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升级视角下的福建省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2016-10-18詹锦华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区位汽车产业福建省

詹锦华

(厦门工学院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转型升级视角下的福建省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詹锦华

(厦门工学院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采用区位熵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各省市、自治区2015年的统计数据,发现福建省汽车产业竞争力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排名第22位,属中下游水平;产业发展中存在汽车产业集中度较低,研究投入较少,自主创新力不足,汽车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相对薄弱等问题。为促进福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应强化汽车产业龙头带头作用,提升汽车研发能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延伸汽车产业链以及转变思维方式。

汽车产业;产业竞争力;转型升级;福建省

鉴于汽车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消费需求大等特点,福建省积极发展汽车产业,使其成为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之一,因而如何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成为福建各界人士关注的重要课题。

就某个地区的汽车产业竞争力而言,学术界研究颇多。如邱华桢[1]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和管理的SWOT分析法研究福建汽车产业竞争力。杨愽超[2]通过“钻石”模型分析及因子分析,认为对辽宁省汽车产业竞争力有重大影响的情况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汽车产业规模、市场情况及原材料情况等。归结起来,研究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定性说明,较常用的方法是波特的“钻石”模型以及SWOT分析法[3-5〕。二是定量分析,如综合评价方法,因子分析方法等[6-9〕。已有文献中对福建省汽车产业竞争力进行定性研究较少,采用定量分析则少之又少。由于区位熵分析是判断一个地区的产业是否为优势产业的基本方法。而因子分析可以将原来很多个影响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归纳为几个影响因子,这有助于抓住问题的重点,以便针对性采取措施。本文通过区位熵分析和因子分析来综合考察福建省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水平。

一、福建省汽车产业竞争力水平的区位熵分析

区位熵法被广泛应用在经济区位研究方面。区位熵在用来评价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衡量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以及分析某一地区域是否达到高层次水平等方面,都颇有意义。以销售产值为例,计算公式为:

(1)

一般地,区位熵大于1,属于地区专业化部门,表明该产业的专业化水平高于总平均,说明该地区的i行业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具有优势;区位熵小于1,属于地区依赖性部门,说明该地区专业化水平低于总平均,意味着该地区的i行业在各地区中为劣势;区位熵等于1,属自给自足部门,说明该地区能自我满足,较为平衡[7]。

通过对近几年的《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和《福建省统计年鉴》的整理(图1),可以看出,福建省汽车工业销售产值在2010年较高,到2011年下降较多,随后3年逐渐上升。而福建省整体的区位熵总体较低,均小于0.5,且波动较大,2010年和2013年相对较大些,圴达到40%以上,而其他3年,则更低,只达到20%左右。说明福建省汽车产业集聚度较为分散。从表1中2014年各地汽车产业销售产值及区位熵值可见,福建省的汽车产业在区位竞争上较为劣势。

表1 2014年31个省(市、自治区)汽车产业销售产值及当年区位熵

从表1可以看出,某地区的汽车工业销售产值大并不表明其区位优势强,只能说明该地汽车产业规模较大,销售情况良好;区位熵确实是反映地区竞争优势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却不能全面反映该地的竞争优势,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进行因子分析。

二、 对福建省汽车产业竞争力水平的因子分析

(一)指标体系建立与说明

国内关于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的研究方法较多,指标设计也是各种各样,但比较有权威性的指标体系的制定则较少。在借鉴已有的指标体系基础上,按科学、可行的原则,从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水平、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水平的角度来研究福建省的汽车产业竞争力,制定了19个二级指标构建的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

(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以下SPSS软件所用数据来源于2015年的《中国汽车工业年鉴》及《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的《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港澳台除外)的表2中所示的19个二级指标。

为了更全面地分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情况,本文采用因子分析。使用因子分析优点在于:一是通过对原有变量的信息重新组合,将相关性较强的一些变量置于同一个类中,每个类就是所要寻找的一个主因子,以数量不多的主因子来揭示原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以达到简化数据的目的;二是因子分析通过旋转可以让主因子变量变得更易解释和命名。

(三)因子的提取和命名

1.经KMO 和 Bartlett检验可知, KMO值为0.689,大于0.5,适合做因子分析。

2.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取出4个因子,主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如表3所示。可见4个大于1的特征值可以共同解释原始标准化方差的83.361%,所代表的信息量能很好地解释原始数据信息,同时这些主因子特征值都大于1,因此这些主因子可以代表竞争力水平。

表3 主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

由于大部分因子分析的结果中,各因子和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为了使因子载荷矩阵中系数更加显著,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施行适当的旋转,经过5次正交旋转后获得正交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如表5所示。

