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6-10-21刘晔楠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民间金融经济发展影响

刘晔楠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民间金融在国民经济中逐渐活跃,不断发展和壮大自身,数额庞大的民间金融资本积累和外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极大。本文分析了我国民间金融产生及其发展原因,研究了当前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和问题所在,阐述了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希望对民间金融的规划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民间金融;经济发展;影响;积极与消极

1. 我国民间金融产生及发展原因

民间金融主要指未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过的,但从事资金流通等金融相关活动的组织,即相对正规金融来讲,民间金融未获得国家法定机关认可且不受金融法规约束,属于地下金融组织,也可称作非正规金融机构。民间金融在我国由来已久,当前经济形势下,民间金融再度蓬勃发展,其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是多样化的。民间金融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点:(1)正规金融资金获取难度大,由于金融市场原因,一些中小企业往往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转而求助民间金融,维系生产经营。(2)民间资金需求高,不少企业、农户为了满足正常生产需要,必须筹措流动资金,需求衍生出了民间金融。(3)民间金融获利较高,一般的民间金融借贷利率均远高于国家基准利率,为获得更高的效益,大量资金流入民间金融。而民间金融蓬勃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由于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体制内部资金流短缺,供给较少,提高存款利率,收缩信贷,使得市场资金紧缺,为民间金融等非体制内金融机构提供了良好发展空间。(2)非公有制经济资金需求的推动,市场经济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发展为民间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3)民间金融相对正规金融,操作简单,供需双方信息相对均衡,附加费用低。这些因素都决定了目前民间金融的产生和蓬勃发展。

2.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民间金融在我国由来已久,存在一个长期的发生、发展过程。解放以前,民间金融处于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资金流量大,运转迅速;解放后一段时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正规金融逐渐取代民间金融,民间金融受到打压几近消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着力发展市场经济,对民间金融的态度有所转变,逐渐承认民间金融的存在,相关的制度建立已提上金融改革日程。目前,我国民间金融资金规模超过5万亿元,河北、浙江、福建等省份规模较大,约占总规模的15%~25%,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来源的1/3出自民间金融,地域分布方面,西部最高,中部和東部相对较低。

近年来,市场经济环境下民间金融发展迅猛,但在其飞速发展的同时,在其内部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提早认清,否则将阻碍民间金融的成长,甚至导致失败。首先民间金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对货币、金融市场有一定的冲击,可能阻碍国家经济目标的实现。由于民间金融获利高,吸引了大量资金,导致银行存款缩减,削弱了银行的调控职能,货币紧缩政策施行时,国家无法控制民间资本的供应。其次民间金融风险性较高,民间金融的风险来源于自身和客户双方,民间金融本身隐蔽、非正式,不受国家金融监管,信誉保障机制差,风险防控能力不足;客户企业承担借贷利息高,支付金额大,财务负担过重,一旦经营不当风险巨大;最后民间金融的规范性差,民间金融借贷操作和手续过于简单,过程缺乏法律保障,机构发展不完善,法律地位认可性差,出现金融纠纷导致的后果较为严重。

3.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市场经济发展以来,我国民间金融在调节市场资源,提供流动资金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其在一定程度弥补了正规金融难以触及的空白部分,促进了民营经济增长,优化了资源配置,推动了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民间金融也存在着消极影响,其干扰了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风险性高,统一监管性差,这些都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负面效益。下面就具体分析我国民间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3.1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3.1.1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完善的金融体系的基础上,但我国正规的金融机构体系并不健全,规范性不强,缺乏灵活性、机动性,难以适应快速增长的外界经济环境,这对大型国有企业影响尚不明显,但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运营影响巨大,正规金融机构提高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门槛,导致民营资本融资困难,为解决民营企业在生产中的燃眉之急,民间金融的存在为其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弹性信贷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贷款大多只面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贷款审批难,即使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民营企业起步阶段很难获得贷款,而单纯依靠集资很难维持企业运转。此时民间金融恰恰填补了这项空缺,民营企业转向民间金融获取流动资金,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效益展示吸收了更多闲置资本,有利于资金的流通,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推动当地民营经济增长。

