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学习环境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的探讨

2016-10-21刘耘恺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探讨

刘耘恺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投入逐渐的加大,教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现阶段,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中有了广泛的应用,在学习中也有着重要的利用价值。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营造了计算机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们可以体验资料信息获取的便捷,但是由于计算机也具备娱乐工功能,所以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控制,从而使计算机环境的有益效果开始向不利的方向发展。为了在计算机环境下做好自我调节,使计算机环境的价值得到发挥,本文就计算机学习环境下的自我调节学习进行分析探讨,旨在给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带来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学习环境 自我调节学习 探讨

计算机是目前社会中广泛使用的便捷性设备,利用计算机,可以多方位多渠道的进行资料信息的获取,不仅效率可以提高,资料的充实性也可以得到提升。将计算机应用到教学中,形成计算机环境,可以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帮助其提高学校效率。但是在实际利用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在计算机学习环境下会出现一些自我调节上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分散和教学效率的下降,所以积极的探讨计算机学习环境下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目标以及方法意义重大。[1]

一、计算机学习环境下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出现的问题

1.调节比例失衡

在目前的计算机学习环境下,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便是调节比例失衡。调节比例失衡主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学生的调节期较短,在大脑没有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时便又进入了下一阶段的学习,这种调节行为会造成大脑疲劳的加重,对于学生学习的效率性提高非常不利。第二种是学生的调节期较长。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导致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分散,因为调节时间较长,所以注意力分散较严重,下阶段的学习注意力集中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要求水平,简而言之就是此种状况会造成学生学习周期实践的延长。

2.调节计划不科学

调节计划不科学也是目前学生自我调节学习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调节计划的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调节计划的制定不符合感官疲劳期的基础。大脑存在着疲劳规律,感官神经也具有疲劳规律,所以制定调节计划的时候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保证调节期与疲劳期的同步,实现调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二是调节计划与学习记忆周期不符。這种不相符的情况会造成学习效率的显著下降,所以在进行调节计划制定的时候,也要参考学习记忆周期。[2]

3.没有掌握自我调节的重要性

从目前计算机学习环境下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来看,其对于自我调节的重要性掌握严重不到位。学习是一项脑力活动,长时间的脑力集中会使大脑产生疲劳,如果不能够使大脑进行修整,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状态,也影响整体学习效率。所以在目前的学习中,时时刻刻都在讲“劳逸结合”。所谓的劳逸结合就是将学习和娱乐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既能保证学习的高校,又可以实现大脑疲劳的环节,可谓是一举两得。[3]

二、计算机学习环境下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有效措施

1.科学的掌握调节的重要性

要在计算机环境下实现自我调节学习的有效性,首要措施就是要让学生们掌握科学调节的重要性。学习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在计算机环境下的学习,更是大脑与视觉等的综合活动,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很容易造成各种感官的疲劳,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节来进行注意力的分散,从而实现消除疲劳的目的。简单来讲,在计算机环境下的自我调节,一方面是大脑的放松,另一方面是视线的转移。所谓劳逸结合,就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配合一定的娱乐,这样,学习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2.制定科学的自我调节目标和规划

要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自我调节学习的控制,需要制定科学的自我调节规划。规划的制定要以两个标准为基础:第一是以大脑以及眼部的疲劳周期为基础。在大脑疲劳处于疲劳阶段的时候,学习的效率是非常低的,所以当大脑处于疲劳期后,需要让其进行休息,从而缓解疲劳。在制定自我调节目标的时候,要根据大脑疲劳周期进行制定,这样,自我调节的效率能够达到最好。第二是要以学习的记忆周期为基础。学习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所以在学习中,要重视记忆周期的把握。根据记忆周期的规律制定好调节目标和规律,可以使得学习和记忆周期保持一致,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加的明显。[4]

3.控制调节比例

在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劳逸结合,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大脑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不会使其太累。在计算机学习环境中,要做好自我调节学习,就需要在劳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进行调节比例的控制。一般而言,调节期较短达不到大脑休息的目的,而调节期较长则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自我调节,比例控制要做到的关键一点就是自我感觉的良好。在大脑感到疲倦的时候,可以开始进行调节,在这个过程中,感觉疲劳状态消失或者减弱,则可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因为个人自身条件存在差异,所以调节期长短不一,因此科学把控调节比例即可。

结语

计算机学习环境是在计算机技术普及和计算机设备广泛利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环境,利用计算机学习环境,学生们可以实现资料获取的便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们的疲劳频率也会显著的增加,所以积极的帮助学生做好自我调节学习的规划,对于实现计算机学习环境的有效性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范丽恒,孙启帆,马婧.超文本学习环境中差生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干预[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95-101.

[2]张同柏.计算机环境下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13,05:27-35.

[3]范丽恒,孙启帆.超文本环境下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特征[J].心理学探新,2014,06:505-510.

[4]邓国民,韩锡斌,杨娟.基于OERs的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16,03:42-49+58.

猜你喜欢

探讨
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联性
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工会工作的探讨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关于现代路桥设计构思及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