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分析

2016-10-21李卓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李卓

摘要: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外包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迅速发展。但是,对于我国的银行业来讲,在外包环节当中仍旧出现了不少风险。借助对国内诸多商业银行的统计分析,发现风险观念不到位、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以及风险管控策略缺失等是造成商业银行服务外包风险出现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的必要性、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几方面,对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的含义及发展必要性

(一)金融服务外包的基本概述

我们通常所说的金融服务外包指的是银行借助契约把原来的内部作业交给他人完成,也是银行为了应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措施,也是银行调整本行战略、实现本行核心价值及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工具。不久之前,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出台的《金融服务外包》当中提出:“金融服务外包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借助外包商(公司内部的附属实体或者公司的外部实体)来完成原本由其自身开展的一系列业务活动。”

(二)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开展的必要性

1.减少经营成本的支出

出于银行成本管理的实际需求,银行将一部分经验欠缺、研发周期长同时第一次投入较大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另外一些专业性的组织机构去完成,能够有效解决银行初期直接投入、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及专业化人才缺失等不足,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业务的突破和创新。

2.达到风险转移的目的

借助资源外向配置及外包业务,银行能够同外部合作伙伴一起来抵御各种风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实现风险的转移,进而更加灵活多变地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3.增强核心竞争力

我国的商业银行借助金融服务外包,可以进一步将资源集中、整合,在产品开发、市场宣传及品牌推广和形象塑造等内容上确立自身的优势地位,最终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银行业的总体趋势来看,金融服务外包也是银行业内社会化大分工的必然结果。

4.金融服务外包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由于金融产品的创新对于金融的电子化依存度迅速加深,银行外包策略在尽可能减少新产品研发周期的基础上,依靠先进、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尽快提升银行进入到市场的竞争实力,可以帮助银行实现只依靠自身条件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的新产品研发及市场的拓展。

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商业银行对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识别的现状

众所周知,对风险的准确识别是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我国的商业银行把众多的人力、财力及物力花费在很多非核心业务的管理中,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导致业务发展滞缓。国内某学者对不确定性风险进行了分析,所谓外包风险的不确定性指的就是外包服务涉及多种名称、类型不同的风险。尽管突出的重心各异,然而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例如,部分农商银行由于规模小、实力薄弱,将大量业务进行外包。通过以上风险分类表明外包环节中很可能发生外包商背离银行战略目标的风险或银行由于缺乏实力而难以有效监控外包商的风险等。

(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评估现状

当拥有了正确的风险观念之后,还需要构建起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仍旧缺少健全的外包商认证体系,不能对外包商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价。在整个外包业务过程中对银行损失最本质的就是自身机密消息的对外泄露。据了解中信银行把呼叫中心业务外包,然而其并非和四大国有银行那样具有雄厚的实力,对于外包商的评价体系也不健全,很容易导致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

(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抵御现状

我国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存在很多风险因素,而银行往往会一包了事。我们可以从合同的完备性、风险控制体系的规划性、应急方案的制订等内容上对金融机构服务外包的风险管理提出相关建议。比如说,招商银行一般开展人力资源以及其他内部管理服务的外包,一旦缺少了全面、科学的风险防范体制,便容易导致人力资源风险的出现。

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匮乏

国内的商业银行在服务外包业务、外包商的选取还有合同的签订等方面,因自身制定的策略缺乏足够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合理性,难以对外包商提供的服务内容进行有效、专业的检查。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因本身规模、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如果把核心业务同时外包给外包商,那么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性将继续增加。

(二)风险评价机制不健全

商业银行在外包的过程中把一些重要的保密性数据、战略性技术及交易记录交给外包商进行处理的时候,由于外包商不具备完善的守法体系和控制水平,很可能導致它的雇员出现无法恪守隐私方面的法律,进而发生泄漏信息的状况。另外,和商业银行一同承担银行业务的外包商如若缺少充足的能力、技术及资金来完成外包任务,也会使银行本身承担巨大的外包风险。

(三)风险防范对策不完善

在商业银行把具体的业务外包给外包商之前,二者会在业务期限、完成情况等方面签订合同,然而外包商可能因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变动出现无力提供外包合同所规定的服务。目前,我国还没有在金融服务外包方面制定严格的法律规范,如此一来便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损失。

(四)内部审计调查工作不到位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调查,是指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穿行测试等一系列形式直接收集经营网点、一线员工和另外一些外包服务最终接受方对该外包服务的评价及建议。然而,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的外包业务评价不够客观,没有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作用,提出更具针对性、更加有效的外包业务风险管理建议,从而推动外包业务的持续性发展。

(五)对外包商的监管不力,外包业务应急体制不健全

由于商业银行往往存在“重外包轻管理”和“以外包代替管理”等现象,不能对外包业务的服务品质、履约状况及风险情况等进行及时的监察和评估。所以说,商业银行也无法根据外包商提供的服务项目构建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同时及时解决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异常状况。此外,因商业银行外包业务应急方案、应急架构以及应急策略等应急控制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内部业务无法正常开展,甚至出现业务中止、法律纠纷及社会负面影响等不良状况。

四、强化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意识

身为发包方的商业银行首先必须拥有正确的外包意识,同时注重外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在不断扩大外包业务规模的前提下,确定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及重点市场,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总体利益及长远目标作出客观的剖析,把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另外,商业银行需要依照本身所拥有的资源及市场条件,借助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引入机制,建立起一支创新意识强、专业水平高的外包项目团队,给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进而提升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力。

(二)健全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评价机制

商业银行应当对外包风险做出全面、系统的评价。首先,商业银行在进行外包前,应当结合自身的财力情况、信用度、管理水平、技术规模、稳定性及业绩等方面选取更适合的外包商。然后,重点关注成本和价值观、管理理念、战略目标等等。其次,在整个外包环节中,商业银行还应制定后续评价体系,定期对外包业务做出评估和测算,具体指标包含外包商是否依据合同提供服务、是否具备足够的财力和技术、服务水平的稳定程度等等。如此一来,商业银行同外包商建立稳定、长期的沟通体制,便能够尽快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三)强化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预防力度

第一,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利用合同来管控外包风险。和外包商签订操作性强、内容更加完善的合同,特别是金融机构资料保密性及突发情况的应急方案等内容要清晰,合同的签订应灵活,目的是为了适应时刻变化的市场环境。第二,政府必须尽可能健全金融服务外包的配套法律框架。明确监管单位、商业银行及外包商各部分的权利与义务,保障外包业务的顺利开展。此外,我国还应当继续改善外包市场状况,扩展业务范围,避免外包商寡头垄断情况的出现,令外包市场健康运行。

(四)积极开展内部审计调查工作

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各种形式的内部审计工作,更加客观的评价业务外包后出现的成效,同时提出更具针对性、可行性、创新性的风险管理措施,推动外包业务的稳定发展,全面体现内部审计调查的效用。

(五)完善外部监督体制,谨慎选择外包商

要想更加有效的管理外包风险,除了商业银行本身的预防外,强有力的外部監督也十分关键。我国法律规定,银监会有权要求外包商接受外部组织的审计,和其派出机构对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业务进行监察,目的是推动银行有效的控制外包风险,同时给监管局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商业银行在外包商的选择前,应当仔细调查,尤其注重它们的技术水平及行业经验、内部管理能力还有持续经营状况等,更加谨慎。

参考文献:

[1]慧洪.金融服务外包风险防范分析[J].浙江金融,2010(04):60-61.

[2]李孟妤:商业银行业务外包风险的防范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24)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新版GMP中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