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老年人居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6-10-21赵英丽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老年人

摘要: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养老问题。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和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多项式logistic模型对影响我国老年人居住意愿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55%以上的老年人希望能“与成年子女一起住”;户籍、婚姻状况、家庭规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对老年人的居住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关于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意愿;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人口老龄化速度在不断加快。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为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6.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为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5%。据预测,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6亿,2025年将突破3亿,2034年将突破4亿,2050年将增加到4.8亿。伴随人口老龄化而来的不仅是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加,而且还有失能、半失能老人急剧增长的长期照料和护理需求。

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人口流动、家庭规模小型化和核心化、代际交往频率的降低及范围的缩小,进一步削弱了家庭养老的功能,降低了老年人的养老质量。

作为对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回应,居住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的养老方式;相对居住方式而言,居住意愿更能体现老年人的理想养老方式。中国人的主要养老模式——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与自我养老,与之相对应的居住方式分别为与子女同住、住养老院与独居。在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与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迫切的背景下,了解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对探索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数据来源、研究设计与变量描述

研究所用数据来自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以下简称CHARLS)。本文关注的是中国老年人(年龄在60岁及以上人口)的居住安排,因此删除60岁以下的样本,最后获得的有效样本为8913个。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老年人的居住意愿,CHARLS问卷就老年人有无配偶这一前提对老年人的居住意愿进行测量,问题具体为“假定一个老年人有配偶和成年子女,而且与子女关系融洽,您觉得怎样的居住安排对他最好”和“假定一个老年人没有配偶,但是有成年子女,而且与子女关系融洽,您觉得怎么样的居住安排对他最好”。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均有5个选项,即“与成年子女一起住”;“不与子女一起住,但是跟子女住在同一个村/社区”;“不与子女一起住,也不跟子女住在同一个村/社区”;“住养老院”;“其他”。由于“其他”这一选项所占比重较低,因此本研究并未将其纳入考虑。在有配偶和成年子女的前提下,希望与成年子女一起住的老年人占55.78%,不与子女一起住,但是希望跟子女住在同一个村/社区的老年人占36.15%,不与子女一起住,也不跟子女住在同一个村/社区的老年人占5.84%;在没有配偶,但有成年子女的前提下,希望与成年子女一起住的老年人占68.03%,不与子女一起住,但是希望与子女住在同一个村/社区、不和子女住在同一个村/社区的老年人分别占24.10%、3.81%。总体而言,55%以上的老年人希望与成年子女一起住,这表明家庭养老仍是我国目前的主要养老模式;无配偶有成年子女老年人希望与成年子女一起住、入住养老院的比重明显高于有配偶和成年子女老年人,但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仍较低。

本研究的自变量包括四个层面:老年人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健康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从老年人的个人特征来看,女性老年人占50.15%,性别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龄为68.58岁;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占81.87%;农村老年人占75.90%,是城市老年人的3倍左右。从老年人的家庭特征来看,婚姻状况为“丧偶”的老年人占19.50%;老年人的平均家庭规模为2.338人,家庭规模小型化特征明显;平均而言,老年人的亲生健在子女个数为3.531,在数量上满足家庭养老的需求。从老年人的健康特征来看,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很不好”或“不好”的占32.02%,自评健康状况“好”、“很好”或“极好”的占20.89%;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有障碍的老年人占43.16%,可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从老年人的社会经济特征来看,过去一年,有84.30%的老年人收到过子女的经济支持,仅有10.71%的老年人有工资收入,有65.71%的老年人领取了退休金/养老金;有96.01%的老年人参加了医疗保险,这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的现实相吻合。

二、經验分析

本研究的因变量“老年人居住意愿”具有4个分类,且这4个分类之间没有大小、高低序次之分,属于无序的多分类变量,因此需要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对因变量的4个分类进行赋值,分别为0=“与成年子女一起住”、1=“不与子女一起住,但是跟子女住在同一个村/社区”、2=“不与子女一起住,也不跟子女住在同一个村/社区”、3=“住养老院”,并将“与成年子女一起住”设置为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影响老年人居住意愿的相关因素。

通过对表1的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第一,我国老年人传统的居住安排偏好发生了明显变化,虽然仍有大部分老年人选择与子女同住,但是有1/3左右的老年人倾向于独立居住。同时,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仍然较低。

第二,总体而言,年龄、户籍对老年人的居住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年龄越大的老年人,越倾向于独立居住;与农村老年人相比,城市老年人更倾向于独立居住。

第三,总体来说,婚姻状况、家庭规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负向影响老年人“不与子女一起住,无论是否跟子女住在同一个村/社区”的意愿,即非丧偶、家庭规模越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没有障碍的老年人,其越倾向于独立居住。

第四,过去一年是否领取工资对老年人“不与子女一起住,但跟子女住在同一个村/社区”有显著负向影响,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对老年人“不与子女一起住,但跟子女住在同一个村/社区”有显著正向影响,即过去一年没有领取工资的老年人、参加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倾向于不与子女一起住。

三、若干思考

基于老年人居住意愿的实证分析,本文就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尊重家庭养老的核心地位,强化家庭支持功能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弱化,可以说,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弥补传统家庭养老的不足。虽然如此,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家庭养老仍是我国主导的养老模式,这不仅是因为其具有深厚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基础,而且还因为其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心理诉求。因此,在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尊重家庭养老的核心地位,并强化其在体系中的家庭支持作用。

第二,探索养老方式整合渠道,充分利用养老服务资源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这个体系中,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补充的关系。以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为例,虽然它们比较受老年人欢迎,但是其服务内容仍局限于日常生活照料类,而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高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供给不足。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在服务供给上的劣势正是机构养老的优势。因此,应积极探索这三种养老方式的优化整合途径,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养老服务资源,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第三,引入市场机制,推动养老服务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公共产品属性,这是因为养老问题关乎民生大业与社会稳定,国家有责任兜底并在政策导向和制度设计上做出合理的安排;二是私人产品属性,这是因为作为一种商品,养老服务的生产成本理应由购买者支付,“谁缴费、谁受益”。对此,需要在“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指导原则下,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首先,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主导作用,认真履行完善政策法规的法律责任、加强财政支持的经济责任与强化监督管理的行政责任;其次,在公办养老机构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实行差别化经营或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提高其积极性与提升服务质量;再次,政府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尤其是民办养老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业;最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方面的发展还比较滞后,为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

02/t20160229_1323991.html, 2016-02-29.

[2]吳玉韶,党俊武.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张娜,苏群.农村老年人居住意愿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6):62-69.

[4]张乃仁.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综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4):6-12.

作者简介:

赵英丽(1990- ),女,河北邢台人,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硕士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无“微”不至,才能让老年人更幸福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老年人,你为何得不到赡养?
老年人春节出行,如何保持身心愉快
老年人冬季起床应注意什么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