3.1.2提升了资金的使用率

相对正规金融机构而言,民间金融属与民间组织,地域性强,与当地的企业、客户接触较多,对各企业的资信情况了解更深入,地域优势有效地解决了民间金融将资金借贷给中小企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风险和成本相对降低。而且民间金融摒弃了正规金融机构冗杂的贷款程序和审批制度,办理过程相对简单,时效性更强,可根据需求修改相应日期和贷款利率,达到双方接受水平。民间金融对借贷方的金融情况、企业运营状况、资金用途和使用情况掌握程度更高,信息更加系统,有利于合理选择贷款方和贷款金额,确保借贷资金最大化发挥作用,保障资金安全,确保资金回报率,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了资金的使用率。

3.1.3推动了金融市场的繁荣

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刺激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动了金融市场的繁荣。首先民间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为正规金融机构造成了压力。二者之间的竞争,促进了正规金融的革新,摆脱了以往官僚化作风,大胆推陈出新,丰富了现有的金融市场产品。其次中小企业通过民间金融的扶持下壮大自身后,往往专项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其在成本等方面存在优势,间接促进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民营企业获得民间金融融资发展后资金会部分流入正规金融市场,从而推动金融市场的繁荣。

3.2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3.2.1干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

民间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一般而言,我国通过提升存款利率,调整存款储备金等手段借助银行和其他正规金融机构调节市场上资金的流通额,但却无法影响到民间金融。大多数民间资本会在高回报率的吸引下转向民间金融投资,而非银行存款、理财等,造成了资金分流,加大了外部资金流通额,当国家实施货币紧缩政策时,一些企业转向民间金融融资,获得所需资金,提升了货币的流通,这不利于国家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容易造成通货膨胀,危害市场稳定等问题,提升了资本的不可控性。

3.2.2蕴涵了极大的金融风险

金融行业本身就存在极高的利益性和风险性,二者相对等,虽然民间金融规避了正规金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但其在组织结构和管理运营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规范行为,造成民间金融蕴涵了极大的金融风险。民间金融由于属于民间组织,缺少国家的信誉担保,没有相关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导致民间金融借贷过程中运行机制不规范,运营风险巨大。而且民間金融为获得更多的流动资金和更高的收益,往往存在高息揽款、高息放贷的行为,这种做法必须建立在绝对的信用之上,一旦出现信任危机,会造成民间金融机构倒闭,给借贷企业和投资用户造成双重经济损失,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同时民间金融大多建立在民间既定规则和双方信任的基础上,无实质性约束条文依据,缺乏政府的管理监督,当外界干扰因素出现或合约人员违约时,民间金融资本安全会受到侵害,酿成金融风险。

3.2.3不利于金融的统一监管

民间金融游离于国家管制已久,如果政府下达政策加大对民间金融的管制可能会出现负面效应,不利于多元化金融市场格局的建立。一旦对金融市场进行统一监管,会直接导致国有金融机构的市场垄断局面出现,造成资源的优化配置无法实现。当金融统一监管实施,垄断格局出现,金融行业便不再拥有创新活力,成为一潭死水,相应的服务效率和产品更新率下降。且民间金融隐蔽性强,分布广泛,金融统一监管难度大,效率低,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作用不大。

结束语

总之,我国民间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我们必须全面看待这个问题,认清我国民间金融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把握民间金融发展现状,明确其存在问题,扩大其促进民营经济增长,提升资金利用率和推动金融市场繁荣的积极效应,尽可能减小甚至消除其干扰宏观调控、金融风险和统一监管问题,规范化管理民间金融,更好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皓,姚丽敏.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角,2015(02):30-33.

[2]吕武蔚.民间金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发展相关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4):22-22.

猜你喜欢

民间金融经济发展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社交借贷的风险管理与借鉴意义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民间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有效性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民间金融视角下湖南省中小微企业融资对策的思考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