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薪酬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6-10-21宋宇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绩效管理薪酬国有企业

宋宇

摘要:在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企业薪酬和绩效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于国有企业薪酬和绩效管理的管理价值、存在的问题、强化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薪酬;绩效管理;创新

一、国有企业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价值含义

当前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态势。国有企业在十年前的黄金增长阶段突围出来,逐渐进入了平稳发展的调整期和运行期。在国有企业进行多项创新的同时,通过增加薪水、降低薪水等办法,能够更好地完善企业绩效考评制度和薪资报酬体系,实现按劳分配和公平公正的发展原则。通过组建科学的企业薪资报酬和绩效管理制度,能够使企业人才建设队伍更加过硬,向着有技术、有能力、有理想的全方位复合型企业技术人才靠拢。

国有企业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脉络。决定了国家资源的资本积累,也会导致在市场开拓、竞争等方面存在双重的性质。一方面,企业作为独立的经营机构,它的产生结构离不开“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在市场竞争模式中无法建立完善的竞争模式。

另一方面,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对于薪酬和绩效的规划和管理决定了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在企业所形成的市场调节和企业分配上,无论是在生产格局和分配格局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二、国有企业中薪酬和绩效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在当前的企业职工薪酬上,工资直接和市场化相互挂钩。为了改变高度集中的企业薪酬和绩效管理问题,广大国有企业教育工作者要在现行的薪酬制度上,实现进一步的完善。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发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不合适员工心理诉求的薪酬要进行重新的解构,并针对当前企业的薪酬问题进行探究,深入探究国有企业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强化措施。

(一)企业薪酬分配制度落伍

在国有企业的绩效考评工作中,大部分的国有企业管理者在岗位技能分配上,都存在着“因岗制薪”的发展特点。这一岗位薪资制定手法在20世纪末期存在一定的适用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分配弊端。无论是在固定的岗位工资还是在薪水的伸缩性上,都忽略了员工的适应性,对工作、工资等标准的制定存在负面的影响。

对于激励作用的应用未能实行,科学的绩效考评,主观评价凌驾于客观评价之中,导致很多员工都产生了“为了绩效考核而考核”的教育手法。如果在分配制度上一直保持这种守旧的发展思想,那么会进一步忽视绩效计划的科学性,导致最后的绩效管理和考核结构存在问题,难以实现科学的考核目标。

(二)岗位职责管理失衡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上,原有的目标绩效管理由于受到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在责任制度的划分上,存在着责任划分不清、工作意识失衡的发展问题。再加上各部门之间由于责任不明所导致的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所以对于员工个人而言,难以实现较高的价值,工作效率也相对低下。在具体任务的执行上,因为企业发展的特殊性质,所以在对员工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存在着对岗位职责管理的缺陷,导致企业人事部门缺乏对考核结果的确认。

(三)企业激励制度的缺乏

尽管企业在经济效益的趋势下,进行了一定的激励制度管理。在企业管理者的发展意识下,激励制度的合理融入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但是在企业激励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管理者都存在着激励制度缺乏、人性化管理模式不足的发展现状。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企业激励制度的发展成效欠佳,对企业薪资报酬和绩效管理的发展形成了阻碍,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绩效评价机制流于形式

受历史主观因素等问题的影响,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工龄和职称相互挂钩。企业工资的平均化程度十分严重。过度注重公平导致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干的多干的少一个样。同时,在工作效率影响下,国有企业经济体制的改革流于形式,整体效果不佳,缺乏科学的企业管理手法和科学评估机制,难以实现高效的绩效考核形式。

三、强化国有企业薪酬和绩效管理制度的具体策略

在绩效考核的建立上,激励制度决定着企业员工的工作动力。在对企业人事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管理者要充分参考企业的制度建设和多项管理。在企业薪酬和绩效管理上,进行全方位的发展探讨。具体分析如下:

(一)增加薪酬和绩效管理措施的针对性

在国有企业发展中,一个好的薪酬制度必须是科学、民主、公平的。因此,國有企业首先要在企业发展改革的过程中,设立比较完备的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增加财务考核和劳动指标的相互融合,使企业薪资报酬能够符合企业生产利润、员工收入、劳动程度等多项因素,根据职工的所述类别,划分为三类标准,从而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制度。

