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山区旅游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2016-10-21王波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区域经济生态旅游

摘要:目前,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旅游业发展已成为带动区域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建设、美化环境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而作为偏远山区旅游建设的发展,因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环境等难题,造成发展遇到了困境。如何发展、保护环境使得旅游、区域经济更上一个台阶,本文借助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探讨山区旅游融合研究。

关键词:全域旅游;生态旅游;区域经济

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内抽样调查结果,旅游业将继续领跑宏观经济。山区经济发展旅游产业有自己独特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合理放大优势,努力创造出第二个经济增长点,实现全域旅游的战略规划,发挥山区旅游在地区经济中的重要支点作用。

一、研究背景

在2016年的全国旅游规划发展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正式指出,要围绕新时期旅游业发展战略定位,用全域旅游思维引领新时期旅游规划发展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发展工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

“全域旅游”通俗讲就是全部区域一体化发展旅游,“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秉承现代整体发展观念,突破景区局限,使区域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各个方面都服务于旅游发展大局,形成全域一体的旅游品牌形象。

“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是把一个行政区看作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

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二、山区旅游发展现状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以南,广西梧州接壤。云浮市区距广州140多千米,水路距香港177海里,上溯广西梧州60海里。西部、西南部、东南部与邻区、邻市俱以山岭为界,唯北部以西江为界。丘陵是云浮市主要地貌,多沿山地边缘发育,高丘陵海拔250米至450米之间,低丘陵海拔100米至250米之间。低丘陵坡度平缓,多为15度至20度。在总面积中,山区面积占60.5%,丘陵面积占30.7%,是典型山区市。

(一)山区旅游政府重视不够。旅游业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建设周期长,经济效果不容易实现。地方政府一般会引进一批高效率、高产能、周期短的企业,短时间内就可以见到成果,实现经济增长,服务地方,容易操作且风险低。而旅游业的关联性太强,在硬件上不仅是建设一个景点、一个景区的问题,游客的进入到离开,整个过程需要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支持。软件方面需要整个区域形成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使得游客能来,还能满意而归,这是一个长期服务的过程。

(二)开发与环境保护没有协调好。山区旅游的景区开发缺乏统筹规划,重视开发、缺乏保护;开发时政策优惠、资金支持,大量资本融入旅游开发,导致乱开发、过度开发,周边环境破坏严重。山体乱挖、乱搭建,地质水土破坏严重,泥石流、塌方时有发生,景区的可进入性受到严重影响,安全得不到保障。

(三)景區资源品牌形象差,产品线单一。品牌形象差是制约云浮山区旅游开发的重要原因,云浮地处广东、广西两省交界,在资源的独特性、民族性、稀缺性方面没有优势,缺乏竞争力,品牌塑造难度大。景区产品线单一,山区狩猎文化、饮食民俗、聚落建筑、绿色生态分布散落,没有整体性,景点间的跨度大、过渡性小、衔接差。

(四)景区与周边资源互动性差。作为山区旅游资源,依托的是这片区域,才能衬托出景色的优美,才能实现景区的价值。同理,景区的建设离不开生活在这片区域的人们,景区的发展也离不开这里人们的努力维护。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多种方式让人们参与进来,做景区开发、发展的主人形成一个整体,这也是全域旅游的要求所在。

三、山区旅游融合发展的必然性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这也是经济转型,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山区发展模式已不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下行经济压力增强,迫使不同产业间需要更多的交流、融合,互相弥补、共同增强,抵御风险。山区旅游目的地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走融合发展道路,整合和优化山区旅游资源,彰显山区旅游特色,形成竞争力。全域旅游下的产业融合是一种新生经济形式,应成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常态。山区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补充力量,基础差、底子薄、专业不强、没有集群效应,而旅游发展本身就离不开各产业的支持,只有相互融合、动态发展,依托林业、农业特有生产、生活文化,形成共同经济体,打造独有的全域旅游模式,才会有充足的内在动力。

四、山区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合理规划,三产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是大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是我国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稳定增长保运行拉动投资消费的需要。云浮属于丘陵地区,多山脉,地形复杂,人口分布面积广,属于两广交界区域,基础设施落后于珠三角地区。但在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方面分布较多,山川秀丽、生态环境好,民风淳朴,很多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一些传统习俗在生活、生产方面,文化遗产较丰富。政府管理部门应立足于本地特点,合理规划、统筹安排;一是在政策上制定长远规划,开发与保护同等重要,禁止乱开发、乱搭建现象,出台积极政策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划拨专项资金,努力培养传承人,利用社区文化、赶圩文化、传统节日等大力宣传,多地政府部门重视,造就影响力;二是政府在现有基础上,利用有限资源,针对符合条件的地区、景区、景点等先行开发,确定重要旅游资源,塑造品牌形象,分步骤、分批次、逐一建设;三是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云浮多农业、林业,发挥资源优势将种植业、加工业、服务业结合一体,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在生产、加工、销售实现可操作性、批量性、观赏性,打造绿色、原生态、高产能集合产业。

(二)创意设计,延伸产业。旅游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国内游仍然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游客多是停留在“上车睡觉、景点拍照”走马观花的层次。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旅游地方面需要做很多思考,延长游客观察视角、建设基础设施,游客的停留时间长短才是考验当地旅游接待能力的主要指标。在保留原汁原味生活、创造产品的时候更多的是创意农业、延伸产业链,需要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作用日益增强,山区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成为旅游业的一种创新发展形式,为旅游业注入了活力和生机。山区的农业、林业在种植环节多开辟一些地方让游客参与进来,不仅近距离观察还可以体验耕种生活,在农作物的种植、家禽的养殖 、果实的收获方面都可以体验原始、生态、自然的返璞归真的农林生活。同时,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构筑物联网平台,利用微信、网络社区打造智慧旅游生活方式,及时发布各项消息,引进一些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加入山区的三产融合,将山区产品推销出去,既获得宣传又盘活了山区经济,提高了当地居民耕作的动力,增加了就业的岗位。

(三)文化融合,解放思想。现代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当地人民带来更多机会,同时旅游业是当地人民和游客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要提高当地居民的参与程度,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让他们在正确引导下学习外来文化。政府多利用发展过程中人民主動学习、需要改变的心态,组织一些专技人员走入山区的田间地头,不但指导人民多种植一些经济性作物,其中更多的是一种转变、需要解放思想,而且还需要组织文化专技人员将民间工艺、趣事传说、民俗节庆等进行包装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打造精品文化活动,提升游客在当地的精神文化享受。旅游是需要多方面要素配合才能够完成的一项活动,游客需要在食、住、行、游、购、娱方面都可以获得很好的回报,建立游客服务中心,集中展销自己,游客能直接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和服务。政府还应集中时间定期举行培训班,提高当地人民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接纳意识,旅游开发过程,政府扮演配角、当地人民才是主角,当地人民对待外来游客接纳程度的强弱是游客评价旅游资源地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刘玉凤.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2.

[2]李春燕,袁颖.如何以“全域旅游”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J].旅游管理研究,2015910)

[3]陈凤君,周毅.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与政策研究[J].旅游管理研究,2016(03)

作者简介:

王波(1982- ),男,汉族,安徽淮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文化。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区域经济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