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模式与征信

2016-10-21吕红梅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企业信用新加坡诚信

摘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越来越重要,征信不仅能解决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对促进社会诚信水平,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比了新加坡与中国的情况,从征信原理的角度提出可以采用征信技术来推动中国治理能力的提升,并具体强调了征信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新加坡模式;征信

随着现代征信和大数据征信的发展,中国可以借鉴新加坡模式。

一、新加坡的成功与农业社会征信模式

新加坡的成功与其“小”不無关系。农业社会征信模式中有类似新加坡的“小”。在早期以乡村与社区为单元的经济时期,社会分工较少,交易区域覆盖面较小,人们流动的区域也有限,常常是几辈人一直生活在一个地方,这时人们都不愿意失信,因为失信会很快地传播给他的利益关系人,人们就不愿意与其交往了,失信者的生存与发展会受到极大威胁。鉴于这种失信惩罚的威慑性,人们不愿意主动失信,是受当时村社经济体制限制下形成的诚信机制约束。

二、中国之“大”与现代征信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及经济主体的活动范围已经远远不能被某个有限的地理区域所限制。随之而来又产生新的问题,由于交易范围的日益扩大,基于原来村社经济形态下的诚信约束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有效的信用信息无法迅速及时地传播到特定的经济交易主体,经济交易主体间信息不对称现象越来越严重,商业诈骗行为盛行,经济主体信用风险增加,经济主体信用风险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1830年,世界上第一家征信公司在英国伦敦成立,开启了现代征信的先河。在中国,2006年1月,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全国正式运行,6月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全国联网运行。截至2015年底,企业征信系统收录企业和其他组织2120.3万户,个人征信系统收录自然人8.8亿人,同比分别增长7.7%、2.7%。企业征信系统为各类机构用户开通查询用户近14万户,全年累计查询8819.2万次,日均查询24,2万次;个人征信系统为各类机构用户开通查询用户12.3万户,全年累计查询6.3亿次,日均查询172.6万次。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我国征信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推进我国信用体系建设。2013年《征信管理条例》颁布实施,2014年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三、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征信技术使得新加坡模式借鉴成为可能

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使得征信成为推动现代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信用体系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的互联互通,特别是大数据从更广范围内加强信息的互相监督,加大信息曝光的可能性,加大违约、失信和非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惩罚力度,从而使提高整个社会道德水平、提高社会诚信水平、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可能。农业社会征信模式有其地域小的特点,现代通讯、交通以及计算机及征信技术使得信用信息在更大范围快速传播成为可能,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地域范围大带来的信息传递时滞,理论上使农业社会征信模式在现代社会治理和道德约束成为可能,即愿不愿意采取措施,是不是正确的采用了相应的信息共享、联通和相应的惩罚机制的建立。

四、建立社会征信,促进中华民族道德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通过上文的分析,已经基本找到一条提高国民道德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主要包括诚信意识、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等)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物质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物质极大丰富,科技水平极大提升,但社会治理能力、公民道德水平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社会治理的方式如征信建设等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方面的建设,制约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提升。因此,建议应大力发展征信业,使征信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促进社会诚信和道德体系建设,使我国公民道德水平普遍提高。为此,一是继续大力推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增加信用报告的应用广度;二是政府要推动建立非银行信用信息大数据的整合,必须由政府出面推动,先由政府出资建立并推动,走先政府后市场的路子,推动中国征信业高起点、高规划,发挥顶层设计的制度优势,快速推动中国征信业发展。

五、推动征信重点工作取得突破,切实推动征信业发展

(一)推动政府信用建设。以政府的信用建设带动全社会的信用建设,加快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和部门服务承诺制度和行政承诺兑现制度,进一步树立政府良好想诚信形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不断加强政风建设,努力增强政府公信力。完善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机制,逐步提升政府决策信用水平,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对公务员的诚信教育和监督管理。

(二)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加强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设,建立以金融信用、商业信用、企业内控、行业自律和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体系。重点开展非信贷类中小企业的信息采集,全面征集企业非金融负债、奖惩等信用信息,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在金融、工商、税务、社保、司法等部门共享,并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服务。

(三)构建纳税、合同履行、产品质量信用体系。建立完善纳税人信用数据库,完善纳税信息收集、评价、奖惩、公示体系,提高信用市场的透明度。加强企业税务登记、欠缴税款、偷逃税款和奖惩记录等信息的整合,实现与征信体系的互联互通。加强对重要商品和特殊商品的合同监督管理,对失信违约企业予以警示曝光和惩戒,加大失信企业的违约成本。加大对不合格产品销售的惩戒和曝光力度,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计量检测体系、质量保证体系。

(四)健全失信惩戒制度。依法进行信用管理和监督,净化市场积极环境,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好转。建立单位和个人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投诉制度,政府部门依法应诉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记录该企业信用信息。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道德等多种手段,提高失信成本。

作者简介:

吕红梅(1982.06- ) 女, 汉族,云南曲靖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猜你喜欢

企业信用新加坡诚信
扬州市稳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企业信用修复
泰州市推行企业信用修复全链条服务模式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涉军”企业信用评价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涉军”企业信用评论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