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16-10-18林运杰黄阳平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增加值厦门

林运杰,黄阳平

(1.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集美大学区域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21)



厦门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林运杰1,黄阳平2

(1.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集美大学区域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21)

根据2001—2015年厦门经济特区年鉴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厦门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均GDP、对外开放度、城市化水平与厦门服务业发展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人均GDP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第二产业发展规模过大,挤压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服务业从业人员对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正但不显著。建议十三五期间,厦门要从提高居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服务业外向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做出部署,进一步推动厦门服务业的发展。

服务业;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厦门市

2014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8.2%,创历史新高,这说明服务业开始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1]。基于厦门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兼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厦门自贸试验区等多重政策优势,对厦门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学术界有关服务业的定义基本有两类观点,一类观点认为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和高科技相结合的服务业;另一类观点认为,服务业是为生产者供给生产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李朝鲜等[2]、韩云[3]指出服务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高人力资本含量的特征。朱敏等[4]认为服务业具有就业增长弹性大、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等特点。肖丽[5]从服务业形态方面将服务业分为两类。学者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李娟[6]以我国1995—2007年的数据为基础,对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进行研究。王晓红等[7]依据2000—2012年31个省市区的相关面板数据,分析了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献[8-10]分别以河南、广东和天津为例,实证研究了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目前对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对象主要在省域层面上,专门研究厦门的较少。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厦门2001—2015年的服务业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影响厦门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一、厦门市产业结构变化和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厦门市产业结构基本情况

厦门市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厦门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走势呈逐年降低趋势,到2014年底,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0.7%,是2000—2014年的历史最低值。第二产业、服务业的比重以2004年为分界点。从2004年开始,第二产业比重从最高点59.32%开始下降,到2009年降至47.26%,首次比重低于50%,其后第二产业比重平缓变化,到2014年达到历史最低水平45.8%;而2004年后服务业比重平缓增长,到2009年比重达51.56%,占比历史首次超过50%,且超过第二产业占比。截止到2014年底,厦门服务业增加值为1 789.53亿元,占厦门市GDP的比重高达53.5%。厦门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由第二产业逐渐向服务业转移(如表1)。

表1 厦门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2000—2014)Table1 ContributionofthethreeindustriestoGDPinXiamen(2000—2014)年份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服务业20004.250.645.220013.950.745.320023.453.143.420032.455.542.120042.355.842.020052.154.943.020061.552.346.220071.350.248.420081.347.850.920091.247.351.620101.149.749.120111.051.147.920120.948.450.720130.846.852.520140.744.654.7

统计数据表明,厦门市服务业基数很大,占GDP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厦门服务业在厦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4年厦门市在国家财政部和商务部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绩效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一。2015年厦门市陆续出台了关于服务业相关领域加快发展的意见。这些必将带来厦门服务业发展的黄金期,为厦门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及政策扶持,也从侧面反映出服务业将是厦门“十三五”期间发展的重要领域。

(二)厦门市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000—2014年厦门市服务业发展呈逐渐上升趋势(如表2)。2010年,厦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2014年相比2000年增长近6.89倍。2014年厦门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 789.50亿元,同比增长8.7%。

在2014年福建省9个设区市服务业产值对比中,厦门位列福州、泉州之后,居全省第3位(如表3)。在2014年福建省9个设区市服务业增长率的对比中,厦门增长率为8.7%,位列福建省9个设区市第四位,增幅高于福建省平均增速0.4%。

表2 厦门服务业产值情况(2000—2014年)Table2 TheoutputvalueofserviceindustryinXiamen(2000—2014)年份服务业增加值/亿元2000226.782001253.162002281.532003319.582004372.592005433.332006541.842007679.442008819.132009895.7120101012.5020111217.4820121426.0220131577.5020141789.50表3 2014年福建省9个设区市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长率比较Table3 ComparisonofserviceindustryvalueaddedandgrowthrateinninecitiesofFujianProvince(2014)城市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占GDP比重/%福州2401.19.446.5厦门1789.58.753.5泉州2006.48.227.4漳州907.89.436.2莆田525.511.435.0三明520.28.232.1龙岩557.28.034.4宁德432.37.931.4南平417.39.233.9数据来源:各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空间对比来看,厦门北部地区的泉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和莆田等6个设区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处于30.1%~35%这一梯度,漳州服务业占比36.2%,居全省第三位。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比中,厦门高出福州接近7%,居全省首位(如图1)。

在2014年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这5个计划单列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对比中,厦门居末位,但厦门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排名第2,仅次于深圳的9.8%。此外,厦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3.5%,排名第二,略小于排名第一位深圳的57.3%,高出大连7.6%,高于宁波8.9%(如表4)。

表4 2014年5个计划单列市服务业增加值比较

城市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占GDP比重/%大连3517.2745.9青岛4447.17.951.2宁波3391.87.644.6厦门1789.58.753.5深圳9173.69.857.3数据来源:各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厦门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借鉴已有的研究文献,综合数据的有效性和可获得性,本文选取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第二产业发展规模、市场化水平、城市化程度、对外开放度、工业化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服务业从业人员来研究影响厦门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1.地区生产总值。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使产业结构由农业转移到工业,再由工业转移到商业和服务业[11],进而刺激对生产性、消费性服务业的需求,拉动服务业增长。