第一,在初步的考核计划上,要首先设立考核指标,将企业生产利润、收入、生产等标准结合在一起。从而通过独立核算,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选取相应的业务部门,进行多方位的评价考核,充分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第二,要实施全方位的战略考核规章,通过“责任制度上墙、规章准则上心”的发展标准,通过强大的执行力来推动绩效考核制度的确立。要在进行岗位评估的过程中,综合公正技能、工作强度、岗位价值,借助绩效考评制度,制定合格、良好、优秀等标准的标准,采用轮番激励的发展手法,确定岗位和岗位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激励职工更好地了解各项岗位职责。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使企业职工保持明确的岗位责任和规范的管理机制。

(二)构建民主集体协商制度

在集体协商制度的发展下,企业要想获得较高的团队凝聚力,就必须要构建一个民主的工资协商制度。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它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多数国家的工资分配方式。

在民主集体协商制度下,通过劳动员工、资产制度两者的相互协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市场价值体系,从而进一步确定了市场经济中企业薪资报酬的科学配置,体现了政府、企业、工会三个方面的协调作用。通过科学的集体协商制度,能够进一步化解劳动关系之中出现的矛盾,将政府、企业和工会三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工资分配方式。

同时,在企业的薪资报酬所依据的行业规章和法律组织上,要加快对企业成员的管理监控。并引用合同薪酬制度,将前期的薪资设计和后期的薪资分配结合在一起,及时沟通薪资报酬中存在的问题,在提高员工的信任力的基础上,保持科学的薪资体系,进一步实施国有企业薪资报酬的科学化和市场化。

(三)完成多项绩效考核任务

在部门考核机制上,无论是企业员工还是管理者都需要采取指导性的绩效指导策略,定期开展薪资报酬调整会议,并形成定期的绩效考核汇报材料,通过书面形成的数据,进行一对一的会谈和交流。

要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薪酬风险管控机制,在岗位薪酬管理制度、信誉账目管理制度上进行“联合担保”的形式,将企业和员工的劳务关系处理的明确、清晰,使员工能够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工作的发展水平。

企业管理者还要通过头脑风暴、文字汇报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员工薪资报酬上的科学决策。或者采用最为直观的一对一正面交谈法,为员工提供理性、系统的思考办法,使企业员工和管理者能够在员工最为关心的薪资报酬上,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讲解。企业管理者要在谈话的过程中,始终鼓励员工深入到绩效沟通计划中,以开放、坦率的方式,拉近企业主管和员工之间的距离,更加重视理智沟通和情感沟通的相互结合。

在具体的考核机制上,要选择合适的考核人员,制定严谨的考核秩序。企业管理者要建立一个公开的企业门户网站,在网站上定期公开各项反馈信息,使企业职工能够明白心中的所思所想。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方向,建立优胜劣汰的薪酬分配制度,定期评定员工的工资变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有助于促进薪资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和谐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在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为了进一步增进企业金融资源优化,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广大企业工作者要立足自身发展情况,不断完善信用风险机制,增进市场信用管理机制,在企业薪酬和绩效管理机制的融入下,无论是岗位的设立和结合,都要始终将员工的心理感受摆在发展的首位,进一步确保考核的公平性。

在企业薪酬和绩效管理的实施细则上,要始终保持明确化、公开化的发展原则,进一步深化企业在绩效考核、责任考核上的相關规定。要按照明确的审查流程,根据客观的劳动事实,把最终的考核评价及时反馈给企业员工,并对考核者保持明确、统一的价值因素。通过对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分析,进一步提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考核办法,提高企业职工在薪资管理上的积极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当前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估问题与对策分析[J].情报,2008.

[2]王松涛.电力企业绩效管理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3]孙海宏.电网企业绩效标准构建研究[J].广西电力,2009(04)

[4]柯文进,马士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述评[J].改革与战略,2009(15)

[5]徐玉华.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办法.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3)

猜你喜欢

绩效管理薪酬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医院政工绩效管理探析
浅析高新区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文科薪酬包揽倒数十名,该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