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新课程下如何实现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

2016-10-21赵国军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教学小学

赵国军

摘 要:小学科学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起到了启蒙作用,但因为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新课革的大背景下,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往往面临困境,甚至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实现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还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 小学科学 教学 有效教学

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这门相较语文、数学传统学科的“副科”,却普遍得不到学生甚至老师的重视。正是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让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面临诸多困境。面对新课改“实现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新要求,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成为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新的要求和目标。

那在新课改的背景和要求下,小学科学教师要如何实现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呢?无疑,根据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和新课标要求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是首要目标;其次,还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转变师生角色,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繁多,涉及知识面广,与小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是新课改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却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相较于语文、数学等这些“主科”,小学科学课程在不少学校都处于边缘地位,被冠以“副科”身份,得不到重视。而这种差别化的教学,也直接导致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出现不同程度偏差。甚至敷衍了事,以其他“主科”来代替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

2.教学条件制约

这里的教学条件,不仅仅指教学实验器材,也包括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照本宣科,为了教而教,不能将教材与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相结合;且各年级之间容易出现脱节,教学内容不能实现跨年级、跨学科的整合。另一方面,教育资金投入不够,导致小学科学实验器材投入不足,教学所需要的实验器材的更新速度和先进程度无法满足教学实验需求。

3.忽视学生实验研究

动手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学最核心的理念。但在大多数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实验探究的情况却普遍存在。一是实验器材和设备的限制,使得绝大多数知识教授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进行实验教学;二是教师过于关心学生,害怕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出现各种突发情况,所以总喜欢“包干”;当然也不排除流于形式的实验探究,教师只管让学生自己盲目操作,却没有合理的引导学生,也没有将理论和实验很好的结合起来。而不管是哪种因素影响,对学生动手实验、自住探究这一教学过程的忽视,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如何实现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

1.何为有效教学

关于有效教学的解释,一般可从三方面进行定义:目标取向、技能取向和成就取向。顾名思义,就是从目标、技能或成就方面来界定教学活动否达到预期目标。无论哪种定义标准,最后的着眼点都在于通过教学,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有效教学一般具有关注学生、关注发展、关注过程、关注单位时间教学效益、关注研究等几个基本原则。

2.如何实现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

教学分为“教”和“学”两方面,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只要抓住这两点,解决了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就能实现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

(1)教师方面

①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亦然。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细致的课前准备,才能很好的把握课堂节奏。具体而言,课前准备包括教学素材、教学内容的准备,以及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一方面教学素材是教学内容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对教学素材做到成竹在胸,才能在课堂教学时“有米可炊”;另一方面,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的主体,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学习态度等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②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好的教学方式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等不断发展变化。总体来说,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填充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对话、提问、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此外,还可辅以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或课外教学等教学模式,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

(2)学生方面

①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特性尤为突出。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一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积极性,调动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时鼓励并支持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②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对一个德、智、体、美、劳、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而言,学科无主副之分。既然小学开设了科学这一门课程,那就说明这些知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有一定作用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厚此薄彼,要均衡教学,让学生对各个学科都能足够重视。

(3)师生关系方面:转变师生角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缺一不可的角色,一场收效良好的教学活动,其课堂教学氛围一定是和谐、融洽的。小學科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这种氛围更为重要。比如在《蜗牛与蝗虫》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放大镜,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特点,同时讲一两个与之相关的故事,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给学生们提供更为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

结语

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逐步领悟科学的本质。所以,要实现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改变教学观念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桂华.新课程下如何实现小学科学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5,23:183-184.

[2]诸葛进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刘甲平.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有效教学小学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