2.人均GDP。大量研究表明随着人均GDP的上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人员比重都呈现上升趋势。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人类由低层次的生理需求满足后转向高层次的精神需求[12]。在4G时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被WIFI需求、POWER需求打破了[13]。作为一个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保障,人均GDP的增加会增大对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对于外来人口较多的厦门而言,采用户籍人口来计算人均GDP是不科学的,应该采用常住人口来计算人均GDP。

3.第二产业发展规模。生产服务业为三次产业生产程提供中间服务产品,是服务业的支柱产业[14]。第二产业发展的好会促使中间服务外包需求的兴起[15],厦门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第二产业的发展规模对服务性质的企业入驻起着重要的作用。

4.城市化水平。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和集聚地。倪鹏飞[16]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城市化水平越高,其对应的服务业水平也越高。城市中人口集中居住会产生巨大的服务需求,更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城市配套完善的基础公共设施、良好的居住环境、相对较高的收入等吸引了大量现代服务资源要素在城市集聚,促进城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5.市场化程度。一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该地区的非国有经济发展越活跃,这就为服务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一方面,其对应的现代服务产品和要素的市场价格能准确的反映供求关系和正确的引导服务业的市场活动[8]。另一方面,企业的增加和外来产品的进入会加剧竞争程度,促使生产者提升服务产品的数量、种类和质量。发展经验和经济理论表明,一个开放地区非国有经济占比越高,则该地区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发育程度越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也就越高。

6.对外开放度。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厦门服务业将朝着程度更高的自由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基于厦门自贸区的发展契机,服务业的开放和创新将是厦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一个地区对外开放度越高,外商直接投资就会越多,服务业的生产要素就会聚集,通过产业关联效应、示范和模仿效应等渠道发挥外部性,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

7.工业化水平。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其工业产品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重就会越低,最终会使得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17]。工业化和经济服务化是发展中国家必须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致的。

8.固定资产投资。在服务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多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也会较为完善,商业交易成本就会相对较低,会增强基础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等服务业的聚集。

9.服务业从业人员。服务业不同于制造业,它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层面的服务业。服务业的集群性和新兴性对从业人数有着较大的需求,一个地区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服务业发展的规模。作为世界级的服务型经济城市,香港2009年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80%,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85%。所以,服务业从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服务业的发展。

三、厦门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模型构建。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厦门服务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服务业增加值MS为被解释变量,以前文提到的服务业影响因素指标为解释变量(不包括市场化程度),构建厦门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模型如下:

(1)

其中,M为服务业增加值,GDPa为人均GDP,GDPs为第二产业发展规模,L为城市化水平,OPEN为对外开放度,GDP为地区生产总值,R为工业化水平,G为固定资产投资,Y为服务业从业人员,α、 β1~β8为待估系数,u为随机扰动项。

2.数据来源。按照厦门统计局和厦门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口径,由于厦门统计年鉴2001年以前的数据统计口径与2000年以后的差别很大,本文选取2001—2015年厦门经济特区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第二产业发展规模、对外开放度、固定资产投资和服务业从业人员直接来自各年份的统计年鉴。城市化水平是用城镇人口比重来表示,工业化水平采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来表示。

3.数据处理和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为了更有效的对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了对数处理(避免异方差)。模型(1)转化为:

lnM=α+β1ln(GDPa)+β2ln(GDP)s+β3ln(L)+β4ln(OPEN)+β5ln(GDP)+β6lnR。

(2)

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将人均GDP、第二产业发展规模、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度、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从业人员与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建立一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经过初步相关性检验发现,GDP与GDPa、GDPs等变量存在着多重共线性,GDPs与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着多重共线性,这些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变量纳入模型后,会削弱回归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剔除变量GDP、R和G,选取GDPa、GDPs、L、OPEN和Y这5个影响因素,由于厦门2000—2014年非国有经济数据的缺失,本文在模型中剔除了市场化程度这一指标。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自相关检验,从9个变量中筛选出5个,回归结果如下:

lnM=-9.443 4+1.730 2ln(GDPa)-0.300 8ln(GDPs)+

0.355 3lnL+0.166 8ln(OPEN)+0.074 6lnY,

(3)

R2=0.999 4,F=4 945.64。

根据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中,AGDP、SGDP、CL、OPEN均在1%水平下显著,CY在1%水平下不显著来看,调整的R2为0.999 4,F值在1%水平下显著,模型拟合度较好。从方程回归系数来看,厦门人均GDP、第二产业发展规模、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度均在1%水平下显著。其中,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和对外开放度与厦门服务业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均GDP对服务业的影响最大,人均GDP每提高1%会促进服务业增加1.73%的增幅;城市化水平和对外开放度每提高1%,分别给服务业带来0.355 3%和0.166 8%的增幅。第二产业发展规模对服务业的影响则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该因素制约了厦门服务业的发展,这也恰好与目前厦门“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转型的现状相吻合,即厦门第二产业发展规模过大,挤压了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其对服务业发展产生了“挤出效应”,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从业人员对服务业发展呈现出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并不显著。这是因为当前厦门服务业发展水平已经跨越了依靠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带来的规模效应阶段,转而需要以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质量来推动服务业发展,但统计资料中的服务业从业人员无法体现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质量,相比于其他几个影响因素,服务业从业人员对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得较弱。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服务业高人力资本、高技术含量的特征对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不仅有数量上的要求,对从业人员的质量也有较高的要求。

