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规范化教学设计的途径

2016-10-21张朝敏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规范化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张朝敏

摘 要:小学科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此,所谓的规范化教学设计应当是对学生既有观念的改进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本文讨论了小学科学今昔科学规范化教学设计的途径,并认为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也只有在了解学生和吃透课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才能达到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 规范化 教学设计

一、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问题

目前小学科学教育开展时间不长,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教师科学素养不高,学校对科学教育不够重视,教材也太单一。小学科学虽然简单,但小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教师实际应当具备更加坚实的专业基础,才能回应学生的各类问题。其次教学所需的实验器材等也显得不足。教材所能提供的资料也十分有限。为满足学生广泛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下苦功。在努力解决小学科学教育大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课堂设计的讨论才有意义。[1]

二、小学科学教学的设计与规范化

经验到科学的转变

小学科学的重点并不在于学习复杂的理论和高深的知识,而在于利用小学阶段启发式的教学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建立其对科学的喜好和热爱。这时进行课堂设计首先要注意的是如何将学生往科学思维上引导。要知道,小学生再学习科学之前研究对世界产生了自己的看法。可能不够系统,也不够全面,但这种——有人称之为“前科学概念”——思维方式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它表明了学生对世界的最初的、主动的思考。要進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就应当保留这种主动的、积极的思考习惯,而只是将学生的观念往科学的方向带领,并将这种过程中由转变产生的惊异以及由惊异产生的好奇作为学生积极跟随下一步教学计划的动力。所以,应当重视学生从自有经验到科学概念的转换,并将这种转变纳入到小学科学规范化教学设计所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中去。[2]

实现这种转换不仅仅是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起点,更为重要的是,它包含了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理念,即教学设计要以理解学生为前提。从学生的日常观念出发,意味着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意味着对学生既有观念的引导和对其科学思维的启发,这是小学科学教育的应有之义。比如讲解声音这个物理现象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给出声音的定义(声音的定义等同于“声音如何产生”),学生会说从喉咙发声、敲打、吹弹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既有观念出发,分析这些产生声音的途径的共同特点,那就是振动,就是受力物体发生的变化。由此,教师既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在经验到科学的转变中介绍科学的特点。

三、以明确的教学目标带动教学设计

要实现规范化教学设计,除了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便为进行科学教学准备有效的切入点之外,还应当明确教学的目标。如果学生的经验是一个点,课堂教学目标是另一个点的化,有效的、规范化的、科学的教学设计就是这两个点的连线,并且要连得漂亮。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知道从哪里出发(学生经验),更要知道从哪里结束(教学目标),并为连接这两点的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设定一个大致的范围(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在于科学素养的培养,而不是科学知识的学习。明确了这个总目标,就不应该将课堂教学设计仅仅着眼于教学方法的新颖和作业的布置上面。除了科学知识的记忆,如何学会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事物和探究问题,如何使学生具有科学精神,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并具有认识和学习科学的兴趣,这使进行规范化教学设计所必须考虑的第二个问题。[3]

四、从课本出发教学规范化设计

课本是进行课堂设计的基础。尽管目前小学科学课本还有一定的缺憾,各类科学素材还不够丰富,如学校用于小学科学教育的设备和能为教师提供参考的图书资料还不够丰富,但教师仍然可以依据现有条件,为丰富小学科学教学提供各种可能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以教师钻研和吃透课本为前提。比如在讲解七色光原理时,教师应当尽可能收集有关资料,学习相关光学知识,以便应对学生关于光的颜色、虹和霓、棱镜等相关知识的提问。在进行具体的课堂设计和讲解前,教师应当将课本中所涉及的实验全部做一遍,以便了解其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以免教学中出现意外,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吃透课本不意味着拘泥课本,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完全可以自由组合和改造课本,只要符合课本和教学大纲要求,且切合学生实际即可。并且,对于课本上的结论和方法的总结,应当避免学生提前阅读,以免让学生先形成既有观念,懒于自己进行总结和归纳,失去课堂探究的意义。

五、重视实验与探究性活动

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应当是实验。通过实验来认识科学现象,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的良好方法。小学科学课本的设置也是如此,科学实验是教师像学生展示科学的绝佳途径。以课堂为舞台,以实验为节目,教师的表演可以令学生感到存在着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异彩。小学科学规范化教学必须重视实验的设计,并围绕实验向学生讲解科学知识,以及背后的思想。比如进行“沉与浮”的教学时,教师就应当向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实际体会沉浮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借鉴国外教学的优秀经验,引如一定的课外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所提供的知识和实验,自行订立主题,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并可以通过报告、演讲和绘图日记的形式由学生自己来介绍其成果。这种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课本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能使课堂教学更为丰富,且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4]

参考文献

[1]王勇.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新课程导学. 2014(20).

[2]李君.精心策划,促进有效交流——小学科学教学中交流有效性模式构建初探[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4(05).

[3]刘慧,刘岚.教师“专业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以小学科学为例[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6(08).

[4]汪婷,叶宝生.小学科学概念教学问题与对策——基于科学理论的解释和预测功能[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6(08).

猜你喜欢

规范化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