讲座等集体形式和一对一沟通方式等,保证患者对手术进展的知情权,同时将沟通机制延伸到院外护理中,通过电话随访来对其进行术后指导干预。②沟通的针对性。结合患者心理状况,对其进行心理分型,对于紧张恐惧型患者,应详细介绍相关医疗技术,使其认识到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通过介绍成功病例,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围术期护理工作;对于羞怯型患者,应多采取暗示性方式来对其进行引导,一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可通过姐妹等身份给予患者更多关心和照护,对其难以言表的苦衷表示充分理解,同时选择合适时机纠正其一些错误观念,使其能够卸下心理防备,以健康的心态接受治疗;对于依赖型患者则应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采取循序渐进的护理方式来削弱其依赖心理,同时也要多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能够密切配合完成相关护理工作。

1.3评价指标

采用SAS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同时对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设定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种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护理总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分指标和满意度分别以(x±s)、n(%)表示,前者采用t检验,后者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后SAS评分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见表1。观察组40例患者,满意18例,较满意20例,不满意2例,护理总满意率为95.0%;对照组40例患者,满意7例,较满意25例,不满意8例,护理总满意率为80.0%,两组护理总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手术是一种特殊治疗方法,潜在一定的风险,患者能否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去接受手术是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客观标准。妇科手术患者因对疾病和手术情况缺乏认识,在治疗期间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恐慌等负性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医患双方缺少沟通,关系较为紧张,并不利于治疗的顺利开展予以患者病情的恢复。结合以往临床实践,医患沟通对围术期护理效果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通过与患者预防性沟通、一对一沟通、集体沟通等,可对各种心理状态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护理配合度。

本次研究中,将醫患沟通方式应用到妇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患者心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赢得了其对护理工作的认可,临床应用价值得到证实,建议继续推广。

猜你喜欢

手术患者医患沟通妇科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健康教育在妇科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医患沟通能力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口腔医患沟通的人文素养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关于术前心理护理减轻术日紧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