四、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可得出“十三五期间”针对厦门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1.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创新,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厦门要积极推动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和支持服务业科技研发创新,围绕“互联网+”,对金融、商贸、旅游、专业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创新,予以重点扶持。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居民收入水平高的提高会极大的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要鼓励大众创新和自主创业,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实施增收增效工程,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水平。探索开拓居民增加收入的新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营造诚信文明的消费环境,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丰富居民消费种类、数量、质量,大力促进信息消费。

2.调整第二产业发展规模,优化经济结构。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将过剩的产能和资源输入到服务业中,以高效高质的供给,统筹厦门服务业发展。按照“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城市主体功能布局,加快岛外服务业发展,加快岛内产业“退二进三”的进程,实现岛内外重点突出、分工明确的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厦漳泉同城化服务业合作,推进与周边地区尤其是厦漳泉“产业对接、共建园区、融合发展”。

3.扩大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机制,推进服务业外向发展。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厦门自贸区为契机,放宽相关政策,消除服务业开放中存在的资本结构、市场结构、组织结构等障碍。以对台贸易为平台,承接港澳以及国外的服务业资本转移,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文化传播等现代服务行业,把厦门建成外向型的现代服务经济区和服务自由贸易区。加强厦门与跨国服务公司合作,实施内外合作、强强合作,实现现代服务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4.继续推进厦门城市化进程,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加快推进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城市进程,统筹安排岛内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及城镇空间布局;加快改革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实现城乡统一规划管理。拓宽服务业人才引进渠道,在强调数量的同时更注重质量。发挥厦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通过职业教育、定向培训和在职培训等方式,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尤其是金融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现代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

五、结语

通过分析厦门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实证研究指出:人均GDP、对外开放度、城市化水平是厦门服务业发展的正向影响因素;第二产业发展规模过大,挤压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服务业从业人员对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正但并不显著。在十三五期间,厦门要从提高居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服务业外向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做出部署,进一步推动厦门服务业的发展。由于服务业领域内行业众多,本文得出的影响因素对服务业领域内不同行业的影响是否一致及差异性如何?如何根据服务业不同行业之间的关系来协调资源配置,实现厦门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今后继续研究的重点之一。

[1]迟福林.把握改革主动权,谋划服务业大国[J].西部大开发,2015(3):64-66.

[2]李朝鲜,李宝仁.现代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韩云.产业集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J].集团经济研究,2005(12S):137-138.

[4]朱敏,吴会香.更好地发挥现代服务业的就业促进作用[J].中国财政,2011(2):68-69.

[5]肖丽.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0.

[6]李娟.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394):112-115.

[7]王晓红,胡艳君.城市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5,31(6):98-102.

[8]刘战伟.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1,22(4):31-35.

[9]张卿,戴燕艳.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政策取向分析[J].岭南学刊,2013(3):101-107.

[10]朱军,何静.城市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天津市为例[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2):86-91.[11]杨剑英,李燕君.承接制造业转移的欠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探讨:以江苏淮安为例[J].企业经济,2011(9):147-151.

[12]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和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72.

[13]周政,周蕾.亚洲服务业:发展与创新——“第四节现代服务业发展论坛”综述[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5,15(2):38-41.

[14]高新民,安筱鹏.现代服务业:特征、趋势和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15]陈金标,彭勇,胡婷婷.厦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8(6):45-51.

[16]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J].决策与信息,2003(7):9-10.

[17]周超,张云朝.论新型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的必然融合与协同发展[J].产业观察,2012(18):114.

(责任编辑宋静)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Xiamen

LIN Yunjie1,HUANG Yangping2

(1.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2.Research Centre for Regional Economy,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made fo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in Xiamen using data in the economic yearbooks of Xiamen Special Economic Zone from 2001 to 2015.The results show that GDP per capita,degrees of openness and urbanization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in Xiamen with GDP per capita the most significant,excessive expansion of second industry re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and service personnel quality have positive yet in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It is proposed that Xiamen should try in the period of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to raise the income of residents,reform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upport the outward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promote urbanization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personnel quality to optimize the service industry in Xiamen.

sservice industry;influencing factors;multiple regression;Xiamen

2016-05-05

2016-07-2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YJA790055);福建省软科学重点项目(2013R01010044);福建省“十三五”前期重大项目(B614094)

林运杰(1990-),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通讯作者:黄阳平(1972-),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E-mail:hyp796@163.com

F719

A

1673-4432(2016)04-0041-06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增加值厦门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厦门正新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偶”遇厦门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厦门猫街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食在厦门