表4 正交因子载荷矩阵Table4 Orthogonalfactorloadingmatrix指标主因子F1F2F3F4X10.9560.1970.0700.001X20.9210.3010.032-0.020X30.886-0.1050.231-0.175X40.9400.2740.0360.070X50.9520.2020.076-0.008X60.8370.1640.2020.197X70.6830.4580.465-0.002X80.925-0.108-0.057-0.024X90.9420.190-0.0250.074X100.9380.0070.057-0.027X110.1600.8930.0730.163X120.2180.8940.114-0.004X13-0.3620.783-0.1110.056X140.5980.612-0.0900.230X150.2790.6010.0950.177X160.0750.6600.182-0.384X170.0480.1110.9420.009X180.5570.0220.162-0.684X190.3760.2800.1870.653表5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Table5 Componentscorecoefficientmatrix指标成分1234X10.109-0.001-0.040-0.009X20.1010.038-0.081-0.041X30.102-0.0870.120-0.115X40.1060.019-0.0690.038X50.1070.001-0.035-0.017X60.085-0.0380.1010.170X70.0250.0550.295-0.011X80.133-0.077-0.117-0.008X90.116-0.001-0.1140.046X100.118-0.054-0.033-0.014X11-0.0350.240-0.0270.051X12-0.0320.250-0.010-0.087X13-0.0830.265-0.138-0.045X140.0530.138-0.1700.127X15-0.0040.1400.0120.096X16-0.0450.2200.054-0.380X17-0.079-0.0630.7910.068X180.0550.0310.037-0.566X190.022-0.0230.1500.540

从表4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F1主要在X1,…,X10等10个指标中有较大荷载。除了X7的荷载为68.3%外,其他9个指标在主因子一上的载荷均超过80%,这10个指标依次是:工业销售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制造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总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工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实际利用外资、年底总人口、规模以上工业平均用工人数和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因此第一主因子F1可以看成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因子。第一主因子对全部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超过50%,因此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是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最主要指标。良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能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

第二主因子F2主要在X11,…,X16等6个指标中有较大荷载。这些指标分别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货物进出口总额(按经营单位)、汽车工业总产值和汽车产量;第二主因子F2可以看成是反应市场水平的因子。第二主因子对全部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17.595%,因此市场水平也是汽车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方面。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购买和供应。

第三主因子F3主要在X17上载荷超过90%,它是人均GDP,F3可以认为是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指标,F3对全部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6.741%,因此人均GDP对汽车产业竞争力也起到一定作用。地区经济综合实力越强,越有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

第四主因子F4主要在X18和X19上有较大负荷,他们分别是钢材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上一年为100)。它反映的是原材料方面的指标,反映了一定的工业基础水平,F4对全部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5.48%,因此工业基础水平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将带来良好的工业基础,这将极大提高汽车质量和降低成本,从而较好地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反之,将阻碍汽车产业发展。

这19个指标不仅体现了各省市的汽车产业竞争力,也很好地说明了影响竞争力的深层因素,可以认为该分析决定了83.36%的内容,能较好地说明影响福建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因素。

(四)评价结果与分析

由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表5),可得各个主因子的得分计算公式为:

F1=0.109X1+0.101X2+0.102X3+0.106X4+…+0.022X19,

(2)

F2=-0.001X1+0.038X2-0.087X3+0.019X4+…-0.023X19,

(3)

F3=-0.040X1-0.081X2+0.120X3-0.069X4+…+0.150X19,

(4)

F4=-0.009X1-0.041X2-0.115X3+0.038X4+…+0.540X19。

(5)

由公式(2)可得,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福建排名14,属中等水平。福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够发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因而福建省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由公式(3)可得,福建省市场水平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20,其市场水平相对较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福建汽车产业的发展。

由公式(4)可得,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福建省排名22,属中下游水平。说明福建在这方面尚有较大差距。

由公式(5)可得,福建工业基础方面排名第20位,水平薄弱,制约了福建汽车产业的发展。

在主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整体对区域汽车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以4个主因子的贡献率为权重构建如下评价函数:

F=0.535 45F1+0.175 95F2+0.067 41F3+0.054 80F4,

(6)

其中F1~F4表示4个主因子,F表示竞争力因素综合评价。

将各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代入公式(2)~(6),可以得出如表6所示的31个省(市、自治区)汽车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与排名。

表6 各地区汽车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

由表6可以看出,福建排名第22,整体汽车产业竞争力水平较低,在31个省(市、自治区)范围内属于中下游水平。说明在传统的汽车产业领域,福建省并不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同时,福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有先天优势,例如以厦门金旅为为首的5家企业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商业化运营。因此,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福建省汽车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从表6可以看出,汽车产业竞争力强的地区有上海、广东、吉林、山东和江苏;竞争力较强的地区有湖北、辽宁、天津和北京、浙江和重庆;竞争力尚可的地区有安徽和河南;其余省市包括福建为竞争力较低的地区。

