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家乐持续盈利能力的思考

2016-10-21王新江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农家乐思考

摘要:农家乐成为目前农业经营的一种方式,本文以扬州城市周边为例,探讨如何提升农家乐持续的盈利能力,从农业特色、盈利空间、管理能力三个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农家乐;持续盈利能力;思考

在土地流转大背景下,为提高土地的盈利能力,增加经济效益。集观光、餐饮、度假、休闲为一体的“农家乐”得到快速增长,并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在扬州地区出现了江都小纪农业生态观光园、扬州胡场人家、新西缘生态农庄等为代表的乡村农家乐项目。小规模的农家乐更是星罗棋布。通过持续跟踪研究表明,小规模的农家乐生命周期短。因此要做好农家乐的经营,必须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才能达到健康稳定发展。

一、农家乐的盈利方式

在对扬州市周边30家农家乐经营点调查基础上,可以看出,目前的农家乐盈利模式主要有:

1.餐飲消费。在食品安全被人们诟病的今天,农家乐以自产、自销为主题,突出食材的安全性,贴上了绿色、安全的心理标签,得到消费者青睐。比如土鸡、土鸭、天然蔬菜,虽然价格略高于市场价格,但消费者一般认可其养殖与种植的成本比较高,本着健康的宗旨,欣然接受。因此在扬州城市周边农家乐项目中,吃一顿农家饭是主要卖点,也成了经营农家乐的主要盈利来源。

2.农产品销售。城市中的菜市场、超市农产品经过了销售商,在经济利益的追逐下,添加防腐剂、农药残留超标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在农家乐基地,游客可以自己采摘,也可以直接购买,一方面提高了旅游的乐趣,亲近大自然,另一方面也提高农家乐经营的利润空间,实现了双赢。有的地方,提供瓜果、草莓等采摘亲子活动。

3.观光门票。特色农家乐的整片开发,成为旅游胜地。以扬州北部为例,甘泉樱花节就吸引了大量游人,虽然目前处于免费阶段,但市场成熟后收费是大势所趋,毕竟整个基地成本高,运营费用也高,需要合理回报。除此之外,在开发区的几个农家乐基地,均以门票收入维持运行。

4.休闲娱乐。为了放松城市生活的节奏,周边的农家乐还提供棋牌、钓鱼、喝茶等一些休闲项目,让客人轻松一日,告别城市的喧嚣,成为人们聊天、聚会或进行小型的宴会。由于农家乐受到场地的影响,规模比较小,营业的时间点比较集中,因此一般都要提前预。

二、农家乐经营的局限

农家乐虽然盈利的方式增加了,但在经营中也暴露了一定的盈利局限性。

1.经营时空局限。虽然农家乐是面向城市提供休闲,回归自然生活的理想方式,但一般来说,客人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平时客流量偏少。同时由于市区到郊区距离较远,客人聚起的时间偏长,这样使得餐桌基本没有翻牌,即一个餐饮时间段,每桌只能招待一次客人,利用率非常低。加上客人棋牌、喝茶等活动,甚至一天一个包间只接待一次客人。因此利用率比较低,相对抬高了整个运用成本。

2.经营的规模制约。农家乐的经营受到政府相关土地利用制度的制约,一般来说,为了保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能改变土地的利用性质,不能在土地上建设永久性设施,因此农家乐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接待能力有限,影响了其做大做强。

3.管理和服务水平滞后。农家乐虽然环境优美,但距离消费者的全方位需求还有差距。农家乐的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在停车、住宿、厕所方面缺乏系统的安排。以交通为例,在周末一旦游客集中,乡村道路又比较狭窄,堵车成了常态,让本来希望休闲娱乐的心情更堵,没有好的体验,导致身心疲惫。一些农家乐甚至对游客强卖农产品,虚抬物价,让美好的体验荡然无存。

4.品牌观念不强。目前的农家乐由于规模不大,初期基本都是靠人际关系来营销,政府层面虽然组织了一些节庆活动,但基本就热闹那么几天,可持续的能力不足。经营者对农家乐的核心价值缺乏深入的挖掘,最后有的演变为城市酒店模式,失去了原本的优势,自然会被市场抛弃。

三、增强农家乐持续发展的思考

农家乐是植根于休闲农业基础之上,体验绿色、生态的乡村生活为载体,只有围绕其核心的理念,增强他的核心竞争力,才可能保证其持续的健康发展,针对扬州城市周边的农家乐,必须结合独特的乡村文化,才能保证其健康发展。

1.充分挖掘乡村的内涵。目前的农家乐几乎千篇一律,也符合国人的吃喝玩乐基本诉求,这样的模式附加值不高,也容易被别人复制。但是乡村特色的内涵是无法复制的,扬州以维扬文化为主体,处于江淮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农业特殊价值。因此需要培养本土的乡村文化品牌,农家乐要创造出自己特有的、稳固的品牌形象,才能吸引客人的注意,使得顾客有一定的忠诚度,提高到访率和重游率。

2.丰富盈利空间。在盈利的商业模式上,目前扬州周边的农家乐的盈利点比较少,制约了农家乐发展的积极性。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实际拓宽内涵与外延,增加盈利的空间,例如民宿项目、亲子娱乐、手工活动等。随着城市的扩张,传统乡村在消失,农家乐要以独特的农耕文化为载体,吸引城市文化的融入,突出乡村性,不被同质化。简单的餐饮为主体的盈利模式不仅会逐步遭到市场遗弃,也缺乏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吸引力。

3.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农家乐经营者普遍的经营素质不高,有些农民只注重自己的眼前利益,对品牌、管理、营销等现代管理工具认识不足,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向企业的经营者思维转变,提升适应市场和开拓市场的能力,把农家乐与扬州文化、乡土风情结合起来,促进农家乐的转型升级,用现代休闲农业的思维来指导农家乐经营,鼓励做大做强,促进农家乐向品牌化转变,提高其知名度与美誉度。

总之,要提高农家乐的持续盈利能力,需要经营者因地制宜,充分找准市场的定位,细分市场,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惠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2(06)

[2]李红梅.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商贸,2011(31)

[3]曾倩.浅析促进城乡旅游协调发展[J].农业科技通讯,2012(01)

作者简介:

王新江(1976.07- )男,安徽天长人,硕士研究生,经济师,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经营管理。

猜你喜欢

农家乐思考
杜鹃花红农家乐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欢迎来咱农家乐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