通过区位商分析可知,福建省汽车产业在区位竞争上较为劣势。根据综合评价分析,福建省汽车产业竞争力水平整体较低。根据因子分析,福建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14,属中游水平,因而有较大提升空间;市场水平、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工业基础情况排名大约均在20左右,水平较低,属于重点关注的薄弱环节,需着力提高这些方面的竞争力,从而从整体上更好地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福建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当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一个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如世界和全国的经济形势、物价情况、当地的创新能力等等,都是不能忽视的因素。

参考上述的分析结果,并结合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和福建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福建省在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汽车产业集中度较低、工业规模偏小;研发投入较少、自主创新力不足,对外依赖性较高;汽车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相对薄弱,产业链不完整;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高层次人才较稀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的国际合资合作相对薄弱和不稳定、面临资源、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压力等等。

三、提升福建省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一)继续强化汽车龙头带动作用,加快福建省汽车发展步伐

继续做大做强东南汽车、福建奔驰、新龙马3大龙头主机企业;强化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和厦门金龙汽车的龙头带领作用,使福厦汽车合作更加紧密,提高汽车产业集中度,加快福建省汽车产业发展步伐。

(二)提升汽车研发能力,加快本省自主品牌汽车发展

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特别是增加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资金投入。政府和企业要完善对研发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比如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于该公司在生产新能源客车等领域有较多的技术研发投入,基础较好,其研制的新能源汽车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可以加大激励程度,采取更有效的激励方式,健全激励制度,以激发汽车企业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本省在汽车产业方面的创新能力,加快福建自主品牌汽车发展。

(三)鼓励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由于福建省同样面临资源、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压力,因而鼓励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虽然福建省在传统汽车产业的竞争力较低,但福建省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早,有先天的优势。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福建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技术基础较好。因此,在国家出台各种政策扶持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好形势下,福建省要抓住机遇,力争进一步走在全国的前列。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福建省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上仍存在明显的不足,需要集中最好的资源,加强国外合作,协同攻关,改进技术,促进产业升级。

(四)加快发展产业链延伸项目,构建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转变汽车产业发展方式,加强同各种类型企业的合作,如央企、民企、台企和外企等企业的合作,大举进军研发和物流等领域,加快发展产业链延伸项目,不断优化供应链,加强供应商和客户的供应链战略合作同盟关系,构建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五)转变思维方式,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汽车企业的生产方式多是大批量生产,消费者并不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更谈不上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对汽车的购买只能被动地选择。在当前汽车产业已经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汽车企业可以考虑转变思维方式,采用“智能生产”[10],让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提出自己对产品的要求,使消费者的意愿能及时被企业了解并在设计和生产制造中得到实现。这样可以使得汽车更贴近消费者,让消费者拥有自己更喜爱的汽车,进而扩大汽车需求和促进生产。这种让IT业融入到汽车生产中的思维方式将有助于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四、结语

根据以上的区位熵分析和因子分析可知,福建省汽车产业竞争力水平在全国属中下游水平。产业发展中存在汽车产业集中度较低、研究投入较少、自主创新力不足、汽车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相对薄弱等问题。由于汽车产业是福建省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之一,因此,如何更好地促进福建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问题。比如,对提升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详细研究,将可以成为今后继续研究的重点之一。

[1]邱华桢.福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2]杨博超.辽宁汽车产业竞争力水平分析[D].沈阳:辽宁大学,2013.

[3] 庞凌霄.吉林省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J].现代情报,2007(1):185-187.

[4]杜传志.提升吉林省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4.

[5]黄佩红,徐兰君,黄佩红.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广州产业竞争力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5(5):23-25.

[6]赵贤.山东省汽车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7]赵有广,费兰岚.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09(5):15-18.

[8]王龙,陈敏.江西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5):80-88.

[9]冯奇.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西省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J].科技广场,2014(3):158-163.

[10]王秀丽,肖俊涛.新常态下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J].改革与战略,2016(1):123-125.

(责任编辑宋静)

Competitiveness of Auto Industry in Fujian Province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ZHAN Jinhua

(School of Business,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 361021,China)

A location quotient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was made of statistical data 2015 of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 to study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Fujian Province.It finds that Fujian ranked 22 in auto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 at the lower middle level,and comparatively it has low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ratio,insufficient research grants,poor innovation or entrepreneur competence,and week supporting business for auto industry.Fujian Province needs to start new thinking,strengthen the leading function of the auto industry, team up talents to raise R&D standard,develop energy saving and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extend the auto industrial chain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upgrading and competitiveness of auto industry.

auto industry;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Fujian Province

2016-05-14

2016-06-04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50748)

詹锦华(1971-),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跨国投资、应用经济。E-mail:jszhangjinhua@hotmail.com

F426.471

A

1673-4432(2016)04-0027-07

猜你喜欢

区位汽车产业福建省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